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至28日,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5·23文藝扶貧主題活動”的第六支文藝志愿服務小分隊在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建文的帶領下,來到了位于大別山腹地、素有“將軍縣”之稱的安徽省金寨縣,針對當地的實際文藝需求,與文藝工作者、愛好者以及當地師生進行了深入交流。
今年4月,中國文聯召開文藝志愿服務工作會議,提出《 “文藝扶貧奔小康”志愿服務行動方案》 ,并將2016年的文藝志愿工作重點聚焦于“脫貧攻堅” ,選擇具備文藝扶貧基礎條件的貧困縣為重點服務對象,采取結對幫扶的方式,從精神鼓舞、文化發展、產業促進、資源整合等層面,有針對性地提供多種形式的扶貧志愿服務。此次“5 · 23文藝扶貧主題活動”是對“文藝扶貧奔小康”志愿服務新模式的有效探索。
25日清晨,文藝志愿服務小分隊首先前往金寨縣紅軍廣場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并參觀了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在隨后召開的志愿服務活動籌備會上,車行、李昕、張銅彥、史國良、王利軍、王若皓、玉米提等來自音樂、書法、美術、舞蹈、戲劇各個藝術門類的藝術家針對金寨縣的具體需求與安徽省及六安市的文藝工作者展開討論。文藝志愿服務小分隊的藝術家們了解到,金寨縣各藝術門類發展不平衡、缺少影視劇本,但實際上金寨縣有很多可塑造的歷史人物,適宜紅色歷史題材影視劇和實景演出創作;金寨當代人民生活也積累了豐富素材,適合以多種藝術形式呈現。金寨最根本的需求是希望借助文藝的力量,推廣金寨形象,擺脫貧困帽子,繼承傳統文化。藝術家們各抒己見,表示實景演出在結合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時,要考慮到受眾審美和游客規模。紅色歷史題材劇本創作要持續深入調研,不搞“高大上”“假大空” ,要創作就創作一部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作品。還可以聯系各大藝術院校組織采風,通過他們的作品宣傳金寨。
籌備會后,藝術家們分頭行動,開展“結對子、種文化”培訓指導。在金寨縣黨校,王若皓和安徽省文聯副主席、省劇協主席王長安對皖西演義傳媒有限公司的演員及市戲劇曲藝家協會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培訓。王若皓以昆曲《十五貫》為例,講述了北方昆曲劇院成立背后的故事以及昆曲如何贏得關注并復興,鼓勵大家分析自身優勢,有的放矢地進行創作。
車行、李昕、玉米提和安徽省文聯副主席、省音協主席盤龍,省舞協副主席鄧曉焰,詞作家徐俊松在金寨職業學校進行了培訓指導。車行與學生四手連彈演奏鋼琴曲,每幾個小節便停下來糾正其中節奏、音準等方面的錯誤。李昕用熱情洋溢的笑聲感染了在場的同學,很快便與同學們打成一片。“顏值擔當”玉米提是新加入志愿服務隊伍的生力軍,與同學們短短一個小時的互動,以精湛的少數民族舞蹈技藝、風趣幽默的輔導內容贏得了不少粉絲。
史國良、張銅彥、王利軍和安徽省文聯副主席、省美協主席楊國新在大別山藝術館開展了美術、書法培訓。根據現場觀眾的美術基礎,史國良從零講起,現場示范線條的透視等美術基本創作原理。王利軍帶來自己的美術作品,并準備了詳細的幻燈片,介紹了水墨人物中線條的處理,尤其是對面部表情的把握。張銅彥作了兩手準備,針對有一定書法基礎的培訓對象,他強調了讀帖、臨帖等基本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創作中表現自身個性;對于普通書法愛好者,他從章法布局的安排、用紙、握筆姿勢等知識點切入,以小見大地介紹了書法創作特點,并現場為學員們示范隸書創作,讓大家過足了癮。
27日,文藝志愿者們趕赴金寨縣南溪鎮,參觀門前村農民文化樂園、南溪文化樂園、丁埠大王廟等,實地考察了金寨縣基層群眾的文藝生活。在門前村農民文化樂園內,一張課程計劃表吸引了志愿者們的注意,民俗表演、廣場舞比賽、雙擁籃球賽、老年人書法繪畫展、文明禮儀講座……活動安排可謂五花八門、趣味十足,也給志愿者們今后的“文藝扶貧”工作帶來了啟發。
在志愿服務過程中,文藝志愿者們針對“文藝扶貧”工作提出了一些想法,希望前往貧困地區培訓前,更清晰全面地了解培訓地點、模式、受眾信息,實現更充分的備課,隨后的培訓也能有的放矢,今后的“文藝扶貧”工作也會更加精準。
廖懇等中國文聯有關方面負責人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