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陳曦、聶佳鵬小提琴大提琴專場音樂會在沈陽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辦,本場音樂會是第六屆沈陽中外音樂文化交流展的重要演出之一。音樂會由林大葉執棒,小提琴家陳曦、大提琴家聶佳鵬傾情獻技演出。三位備受矚目、魅力非凡的音樂家以高超、精湛的技藝征服全場,呈現了一場真正具有國際水準的視聽盛宴。深圳交響樂團團長聶冰,我院院長劉輝、副院長魏煌、吳厚興與師生及音樂愛好者共同欣賞了音樂會。
音樂會上半場為陳曦小提琴專場,鋼琴伴奏由中央音樂學院青年教師、著名旅美鋼琴家尹一迦擔任。陳曦曾包攬第十二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小提琴首獎、第七屆全國小提琴比賽青年組第一名等重量級獎項,多年來活躍在國內外音樂會舞臺,是當代古典樂壇具有代表性的小提琴演奏家。音樂會在陳曦演奏的《愛的敬意》中拉開序幕。接下來的演出作品《美麗的羅斯瑪琳》《愛的憂傷》《愛的歡樂》均由克萊斯勒所作,三首作品的音樂情緒轉換對演奏者設定了極高的要求,陳曦的演奏,音樂飽滿有力、充滿激情、極富感染性,大量雙音、滑音等技法使用游刃有余,效果清麗激越,將音樂會推向高潮。《豐收漁歌》是本場音樂會唯一一首中國作品,樂曲以潮汕一帶漁歌為素材,以嶺南音樂特有的民間曲調與西方的小提琴演奏技巧相結合,展現出一幅“折中古今、融合中西”的絢麗音畫。《沉思》是小提琴獨奏曲中經久不衰的名篇,難點在于大段的長弓無間隙的換弓和揉弦中,表達人物內心豐富的感情變化,在陳曦的詮釋下,情寓于音,感人至深。《馬刀舞》是上半場的結束曲,演奏前陳曦表示將此曲獻給恩師沈陽音樂學院王冠教授。隨著音樂情緒的推進,陳曦極具張力性的演奏再次把音樂會推向高潮。小提琴撥奏和鋼琴旋律精妙相融,尤其再現段陳曦用跺腳方式序接節奏,結束段落半音下行一氣呵成,音樂廳里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上半場結束后,陳曦懷抱鮮花走下舞臺,到觀眾席將花獻給恩師王冠教授,場內響起熱烈的掌聲,氣氛溫馨,令人感動。
音樂會下半場為大提琴專場,聶佳鵬演奏了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一大提琴協奏曲》,著名指揮家林大葉執棒沈音•北方交響樂團協奏。林大葉指揮是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廣州交響樂團常任指揮,曾獲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第六屆喬治•索爾第爵士國際指揮大賽冠軍,曾執棒多個交響樂團,與眾多音樂家合作。聶佳鵬雖面容稚嫩,但已然是古典樂壇的一顆備受關注的新星,23歲獲取德國漢堡音樂學院碩士學位,并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德國最高演奏家博士學位,演出足跡遍布世界,與多個樂團有過合作。肖斯塔科維奇的這部作品堪稱大提琴演奏技術的巔峰,該作品在演奏技法上對演奏者提出了很多難題。音樂中,大量的雙音、和弦以及下弓進行使得左右手幾乎必須呈一種緊張而僵硬的狀態,不僅強調每一弓音頭的爆發力而且還要確保每一個音符的時值。在樂曲第一樂章和第四樂章中,為了營造緊張和激動的情緒,大量密集的音符、不間歇的節奏律動的運用,這些演奏技巧不僅需要手指和手臂具有很強的力度,甚至對演奏者全身的體力也是極大的挑戰。而聶佳鵬將一場精彩、優質的表演獻給了在場的所有觀眾。
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陳曦與聶佳鵬返場為觀眾演奏了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帕薩卡利亞》。本場音樂會的演奏不僅展示了作品的魅力,更展示了演奏者嫻熟的演奏技巧和極高的藝術素養。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日木,羌族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羊皮鼓。漢稱羌鈴鼓或羌族手鼓。流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