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開票
演出時間: 2016.08.03 - 2016.08.07
演出劇場:戲劇場
演出時長:約190分鐘 (包含中場
日期/場次:
2016.08.04 周四 19:00
2016.08.05 周五 19:00
2016.08.06 周六 19:00
2016.08.07 周日 19:00
演出介紹
創作于1786年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又名《狂歡的一天》)是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眾多歌劇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一部,堪稱莫扎特歌劇中的巔峰之作。該劇腳本由宮廷詩人洛倫佐·達·彭特根據法國啟蒙運動時期喜劇作家皮埃爾·奧古斯丁·卡龍·博馬舍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博馬舍共寫過三部以西班牙為背景的喜劇,分別是《塞維利亞理發師》《費加羅的婚禮》和《有罪的母親》,三部劇中的主要人物與情節一脈相承。
《費加羅的婚禮》以幽默諧謔的筆調對當時貴族制度下一些荒謬的社會習俗和現象進行了有力諷刺,也反映了當時法國社會處于“第三等級”的平民百姓地位的上升,歌頌了平民百姓與虛偽貴族斗爭的勝利。整體風格明快幽默、情節曲折生動,雖然是反對封建的嚴肅主題,卻具有強烈且極富張力的喜劇效果。
作為音樂天才莫扎特的作品,《費加羅的婚禮》被譽為“史上最完美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在1786年5月1日首演于維也納伯格劇院,由莫扎特本人親自擔任指揮,但是由于此劇題材對于當時的社會文化來說過于先鋒前衛,導致一些貴族大為憤慨,雖然皇帝本人極為欣賞這部作品,但迫于壓力,此后曾多次要求莫扎特刪改內容。該劇的德語版本于1790年在柏林上演。
國家大劇院版《費加羅的婚禮》于2013年8月15日首演,首輪演出即創造出票房奇跡。被評價為“亞洲管弦樂團中演出該劇最為出色樂團”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也將在本輪演出中再次展示他們對于莫扎特作品的獨特詮釋和精湛演奏。
國家大劇院版制作的舞臺風格古典優雅之余不失活潑詼諧,原汁原味展現塞維利亞城市風貌,充分體現原劇精神,給觀眾們帶來一股清新之風。
作曲: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腳本:洛倫佐·達·彭特根據法國戲劇家皮埃爾·奧古斯丁·卡龍·博馬舍的同名喜劇改編而成
出品/制作:國家大劇院
主創
指 揮:呂嘉
導 演: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羅
舞美設計:朱利亞諾·斯皮內利
服裝設計:伊萊妮·蒙蒂
燈光設計:韋尼喬·凱利
編舞/復排導演:阿蕾桑德拉·潘澤沃爾塔
主演
費加羅:托馬斯·塔策爾、梅杰
蘇珊娜:黃英、袁晨星
阿爾瑪維瓦伯爵:亞歷桑德羅·盧昂果、張揚
伯爵夫人:周曉琳、宋元明
凱魯比諾:石琳、王念
巴爾托洛:關致京
瑪爾切利娜:張卓、付茜
芭芭麗娜:李欣桐
巴西利奧:李想
安東尼奧:王翀
唐·庫爾齊奧:梁羽豐
劇情介紹
伯爵府仆人費加羅馬上要和女仆蘇姍娜結婚了,正當費加羅歡天喜地地在準備婚事時,蘇姍娜告訴他,伯爵送他們婚房是不懷好意,存心要占她的便宜,仍然要實現他曾經假惺惺地宣布要放棄的對奴仆婚姻的“初夜權”。
費加羅聽后恍然大悟,二人決心和伯爵斗一斗。另有一老管家瑪爾切利娜癡心地想要嫁給費加羅,并以一張債據作為要挾。給她出主意的是老醫生巴爾托洛,十年前,就是因為費加羅幫助伯爵打敗了想娶貴族小姐羅西娜為妻的他,而使羅西娜成為了伯爵夫人。所以,醫生一直對費加羅懷恨在心。如今,正是報仇之時。府中另有一翩翩少年凱魯比諾,成天到處播撒情種,和一個成天以散布謠言為己任的音樂教師巴西利奧,加上一個糊里糊涂的法官和一個整天醉醺醺的花匠。當然,還有那獨守空房的伯爵夫人。各路角色齊登場,貴族和平民的較量就此開始。最后,屬于第三階級的聰明勇敢的平民,終于讓偽善荒淫的伯爵當眾出了丑。
作曲家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至1791年12月5日),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與海頓、貝多芬并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
莫扎特出生于奧地利薩爾斯堡一個宮廷樂師之家,很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自1762年起,在父親的帶領下,孩提時代的他就開始進行漫游整個歐洲大陸的旅行演出。他們的足跡遍布慕尼黑、法蘭克福、波恩、維也納、巴黎、倫敦、米蘭、波隆那、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羅馬、阿姆斯特丹等許多地方,所到之處無不引起巨大轟動。在奧地利國都維也納,莫扎特還被皇帝請進王宮進行表演。他那美妙動人的音樂和彬彬有禮的優雅態度,都讓當時的王公貴族分外喜愛,他們經常抱起幼小的莫扎特親吻他的額頭和臉頰,而莫扎特也成為了大眾心目中“天使”的化身。
頂著頭上耀眼奪目的“音樂神童”光環,莫扎特度過了自己的童年。1772年,16歲的他終于結束了10年的漫游生活,回到家鄉薩爾斯堡,在大主教的宮廷樂隊里擔任首席樂師。18歲時,他已經成為了一個響當當的作曲家。莫扎特憑借自己超凡的記憶力和即興創作能力,為維也納音樂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但是,由于不滿主教對他的嚴厲管束,莫扎特在1781年結束了與主教的雇傭關系,毅然決定獨立自主,前往維也納定居,從此走上艱難的自由音樂家道路。雖然父親勸他與主教重歸于好,但莫扎特堅定地回絕了。他在信中回復父親說:“我不能再忍受這些了!心靈使人高尚起來。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繼承來的公爵要正直得多。我準備犧牲我的幸福、我的健康以至于我的生命。我的人格,對于我,對于你,都應該是最珍貴的!”
莫扎特后期的生活是貧病交加的,甚至經常需要靠朋友的接濟才能勉強維持生計。但他的作品中卻沒有顯露出一絲一毫的憂傷。他的音樂風格典雅秀麗、輕松無憂,每個音符都如同水晶般玲瓏剔透,洋溢著如同陽光一樣溫暖的生命力,仿佛是莫扎特在“噙著淚水歡笑”。1791年,莫扎特在貧病交加中逝世于維也納,年僅35歲。
莫扎特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創作了75部作品,其中歌劇有22部,以《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等最為著名.此外,他還創作有交響曲41部、鋼琴協奏曲27部、小提琴協奏曲6部,以及大量各種體裁的器樂與聲樂作品。
演出團體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駐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揮家吳靈芬擔任指揮。作為中國最高表演藝術殿堂所屬的專業文藝演出團體,合唱團秉承大劇院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被公認為一支充滿朝氣及無限潛能的專業合唱團。
伴隨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五年來的成長過程的,有諸多當今全世界最優秀的藝術大師:包括著名導演弗朗切斯卡·贊貝羅、強卡洛·德·莫納科、烏戈·迪安那、陳薪伊、曹其敬、廖向紅、易立明、李六乙;著名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丹尼爾·歐倫、鄭明勛、嚴良堃、楊鴻年、呂嘉、張國勇、李心草、鄭健、楊力;著名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奧·努奇、茵瓦·穆蘭、胡安·彭斯、布蘭登·喬瓦諾維奇、弗朗切斯科·梅里、戴玉強、魏松、莫華倫、袁晨野、廖昌永、章亞倫、張立萍、迪里拜爾、孫秀葦、和慧、楊光、李曉良等。大師們對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有著很高的贊譽,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說“能和這些才華橫溢的青年藝術家們合作,是我的榮幸”;指揮家洛林·馬澤爾表示“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合唱團”;指揮家丹尼爾·歐倫排練后興奮地表示“這是我見過的聲音最棒的合唱團,雖然他們很年輕,但比很多歐洲的合唱團都要好”。
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兩棲合唱團,他們是中國歌劇合唱最高音樂造詣的代表者。每年超百場的演出,用自己的聲音和熱忱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歌劇人物形象,為推動國家大劇院藝術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自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國家大劇院制作的原創歌劇《西施》《山村女教師》《趙氏孤兒》《美麗的藍色多瑙河》《運河謠》《駱駝祥子》《冰山上的來客》《日出》《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方志敏》等,中外經典歌劇《白毛女》《洪湖赤衛隊》《圖蘭朵》《卡門》《茶花女》《愛之甘醇》《托斯卡》《蝙蝠》《灰姑娘》《漂泊的荷蘭人》《假面舞會》《羅恩格林》《霍夫曼的故事》《奧賽羅》《納布科》《費加羅的婚禮》《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游吟詩人》《鄉村騎士》與《丑角》《諾爾瑪》《唐·帕斯夸萊》《阿依達》《弄臣》《魔笛》《塞維利亞的理發師》《葉甫蓋尼·奧涅金》《安德烈·謝尼埃》《西蒙·波卡涅拉》《參孫與達麗拉》《歌女喬康達》共四十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現的藝術水準獲得了業內人士及觀眾的一致好評。
除了歌劇的演出外,國家大劇院合唱團還策劃與參演了許多大型聲樂作品及主題音樂會:包括《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馬勒第二交響曲》《馬勒第八交響曲》《威爾第安魂曲》《紀念黃自誕辰110周年音樂會》、歌劇音樂會《威廉·退爾》《唐·璜》及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等。通過音樂會這一藝術載體,讓更多的觀眾更加了解了合唱的魅力與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不懈追求的藝術精神。
作為國家大劇院駐院演出團體,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始終重視觀眾培養,堅持參與國家大劇院藝術教育普及活動。積極策劃和參加周末音樂會、經典藝術講堂,同時進學校、走社區,為高雅藝術的普及與傳播,為逐步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也將不斷地將國家大劇院藝術產品和優秀的經典作品傳播至海外。他們先后出訪新加坡、韓國、日本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演出交流活動,獲得了廣泛贊譽。2015年9月隨國家大劇院遠赴意大利參加了《駱駝祥子》巡演。
新世紀的北京,充滿著高雅藝術的繁榮氣息,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的年輕藝術家們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張力的青春時光與合唱藝術結緣,與歌劇表演藝術結緣,為夢想、為藝術,不斷前行。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常駐樂團。
新世紀的北京,歷史氣度和當代活力彼此交織,也滋育了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遠大的音樂精神和視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來,他們憑著對音樂與生俱來的熱情、專注和創新精神,已位列中國樂壇最優秀的交響勁旅,并迅速得到了國際樂界的熱切關注。
伴隨他們一起經歷這個過程的,有諸多優秀的音樂大師,包括: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萊里·捷杰耶夫、法比奧·路易斯、鄭明勛、弗拉基米爾·阿什肯那齊、列夫·賽格斯坦、根特·赫比希、呂紹嘉、湯沐海、張弦、譚利華、張國勇等,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維奇、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王羽佳、陳薩等,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賓、呂思清、寧峰等,小號家艾莉森·巴爾松,單簧管演奏家薩賓·梅耶,打擊樂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奧·努奇、李曉良、和慧、沈洋等。馬澤爾曾評價他們“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實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則認為他們已是“亞洲最優秀樂團之一”。
憑藉在歌劇和交響樂領域同樣的優秀表現和豐富經驗,他們已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兩棲樂團而名聞海內外。在歌劇領域,他們以精彩的演繹創造了中國歌劇音樂的全新藝術境界,也令國家大劇院眾多世界級的歌劇制作更加熠熠生輝。五年來,他們精彩呈現了三十余部國家大劇院歌劇制作,既包括《羅恩格林》《漂泊的荷蘭人》《阿依達》《奧涅金》《奧賽羅》《納布科》《托斯卡》《圖蘭朵》《費加羅的婚禮》等世界經典歌劇,也包括《駱駝祥子》《趙氏孤兒》《冰山上的來客》等中國原創歌劇。在交響樂領域,他們不僅以跨越整年的樂季策劃呈現了精彩的節目編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與創意為所有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呂嘉帶領下于2013年開啟的全套貝多芬之旅中,他們展示出了對德奧古典作品的深厚偏愛和高超素養。在馬澤爾指揮下演繹的瓦格納名作《無詞指環》被馬澤爾認為“作品誕生以來最完美的演繹”,而該音樂會的現場錄音也由索尼古典進行全球發行,并成為馬澤爾與中國樂團唯一公開發行的唱片。心懷對當代音樂的巨大熱情,他們相繼上演約翰·亞當斯、吉雅·坎切利、武滿徹等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陸續委約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頂尖作曲家(奧古斯塔·里德·托馬斯、卡列維·阿霍、魯多維科·艾奧迪、瑞切爾·波特曼、趙季平等)的新作,更通過國家大劇院“青年作曲家計劃”積極推動中國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長。
作為極具時代精神的音樂使者,他們通過周末音樂會、藝術沙龍和在學校、社區、醫院、博物館等開設的室內樂活動,將無數觀眾帶入美妙的音樂世界,更作為國家的文化使者將當代中國的藝術活力傳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們先后與艾森巴赫參加了德國石荷州、基辛根等音樂節,與陳佐湟在柏林、紐倫堡和悉尼上演音樂會,與呂嘉赴新加坡、首爾、大邱、臺北和澳門舉行亞洲巡演。2014年呂嘉率領的芝加哥、紐約、華盛頓、蒙特利爾等七大城市的北美巡演,堪稱中國樂團在國際樂界的新突破,以其“歡欣愉悅的自信和朝氣蓬勃的力量”被評論家們贊譽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準的樂團”。
在以“弦外有聲”為主題的2016年至2017年樂季中,樂團將上演《唐豪瑟》《水仙女》《戰爭與和平》等十五部歌劇制作,并將在呂嘉及鄭明勛、呂紹嘉、克勞斯·彼得·弗洛、帕沃·柯崗、哈努·林圖、湯沐海、張藝、李飚等指揮家帶領下,與鄭京和、戈蒂耶·卡普松、海寧·科瑞格魯德、王健、吳蠻、張昊辰、陳薩、秦立巍、楊天媧、寧峰、吳巍等獨奏家合作,帶來三十多場精彩的音樂會。同時,陳其鋼與王羽佳將作為國家大劇院2016年至2017年駐院藝術家,與樂團展開從音樂會到教育項目的廣泛合作。
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陳佐湟,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創建者之一,也是樂團首任首席指揮。2012年,陳佐湟榮膺桂冠指揮,呂嘉出任首席指揮,并由袁丁擔任助理指揮。呂嘉在交響作品和歌劇領域均造詣深厚,曾任意大利維羅納歌劇院音樂藝術總監、西班牙特內里費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同時也是中國澳門樂團現任藝術總監。
曲目
序曲
《費加羅的婚禮》序曲是音樂會上最常見的莫扎特作品之一,相當完整而獨立,充分體現了這部喜劇所獨有的輕松氛圍。序曲節奏較快,充滿生機動力,音樂效果輝煌。需要指出的是,序曲并沒有從歌劇的詠嘆調或別的音樂主題中直接取材,這一點在當時的歌劇序曲里較為特別,曲式也采用了奏鳴曲式。
如果你想跳舞
費加羅和蘇姍娜在他們的新房里忙碌,對伯爵把這間離他臥室不遠的屋子給他倆感到很懷疑,費加羅想著如果老爺真的不懷好意的話,他也有辦法對付,帶著這樣的情緒,他唱出詠嘆調《如果你想跳舞》。這首詠嘆調用傳統的“卡瓦蒂娜”(Cavatina)寫成,短小精干的這首曲子情緒豐富,表達了費加羅捍衛自己權益的決心,聲樂與伴奏為同樣的節奏,產生了非常堅定有力的音響效果,體現了必勝的信念,而轉至急板時的力量感、伴奏快速音階不斷向上的模進都體現了費加羅打定主意教訓伯爵的狀態。
我不知如何是好
這首詠嘆調通常由次女高音飾演的凱魯比諾演唱,不過許多新制作采用假聲男高音。凱魯比諾來找蘇珊娜,求她到伯爵夫人那里為他說情,因為伯爵把他辭退了。他對任何女人都能花心,看到蘇姍娜后就唱起了這首熱情奔放的詠嘆調。詠嘆調是活潑的快板,有趣的是強弱對比十分巧妙,弱起之后又突然作出強弱對比,仿佛少年情竇初開時猛烈的心跳。
再不要去做情郎
這是男中音歌唱家們最喜歡、最著名歌劇選曲之一。第一幕快結束時,伯爵命凱魯比諾去軍隊服役,滿心不愿意的凱魯比諾情緒低落,這時費加羅規勸凱魯比諾,唱出這段分節歌形式的詠嘆調,讓他不要天天想談情說愛,講究打扮,反復出現的主部音樂源自古老的士兵歌曲,雄壯的音樂讓人想起軍旅生活。《再不要去做情郎》這首詠嘆調在音樂創作上和對人物的心理刻畫上都十分成功,費加羅音樂中體現出的詼諧、樂觀、富有幽默感正是人物的特點。
求愛神給我安慰
這是伯爵夫人的詠嘆調。第二幕里,伯爵夫人得知伯爵要搶占蘇珊娜的初夜權,心情悲痛。女高音的音樂舒緩,旋律曲折,和聲變化豐富。莫扎特喜愛用不同的調式來表達不同的哭聲,這首《求愛神給我安慰》中,他用降E大調來華麗的渲染,詠嘆調擁有長長的引子,安靜和憂郁的情調上的小廣板起到了十分出色的鋪墊效果。詠嘆調一開始是緩慢、低沉的,帶有憂傷氣質,向愛神訴說著自己的心聲。“讓丈夫回到我身旁,或者讓我死亡,或者讓我死亡”這句后半部分重復的出現,這表現出伯爵夫人內心強烈的痛苦,結尾音的延長帶有更多的悲傷和凄涼。
你們可知道什么是愛情
這部歌劇中最膾炙人口的詠嘆調之一,凱魯比諾被叫到伯爵夫人房間里去,蘇珊娜在一旁用吉他伴奏,情竇初開的小青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愛情,唱出這首詠嘆調。小夜曲風格的這首詠嘆調情意甜蜜,后半部則用了一系列急促而又不穩定的音型,描述出凱魯比諾為尋求愛情而心緒不寧的狀態。感情更復雜。它把凱魯比諾這個情竇初開、天真的小青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愛情,而又有些害怕表白的心理,表現得十分生動細膩。
何處尋覓那美妙的好時光
這是第三幕中伯爵夫人的詠嘆調。長長的宣敘調講述了內心的失望與不甘,甚至有憤怒的成分在內,既有對伯爵曾經愛過自己但現在追求刺激的控訴,又有自己不得不尋求女仆蘇珊娜幫助的委屈。隨后開始的詠嘆調堪稱全劇最優美的詠嘆調之一,追憶了過去美好的時光,同時表達了希望用自己的愛挽回丈夫的心,長笛的伴奏恰到好處,烘托了回憶的美妙色彩。
微風輕輕吹拂的時光
這首二重唱因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而聞名全球。電影中,安迪為了聽聽這首二重唱而寧愿被關黑監一個星期,表達了對自由和美好事物的憧憬。歌劇第三幕中,這首詠嘆調是女主角蘇珊娜與伯爵夫人的二重唱,兩人一起寫一封信,一起構思使花心的伯爵落入陷阱的計劃,內容很簡單,但是音樂旋律極為優美,兩位女高音獨特的音色在二重唱里營造出和諧的效果。
美妙的時刻即將來臨
這是第四幕里蘇珊娜的詠嘆調。接近尾聲時結局顯現,已經是皆大歡喜,蘇珊娜在情郎費加羅的懷抱里,用長長的宣敘調講述了自己的喜悅之情,輕松的音樂也伴隨著宣敘調的展開。隨后蘇珊娜的詠嘆調在三拍子上吟唱,圓舞曲式的詠嘆調飽含了對新婚之夜的期待,不管是描繪的玫瑰、青草、微風,還是耳畔細語,都充滿了柔情蜜意。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