在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園內,有一棟高達百米的建筑分外引人注目,它的外表形似八塊鋼琴琴鍵。這棟被喻為"瘋狂作曲家"的A8音樂大廈,是原創音樂人和文化產品創作人的夢想天地,由A8新媒體集團持有。該集團掌門人則是曾為騰訊天使投資人的劉曉松。13年來,他打造的多元平臺為4萬多名創作人發行13萬首歌曲作品,以創新譜寫出一個"互聯網+音樂"的新世界。
瞄準移動互聯
1999年,劉曉松意識到,未來10年,基于互聯網和手機結合的數字業務將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2013年,A8成為中國數字音樂領域內首家獲得《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的公司
劉曉松15歲上大學,后攻讀清華大學博士學位。他最初認為自己將走的是學者路徑。但一次暑假,他到深圳打工,校園內外強烈的反差讓他決定終止博士學習,踏入社會。
1994年,在深圳一家證券軟件公司上班的劉曉松眼望著"大牛市"的綿延不絕嗅到了創業機會。隨后,他和朋友成立了一家從事銀行、證券電腦軟件開發和網絡系統集成業務的公司,僅兩年時間,公司年收入就突破2000萬元。
兩年后,創業不久的劉曉松偶然接觸到投資。當時他曾經的英語老師、時任美國IDG創投亞洲區副總裁的熊曉鴿回國,聽說劉曉松已獨立創業,原準備投資,后放棄了這一決定。雖然兩人沒有合作,但這次與熊曉鴿的接觸讓劉曉松萌生了進入投資領域的想法,直到今天,投資人仍是劉曉松的另一身份。
1999年,全球互聯網行業持續升溫,劉曉松決定投資騰訊。當時騰訊仍在艱苦創業階段,這次眼光超前的投資讓他在投資界和互聯網界聲名鵲起。這樣的"遠見"并非偶然,從美國考察回來的劉曉松意識到,未來10年,電信公司傳統的語音業務將面臨巨大挑戰,而基于互聯網和手機結合的數字業務將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當時互聯網最大的特點是CA(電子商務認證授權機構)認證很難,電腦前面是不是個人很難認證,而手機則不同。"劉曉松回憶說。他開始第二次創業,2000年5月,A8音樂的前身華動飛天成立,初期公司主要運營基于互聯網的手機PIM(個人信息管理)業務,成為全國最早與中國移動合作的WAP網站之一。
很快,一則小廣告改變了華動飛天的業務方向。劉曉松在當地的報紙上刊登的這則廣告表示,在他的手機網站上可以下載手機鈴聲,結果當天下載量就達到28萬人次。2004年,華動飛天更名為A8音樂,并搭建了UGC(用戶生成內容)模式的互聯網原創音樂平臺。自此,圍繞音樂,劉曉松打通了上游唱片公司、UGC平臺和電信運營商(通道和支付)、用戶的整個鏈條,移動增值業務成為A8音樂的主要收入來源。
同時,通過線上平臺聚合資源、線下A8 Live現場音樂的多元化文化活動擴大影響相結合,A8音樂開展音樂孵化、創作收集、制作發行、演藝展示、渠道推廣、技術研發、資源整合等綜合性數字音樂服務,成為國內最大的UGC原創音樂平臺。2013年,A8拿到《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成為中國數字音樂領域內首家獲得此資質的公司。
推動原創力量聚合
A8音樂平臺的一大魅力在于給所有表現出眾的作品和音樂人一個可以期待的發展道路--商品化。近年來,一批歌手由此走向全國、走得更遠
"文化產品創作人需要一個平臺來推廣自己,聚集粉絲,形成商業。當我發現互聯網跟音樂有一個交叉的時候,我意識到在這個交叉部位我會有所作為,因為科技會給人帶來功能上的提升,而藝術和文化則帶來情感上的關聯。"劉曉松說。
2004年,恰逢互聯網正式進入中國10周年,當時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人都認為,中國的互聯網正在積累量變,醞釀一次突破性的發展機會。劉曉松看準時機,果斷推出國內首個UGC,也就是由用戶生產內容的原創音樂平臺A8.com。作為中國最大的數字音樂服務商,A8音樂網每年數字發行1萬首歌曲,使中國原創音樂規模擴大100倍,迄今為止已為4萬多名創作人發行了13萬首原創歌曲,當之無愧成為中國數字音樂行業領航者之一。
劉曉松是一個執著且充滿好奇心的人,富有創新精神,這樣的個性讓他在與音樂有關的世界里勇于探索。"我非常喜歡中國當代藝術,這種表現形式具有觸動人心的力量,這些力量最終會帶到產品上,帶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劉曉松說。他對自己的定位是善于在細分領域上做有價值的事,做一個有用的人。"讓別人能用你,自己就要有價值。奉獻十分獲取三分,這就是有用。"以A8來說,他認為自己做的是快樂這件事,音樂既然能讓人快樂,那就讓音樂無處不在。
劉曉松認為,目前音樂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為創作人和音樂人服務得不好。在國內數字音樂發展之初,行業內盜版泛濫,為促進流媒體音樂的健康發展,2011年多米率先與金牌大風簽了國內第一個移動互聯網在線視聽的正版合同,現在流媒體行業正版化已成為趨勢。行業正版化了,但唱片公司獲利后并沒有把錢給創作人和音樂人,從這個角度來講,其實這也是另外一種盜版,會毀壞創作的生態和力量。所以他認為,音樂產業需解決的最核心問題是將產業各環節的鏈條打通。
當時,一場版權大戰把眾多在線音樂齊齊推到了十字路口,數字音樂因版權問題不容回避帶來的壓力,迫使整個行業不得不考慮如何實現正向現金流,移動端的廣告模式似乎走不通,用戶付費成為各家企業考慮的主要盈利模式。要么燒錢,要么提升產品內容,讓內容更豐富,更具差異性,劉曉松選擇了后者。
為打通音樂產業鏈的各環節鏈條,劉曉松率領集團開發了偶撲、多米音樂、尖叫現場、A8 Live、SECTOR等目前在中國市場占有率最高、最受用戶歡迎的流媒體音樂娛樂產品,在城市新生代人群中積累了很高的口碑。
2009年,多米音樂創建并在國內最早提出音樂云概念,到2012年底,該平臺擁有近3億用戶,2016年成功登陸新三板,并且借助云技術在多終端領域開疆拓土。與多米在線音樂平臺相配合的還有目前中國最大的粉絲創造內容(FGC)平臺--偶撲,偶撲將音樂用戶往粉絲用戶引導,而粉絲自發產生的評論、圖片、視頻、互動等內容,也在豐富音樂平臺內容,提升音樂平臺用戶活躍度,二者實現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如今,偶撲已聚集4500萬粉絲,占據市場90%以上的主流粉絲團。在2017年,A8投入1.7億元,打造目前中國最大的新生代巡回演出品牌--尖叫現場,在全國多個城市舉辦了80場演唱會。
搞音樂曾被視為一項十分"燒錢"的愛好,在互聯網傳播方式興起之前,音樂圈的層級涇渭分明。對于大多數草根音樂人和創作者來說,想讓自己的作品抵達成千上萬目標聽眾的耳朵,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A8打造的直接對接粉絲及演出平臺的新方式,讓曾經以運營商、版權公司等為中心、音樂人和播放平臺議價能力低、音樂人和用戶之間難以直接對話的音樂市場發生了變化。
劉曉松的創舉提升了草根音樂人遇到"伯樂"的概率。從前,草根音樂人在錄制好自己的作品小樣后,必須挨個兒投往各大唱片公司,但往往是石沉大海。而在A8的音樂平臺上,每個作品小樣一旦上傳,就能遇到數以億計的耳朵,直接讓市場打分排名。除了普通音樂愛好者,平臺還匯集了不少編曲、作詞、宣傳的"民間高手",大家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或優勢互補的合作伙伴。
這個平臺更大的魅力,還在于給所有表現出眾的作品和音樂人一個可以期待的發展道路--商品化。從2005年開始,A8啟動首屆"原創中國歌曲大賽"并向全國轉播,脫穎而出的作品與公司建立版權合作,更有機會被轉化為數字音樂在運營商渠道推廣,直接帶來看得見的收益。近年來,多位草根歌手由此走向全國,一批大眾耳熟能詳的歌手也都借助這一平臺走得更遠。
讓文化體驗更多元
A8音樂引領國內數字音樂產業變革,探索出一條"科技+文化"的發展之路,形成許多嶄新的音樂文化品牌,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全媒體音樂體驗
網絡上,人們通過聲音認識了草根音樂人;生活中,人們還能通過現場音樂會、創作沙龍等活動方式走近他們的音樂世界。劉曉松通過打造青年創作人養成孵化的平臺A8Live,搭建了線上線下結合的全媒體音樂體驗。
其中,2015年正式運營的A8Live House劇場可容納千人以上同時觀看演出,并配置了排練室、錄影棚、音樂創客咖啡等。音樂創客咖啡是為創作人搭建的學習、交流、創作、孵化基地,扶持草根音樂人和文化創客進行創作和作品發行;"樂玩營地"作為A8Live自身培育的演出品牌,會定期篩選本地和周邊地區優秀的草根音樂人或樂隊演出,扶持草根音樂人,幫助音樂人提升影響力,凝聚粉絲。
在A8Live House劇場,一批原創音樂人實現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制作專輯、開演唱會的夢想,其中深圳本土的草根樂隊沐樂團在這里錄制了他們的第一張專輯《我在等你》。“A8這個平臺對我們樂隊的發展給了很大幫助。”主唱程磊稱,十幾年前,自己剛嘗試音樂創作時,就曾將青澀的作品上傳到當時最火的原創音樂網站A8音樂網,雖沒有激起什么水花,但也為后來的發展埋下了緣分的種子。
這些年,程磊參加過多個樂隊,即使一直翻唱著他人的作品,他也堅持創作,并積攢了一些作品。終于在2015年,他和4個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組成了沐樂團,堅持原創音樂方向,借助A8這個孵化平臺開始發光發熱。
A8新媒體集團A8Live音樂總監秦健是深圳透明樂隊的主唱,在A8就職3年多以來,他策劃組織了上百場草根音樂人的現場演唱會,將這些有才華的音樂人推廣到大眾面前,他感慨地說,A8是深圳難得的扶持原創音樂人的舞臺。
第一家納入國家音樂產業基地的數字音樂公司、第一家數字音樂領域內獲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稱號的公司、第一家獲得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的數字音樂公司、第一家提出音樂領域內“云”的概念與計劃的公司……13年來,劉曉松從未知領域拓荒前行,引領國內數字音樂產業變革,探索出一條“科技+文化”的發展之路,形成許多嶄新的音樂文化品牌:既有在線音樂平臺“多米”、粉絲互動平臺“偶撲”,以及呈現精品演出的“尖叫現場”品牌、A8Live House劇場、電子音樂俱樂部SECTOR,還有視頻社交娛樂平臺“蜜Live”、實時社交視頻平臺“映客”,并通過舉辦原創歌曲大賽、簽約培育一批歌手、聯合國內頂尖音樂制作人發起“原創中國”音樂基地工程計劃等,打造以音樂創作、音樂制作和數字發行為核心,通過現場演出和“偶撲”(粉絲平臺)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把原創、創作人、歌手、明星、聽眾和粉絲直接聯系起來,繞過中間版權方提供垂直化服務,讓創作人及音樂人獲益,從而改變中國唱片業現狀,實現真正的創作和文化的繁榮。
除了核心音樂業務,在借助互聯網的文化創作和傳播中,劉曉松還不斷探索創新,產業鏈延伸到手游、原創動漫、網絡文學等更廣泛的文化產業領域。“我們深信唯有互聯網和文化產業更深度結合,才能創造出有溫度的互聯網文化產品。”劉曉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