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來自臺灣的節奏”朱宗慶打擊樂團音樂會
暑期藝術之旅/2016國家大劇院打擊樂節:“來自臺灣的節奏”朱宗慶打擊樂團音樂會開票
演出時間: 2016.08.27
演出劇場:音樂廳
演出時長:待定
日期/場次:2016.08.27 周六 19:30
演出介紹 演出團體 曲目 購票說明 一直以來,朱宗慶打擊樂團都秉持著融合傳統與現代、不斷創新的理念,帶領觀眾進入嶄新的打擊樂視野。二團團長何鴻棋說:“打擊樂早已不局限于傳統的樂器。世上一切能發出聲音的物件,都是打擊樂。”近年來,朱宗慶打擊樂團不斷創作推出各類新作品,充分利用打擊樂的“弦外之音”,把打擊樂的演奏技法及形式拓展發揮到極致。
此次演出節目“第五種擊聲”,特別精選了多位知名作曲家為樂團量身定做的曲目,作品風格新穎多樣。《跳月》的主奏樂器是手碟,融入了人聲,風格神秘、空靈,營造出“大宇宙與小我”的蒼涼感。《熱帶振蕩效應》描寫了大氣循環帶來的云、雨、海、風,引入了現代科技元素,打擊樂器結合觸發感應裝置,加入許多特殊的聲音、音色甚至語言,讓作品產生出獨特的聲場效果。《自由精神》運用了拉丁美洲、巴西等節奏,熱情而浪漫。《鑼之樂》為多種大小不一的鑼而作,運用西洋演奏技法演奏,節奏、技巧、肢體多變,令人眼花繚亂。
演出團體 朱宗慶打擊樂團
朱宗慶打擊樂團創立于1986年,是臺灣地區第一支職業打擊樂團,由創辦人朱宗慶教授擔任藝術總監。目前樂團有十二位團員、一位駐團作曲家,每位團員擁有打擊樂碩士以上學歷,并在各大學音樂系所任教,對打擊樂的專業與熱情始終如一。除了西洋打擊樂的演奏基礎外,團員們投注了相當多的時間與精力,對傳統打擊樂進行研究。因此能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悠然自得,不但塑造了朱宗慶打擊樂團獨特的魅力,也打動了中外觀眾的心。
在臺灣,打擊樂從一個相當陌生的音樂名詞,到如今打擊樂教育十分普及的盛況,朱宗慶打擊樂團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為了拓展打擊樂的欣賞人口數量,朱宗慶打擊樂團走出了嚴肅的音樂殿堂,以生動活潑的輕松樂曲擁抱民眾。通過舉辦不同形式的音樂會,讓打擊樂更親近民眾的生活,甚至推出為兒童設計的兒童音樂會,讓打擊樂深入每個家庭。
在世界舞臺上,“傳統與現代融合,西方與本土并進”的獨特風格,精致且創新的演出,深受國際樂壇的肯定,經常應邀赴內地、歐、美、亞、澳等重要表演場館及藝術節演出,演出場次超過2400場。《紐約時報》贊譽“擁有高熱誠、活力,團員具高度競爭力”,《勞倫斯世界報》也贊譽樂團“以其杰出的音樂性及優異的演出著名”。
樂團深知累積經典曲目的重要性,因此在打擊樂的推廣上,除了引進西方打擊樂經典作品,也經常運用古典音樂技法改編民謠或兒歌,更積極發掘本土的優秀打擊樂作品。通過演出或音樂專輯的錄制,將打擊樂作品推廣至全世界。至今,由樂團委托創作的曲目已超過一百五十首,并發行了十六張音樂專輯、一張影音專輯,可以說是為當代的臺灣地區打擊樂留下了最重要的文化資產。
曲目
鑼之樂 洪千惠 曲
J效應 盧煥韋 曲
第三號馬林巴木琴協奏曲《巴黎圣母院》 林金丞 曲
跳樂 張瓊櫻 曲
熱帶振蕩效應 櫻井弘二 曲
自由精神 史蒂芬·惠布里 曲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