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鋼琴與打擊樂的對話”王羽佳邂逅馬丁·格魯賓格
鋼琴與打擊樂的對話:王羽佳邂逅馬丁·格魯賓格開票
演出時間: 2016.08.18
演出劇場:音樂廳
演出時長:待定
日期/場次:2016.08.18 周四 19:30
藝術家 王羽佳 鋼琴
27歲鋼琴家王羽佳已被公認為同齡人中最重要的藝術家,最為人稱頌的是她驚人的技巧掌控力。王羽佳對技巧最復雜曲目的信服力、對音樂的深度洞察力、對曲目充滿新鮮感的詮釋力,以及她在舞臺上光芒四射的魅力,都為人津津樂道。
王羽佳為德意志留聲機唱片公司獨家錄制唱片。她的首張專輯《奏鳴曲與練習曲》被《留聲機》雜志評為2009年古典頻道“年度青年藝術家”。第二張專輯《羽化》使她獲得2011年古典回聲大獎“年度青年藝術家”稱號。接下來她與指揮大師克勞迪奧·阿巴多和馬勒室內樂團合作錄制了她的第一張協奏曲唱片,收錄了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和《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并獲得格萊美獎“最佳古典樂器獨奏”提名。隨后,她錄制了一張專門收錄安可曲的《幻想曲》專輯,其中包括阿爾貝尼茲、巴赫、肖邦、拉赫瑪尼諾夫、圣-桑、斯克里亞賓等作曲家的作品。王羽佳的最新專輯,是攜手指揮家古斯塔夫·杜達梅爾與西蒙·玻利瓦爾交響樂團合作推出拉赫瑪尼諾夫《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與普羅科菲耶夫的《G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的現場錄音。
2005年,王羽佳首次登臺即和平夏斯·祖克曼指揮與國家藝術中心樂團合作演出。在短短幾年里,她已經和眾多世界知名的交響樂團合作,在美國,包括波士頓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克里夫蘭管弦樂團、洛杉磯愛樂樂團、紐約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華盛頓交響樂團等。其他合作過的樂團包括柏林國家管弦樂團、中國愛樂樂團、斯卡拉愛樂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倫敦愛樂樂團、巴黎管弦樂團、西班牙國立管弦樂團、西蒙·玻利瓦爾交響樂團、日本東京NHK交響樂團、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莫扎特管弦樂團與意大利圣切契利亞管弦樂團等。
2006年,王羽佳首次和紐約愛樂在Bravo! Vail音樂節同臺演出,于接下來的樂季在洛林·馬澤爾的指揮下參加了紐約愛樂的日本和韓國巡演。在2008年,她隨奈維爾·馬里納爵士指揮的英國圣馬丁學院室內樂團在美國進行巡演。2009年,她以獨奏家的身份與邁克爾·蒂爾森-托馬斯執棒的You Tube交響樂團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音樂會。同年夏季,她與阿巴多攜手參加瑞士琉森音樂節,演出并錄制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并繼續與阿巴多指揮的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進行中國巡演。
王羽佳定期在亞洲、歐洲、及北美舉辦獨奏音樂會,同時致力于在全球的夏季音樂節里演出室內樂,包括每年參加瑞士韋爾比耶音樂節。2011年3月,她與柏林愛樂樂團的優秀樂手合作,在巴黎的普萊耶音樂廳舉行了三場室內樂系列音樂會。2011年10月,她首次以獨奏會音樂家的身份登上了卡耐基音樂廳斯特恩廳。
眾多世界知名的指揮家合作均與王羽佳有過合作,包括克勞迪奧·阿巴多、巴倫博伊姆、古斯塔沃·杜達梅爾、夏爾·迪圖瓦、丹尼爾·蓋蒂、瓦萊里·捷杰耶夫、米科·弗蘭克、曼弗雷德·霍內克、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庫特·馬舒爾、安東尼·帕帕諾、埃薩-佩卡·薩洛寧、尤里·捷米爾卡諾夫和邁克爾·蒂爾森·托馬斯。
在上個樂季,倫敦交響樂團邀請王羽佳成為其2014年藝術家畫像系列的特邀藝術家,演出邀約包括在倫敦演出三場鋼琴協奏曲和獨奏音樂會,并與丹尼爾·哈丁進行中國巡演。她和匈牙利國家愛樂樂團的首次演出是由佐爾坦·柯西斯指揮的巴托克第二鋼琴協奏曲。王羽佳在夏季與小提琴家萊昂尼達斯·卡瓦科斯的緊密合作也得以延續,他們在歐洲進行了數次巡演,演奏勃拉姆斯偉大的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她還重返洛杉磯愛樂樂團舉辦系列音樂會,并和指揮杜達梅爾進行美國巡演。王羽佳還在安德魯·戴維斯爵士的指揮下與波士頓交響樂團再次合作,并重返了由吉安卡洛·古爾列羅指揮的克里夫蘭管弦樂團。
在2014年至2015年樂季,王羽佳回到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在馬利斯·揚頌斯的指揮下演奏肖斯塔科維奇第一鋼琴協奏曲。她是蘇黎世市政廳管弦樂團的駐場藝術家,在本樂季進行三次演出。王羽佳繼續與昂尼達斯·卡瓦科斯合作,在北美及歐洲巡演。2015年春天,王羽佳以獨奏家身份,與蒂爾森·托馬斯指揮的倫敦交響樂團進行了美國巡演。她與柏林愛樂的首次協奏曲合作也已在2015年春天上演。
王羽佳年幼時進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師從凌遠和周廣仁兩位老師。1999年至2001年,她作為中方代表參加“中國—加拿大”的藝術文化交流項目,并在卡爾加里的皇家蒙特音樂學院完成了晨興音樂橋暑期項目,此后,王羽佳在該音樂學院師從陳宏寬和泰瑪·布萊克史東繼續學習。其后,王羽佳前往美國費城就讀柯蒂斯音樂學院,拜音樂大師加里·格拉夫曼為師,于2008年畢業。2006年,王羽佳獲得格利莫青年藝術家獎,2010年又獲得了著名的艾維里·費雪職業大獎。王羽佳是一位斯坦威藝術家。
馬丁·格魯賓格 打擊樂
奧地利打擊樂手馬丁·格魯賓格,出生于薩爾茨堡,就讀于林茨的布魯克納音樂學院和薩爾茨堡音樂大學。他在參加了數場國際大賽之后,其中包括在日本岡谷舉辦的第二屆世界木琴大賽,以及挪威舉辦的EBU大賽,迅速地吸引了各方的注意。被一位維也納評論家稱為“打擊樂巫師”,他游刃有余地演奏各種打擊樂器,讓他的個人打擊樂獨奏音樂會成為了一場真正“不得不看”的盛事。他定期擔任許多世界一流樂團的客席演奏家,并且頻頻在首屈一指的音樂場館中登臺亮相。格魯賓格演奏曲目十分廣泛,獨奏曲目、與他人(包括他自己的行星地球打擊樂合奏團)合作的室內樂,以及打擊樂協奏曲都囊括其中。在2014年至2015年樂季,格魯賓格首次與中國愛樂樂團、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管弦樂團、法國廣播愛樂樂團、羅馬國立圣西西里亞學院管弦樂團、科隆古澤尼希管弦樂團以及西德廣播交響樂團聯袂演出。他是辛辛那提交響樂團和韓國統營音樂節的駐團藝術家。格魯賓格與男中音歌唱家托馬斯·漢普森合作,推出了一個嶄新的獨奏音樂會節目。該節目最初在慕尼黑的葛斯泰格音樂廳、維也納音樂廳以及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上演。他震撼人心的打擊樂秀名叫《讓我自由》,其中包括跑酷表演和霹靂舞蹈。這場秀在波恩的貝多芬音樂節和其他場館演出。
2008年至2009年樂季,格魯賓格成為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駐團藝術家,與他攜手合作過的樂團有:NHK交響樂團、奧斯陸愛樂樂團、臺灣交響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漢堡北德廣播交響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德累斯頓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以及BBC交響樂團等。此外他還定期擔任洛杉磯愛樂樂團、匹茲堡交響樂團和華盛頓國家交響樂團的客座藝術家。
不斷有作曲家為格魯賓格定制音樂作品,其中包括阿芙內爾·多爾曼的《時間凝結》(2007年),弗雷德里希·策哈的《協奏曲》,該作品由彼得·埃特沃斯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在開羅演奏錄制,以及譚盾的《自然之淚》協奏曲。2014年春,他與馬勒室內樂團合作演出了埃特沃斯的作品《鼓語》,這場演出由作曲家親自指揮演奏。他著名的打擊樂項目“打擊樂星球”以及新近首演的作品《加勒比對決》,充分證明了格魯賓格的多才多藝。格魯賓格定期參演的藝術節演出包括:萊茵高地區音樂節、石勒蘇益格-赫爾斯坦音樂節、布雷根茨音樂節、波恩的貝多芬音樂節、薩爾茨堡音樂節、芝加哥的格蘭特公園音樂節等。2013年,他擔任了盧塞恩音樂節的“明星藝術家”,并獲得了石勒蘇益格-赫爾斯坦音樂節的“伯恩斯坦獎”,以及著名的法國青年音樂節“伍爾特獎”。他發行的第一張唱片《鼓之音》和接下來的現場DVD錄音《打擊樂星球》,都是為德意志唱片公司(DG)錄制的。此后,他為不同的唱片廠牌錄制了一系列錄音。
曲目
雙鋼琴與打擊樂奏鳴曲,為單鋼琴與打擊樂改編 巴托克 曲
胡桃夾子芭蕾組曲,Op.71a,為鋼琴與打擊樂改編 柴科夫斯基 曲 馬丁·葛魯賓格(父) 改編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