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澳洲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悉尼著名的觀光景點、世界文化遺產建筑,悉尼歌劇院美中不足的是它的內外極不般配:內部音響效果差強人意,聲音遠不像外表建筑那樣完美,再加上設備老化、功能落后,亟待更新。不過,這種狀況有望得以改觀。
據澳大利亞《悉尼晨鋒報》報道,悉尼歌劇院將啟動自1973年開業以來規模最大的升級改造工程。此次升級改造能否重點解決好音響效果問題,未來它將以怎樣的新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都是人們關注和期待的焦點。
“史上最大”改造項目
悉尼歌劇院屬于新南威爾士州,該州副州長兼藝術部長特羅伊·格蘭特公布了悉尼歌劇院升級改造項目的設計方案。根據方案,州政府將拿出2.02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0.3億元)資金,由文化基礎設施基金會下撥,全部用于劇院的升級和設施改善,并在現有空間的基礎上增加新功能。
格蘭特認為,悉尼歌劇院被譽為“現代澳大利亞的象征”,因此有必要翻新這個世界上最繁忙的表演藝術中心,以滿足人們對它不斷增加的需求。這次以改善音樂廳的音響效果為主,工程將在2019年中期展開,預計需要18個月,于2021年完工。這一工程也被稱為歌劇院43年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改造工程。
工程主要包括四個部分:提升音樂廳的音響效果,提高劇院通行的便利性、使用率及靈活性;將現有的辦公空間改造成創意學習中心,供青少年和家庭使用;取消北棧道上的大屏幕,在護欄周圍打造高級功能中心,便于欣賞港口景色;在紀念碑臺階下打造步行入口空間,提高游覽舒適度。
除了上述州政府投入的資金之外,悉尼歌劇院還將自籌資金450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2.3億元)來改造瓊·薩瑟蘭劇場,該劇場將在2017年關閉7個月,其他設施將在裝修期間保持開放。
問題從何而來
如果單從名稱上看,悉尼歌劇院容易讓人誤解,以為它是一個單純從事歌劇業務的文化設施。實際上它是一家綜合性的表演藝術中心,包括音樂廳、瓊·薩瑟蘭劇院(以前稱為歌劇院)、戲劇場以及其它幾個相關的配套和服務設施。悉尼歌劇院平均每年舉辦各類演出1500場,觀眾達120萬人次,每年游覽參觀的人數達800多萬。
音樂廳是悉尼歌劇院的主要部分,觀眾座席為2679個。臺上的機械木連桿管風琴有1萬多根風管,號稱世界之最。這里也是悉尼交響樂團的常駐地。瓊·薩瑟蘭劇院的觀眾座席為1547個,是澳大利亞歌劇團和澳大利亞芭蕾舞團的常駐地。
悉尼歌劇院建設的初衷是建設一座歌劇院,但是在建設過程中,當時的決策者注意到音樂會常年演出,而歌劇有季節性的特點,音樂會演出市場要比歌劇更大,于是將原定歌劇院的大廳改建成了音樂廳,將較小的廳改為歌劇院,這就造成了今天這種局面。
由于音樂廳太大,加上高25米的屋頂,聲音損失比較嚴重。特別是坐在后排的觀眾,恨不得能把音樂廳的聲音擰到最大。1973年和2009年音樂廳也經過一些升級改造,但是收效不大。
音響成了“重災區”
駐場的悉尼交響樂團曾于2014年赴中國巡演,在當年6月24日至7月5日期間,他們在上海、濟南、北京、西安、杭州、深圳、廣州巡演。悉尼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大衛·羅伯森不無幽默而又感慨地說道,盡管他多年來已經熟悉了樂團的聲音,但是2014年樂團在中國七個城市的音樂廳演出時,他仿佛才第一次真正聽到了樂隊在演奏什么。
長期以來,悉尼歌劇院的音響問題(包括音樂廳和瓊·薩瑟蘭劇場)遭到了音樂家、評論家和觀眾的批評。1999年,時任悉尼交響樂團指揮的艾多·德瓦特曾經放話,要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時抵制該場館,稱歌劇院的音響反射糟透了,讓人笑話。美國演員約翰·馬柯維契曾在2014年對澳大利亞媒體投訴,說這里的音響很可怕。澳大利亞巴松演奏家麥特·奧肯頓把在音樂廳看演出的效果比做在一部上世紀80年代出產的電視機上看節目。
2011年8月出版的澳大利亞音樂雜志《舞臺之光》發表過一份調查,由音樂家、評論家、觀眾進行評比,結果悉尼歌劇院的音樂廳音響效果得分很低,排名第18位,歌劇院(2012年后改稱瓊·薩瑟蘭劇場)的音響效果在20家主要演出場所中墊底。
時任首席執行官理查德·依文斯等歌劇院高層對此結果并不感覺意外,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悉尼歌劇院音響效果不佳這一現實。雖然已經做過一些升級,但是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當時曾有人提出要將音樂廳墻板上的鋸齒弄平,防止聲音四處發散,臺上方加裝吊聲學板,不過擔心房頂不能承受這么重的壓力,技術難度太大,更不用說對文化遺產的內部做大變動了。另外就是劇場升級改造所需的資金問題,此前歌劇院與各級政府進行了接觸,他們均表示歌劇院升級改造并不是他們當前應當優先考慮的問題。
“德國制造”的信心
悉尼歌劇院的設計師約恩·伍重的兒子嚴·伍重表示,當父親重新審視歌劇院時,他意識到必須要用新的眼光來看歌劇院。時代已經改變,功能藝術中心必須要不斷適應文化的改變。
此次項目方案由澳大利亞ARM建筑事務所重新設計,其中提到要為音樂廳加建一道新的音響天花板,增添特別設計的音響反射器及3D全方位立體音響系統。此外,瓊·薩瑟蘭劇場也將重新開展相關工程。但是,澳大利亞媒體幾乎沒有報道承擔劇場音響改造工程的是哪個國家的哪個公司,而德國媒體都及時地報道說這是由一家德國公司擔綱的,足以表示對德國制造的信心。
擔任音響改造工程的德國米勒—BBM公司,總部位于慕尼黑郊區。該公司在劇場音響領域富有經驗,近年來,完成了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瑞士盧加諾文化藝術中心、意大利威尼斯鳳凰劇院、羅馬音樂公園禮堂、佛羅倫薩歌劇院新劇場、那不勒斯圣卡洛劇院等近十家劇院的工程施工。一年半前,德國的聲學工程師們就已投入到悉尼歌劇院的項目中去了,光是計劃書就足足有150頁之多。
據歌劇院首席執行官露易斯·赫倫透露,四分之三的經費都將用于改善音樂廳的音響效果。
除了音響效果,升級工程完成后,悉尼歌劇院將為表演者、觀眾帶來更完美的現場體驗。比如,大廳所用的空調系統將從頂部移走,它們有四個海運集裝箱那么大,新的空調系統將安在座位下面。劇院還將加裝三部電梯、一部扶梯在大廳里,增加更多的通道、劇場外的空間以及內部輪椅區域等。
悉尼交響樂團經理羅伊·杰佛斯說,樂團早已參與了這項工作,音樂家都期望音樂廳將來能得到改善。這座建筑將實現原創者們的初衷,這是它歷史上的第一次。“我認為最終受益者是觀眾們,大家能進來坐在這里,在世界上音響效果最佳的音樂廳里,欣賞著世界上最優秀的樂團演出。”
項目進展過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瓊·薩瑟蘭劇場從明年5月起關門7個月,駐場的澳大利亞歌劇團和芭蕾舞團將面臨著冬季7個月沒法演出,直接關系到演職人員收入下降的實際問題。目前政府方面并沒有考慮到這些問題,也沒有提出相應的經濟補償措施,導致了兩個團體對政府的普遍不滿并提出了強烈批評。歌劇團準備邀請德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約納斯·考夫曼來演唱瓦格納的歌劇《帕西法爾》,但是由于場次太少,票房收入將會入不敷出。他們35%的門票收依賴于各國的旅游者,一個冬天不演出就意味著少演4部歌劇,收入損失不小。盡管他們理解升級改造對整個歌劇院的發展有利,但是也認為不能把錢全部花在建筑方面而忽視了人本。 音樂周報 區聽濤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