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大劇院:來自紐約的上海弦樂四重奏音樂會
2016市民音樂會—來自紐約的上海弦樂四重奏
演出單位: 李偉綱、蔣逸文、李宏剛、尼古拉斯·薩瓦拉斯
演出城市:
演出地點: 溫州大劇院音樂廳
演出時間: 2016-05-29 19:30
演出介紹
上海四重奏以充滿激情的演奏、驚人的技巧和跨文化的創造力,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樂壇最具號召力的四重奏團體之一。他們的演出風格優雅,柔和了東方音樂的細膩與西方作品在情感上的廣度;不論是傳統中國民間音樂,還是西方古典樂的名作,亦或是現代先鋒作品,他們都游刃有余。
上海四重奏于1983年成立于上海音樂學院,與世界上最知名的藝術家有過合作,并定期前往歐洲、北美和亞洲的重要音樂中心舉行巡演。最近他們參加過首爾國際音樂節、亞美尼亞耶烈萬音樂節、北京國際音樂節等。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上海四重奏一直是現代作品的先鋒演奏團體。
尼古拉斯·薩瓦拉斯 (Nicholas Tzavaras) 大提琴
作為上海四重奏成員里唯一一位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在紐約長大的薩瓦拉斯使“上海四重奏”呈現出更多元化、更國際性的 面貌。薩瓦拉斯擁有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學位和紐約州立大學音樂碩士學位、先后師從勞倫斯·萊瑟(Laurence Lesser)和提摩 西·艾迪(Timothy Eddy)、 之后作為獨奏家和室內樂演奏家活躍于美國國內各大音樂節、參與眾多重大演出、曾作為艾薩克· 斯特恩國際室內樂演出團的成員赴耶路撒冷演出。
薩瓦拉斯還是一個積極的音樂探索者和教育工作者、他曾在多所學校擔任教職―包括紐約東哈萊姆區與其母親羅貝塔·瓜 斯帕利(Roberta Guaspari)創辦的歐帕斯(Opus)118音樂中心。瓜斯帕利女士的事跡曾被改編為電影“弦動我心”(Music of the Heart)、片中她的這一角色由梅麗爾·斯特里普出演。
2000年、憑借其出眾的音樂才華、尼古拉斯·薩瓦拉斯被吸收入“上海四重奏”,成為該組合最年輕的成員、14年來演出上千 場、錄制唱片20余張、執教于蒙特克萊爾大學、擔任上海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的客座室內樂教授。自2009年至今擔任 上海交響樂團的客席大提琴首席。
李宏剛 中提琴
出生于音樂世家、作為家中長子、李宏剛7歲起就于弟弟李偉綱一起開始跟隨父母學習小提琴。1977年、李宏剛從千余名
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央音樂學院文革后恢復招生后的首批學生。之后、他又在上海音樂學院師從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俞麗拿女士、1984年畢業后留校開始教學。
1985赴美留學、先后在北伊利諾也大學和朱利亞音樂學院學習并擔任助教。作為獨奏家,李宏剛于上海愛樂樂團、上海音 樂學院、美國羅切斯特愛樂樂團、漢城室內樂團等合作演出。
1985年、作為“上海四重奏”的第二小提琴、李宏剛和同伴一起獲得英國樸茨茅斯第三屆國際四重奏比賽第二名; 1987年、 他獲意大利第一屆波契亞尼國際四重奏比賽(Paolo Borciana)最佳第二小提琴獎、并獲得一把珍貴德1757年“德岡巴”(DeComble)小提琴作為獎勵。 李宏剛是“上海四重奏”的創始人之一、1994年起,改任該組合的中提琴。現任教于美國 蒙特克萊爾大學、并擔任上海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的室內樂客座教授、2009年開始至今是上海交響樂團的客席中提琴首席。
李偉綱 第一小提琴
李偉綱 1964 年出生于上海的一個音樂世家、 5 歲起就跟隨父母親學習小提琴、 14 歲考入上海音 樂學院附中。1981 年作 為上海和舊金山的姊妹城市文化交流的第一個項目被選派到美國舊金山音樂學院學習一年。1983 年李偉綱和上音另三位 伙伴組建了上海四重奏、 并在 1985 年的第三 屆英國樸茨茅斯國際四重奏比賽中一舉獲得第二名。
同年從上海音樂學院畢業留校、 隨即與四重奏一起離開了中國、 赴美國繼續在北伊利諾伊大學隨佛米爾四重奏學習。從 1987 年到 1989 年、 李偉綱在朱利亞音樂學院深造的兩年同時擔任“朱利亞四重奏”的助教。
作為小提琴獨奏家、 李偉綱 17 歲就應邀與英國廣播公司交響樂團合作公演、 其它還曾和 BBC 蘇格蘭交響樂團、 上海交 響樂團, 中國愛樂樂團, 亞洲青年管弦樂團、巴德音樂學院樂團等合作演出。除了父母之外、 他先后師從譚抒真教授、李 牧真以、舒姆艾爾 • 阿什肯納奇(Shmuel Ashkenasi) 等大師學習。作為上海四重奏的創始人之一和第一小提琴、31年來李偉綱的足跡已遍及于三十個國家、演出過兩千余場音樂會、灌錄了 唱片三十余張。他曾在 1981 年奧斯卡獲獎紀錄片《從毛澤東到莫扎特:艾薩克·斯特恩在中國》中出現。李偉綱是美國新澤西州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和紐約巴德音樂學院的教授、同時也是上海音樂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的室內樂 客座教授。自2009年起、他還是上海交響樂團的客席首席。
蔣逸文簡介
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63年10月出生于北京的一個音樂世家。自幼受到父母的熏陶和良好的音樂教育。蔣逸文從三歲時就對小提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六歲正式開始學琴,在父親嚴格規范的指導下,打下了堅實的功底。1977年,他以北京考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師從隋克強教授。17歲時在鄭小瑛指揮下與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普羅科菲耶夫《D大調第一協奏曲》。1981,蔣逸文贏得首屆中國青少年小提琴比賽二等獎。1982年,被直升中央音樂學院跟韓里教授繼續學習。1985年獲得美國麥道全額獎學金來到圣路易斯音樂學院師從塔拉斯-加博拉和邁克爾-特里。1990年,在肯-鮑克斯基金會的贊助下,蔣逸文在新澤西州立大學跟瓜奈利四重奏組的阿諾德·斯坦因哈特繼續深造并獲得碩士學位。作為蒙特利爾國際比賽的獲獎者,他以獨奏家的身份與維多利亞交響樂團和蒙特利爾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了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并在眾多著名的國際音樂節中出現。1994年加盟上海四重奏組。
作為一名作曲家,蔣逸文已改編和創作了50多首弦樂四重奏作品,許多作品在傳統的演奏技法中飽含了絢麗的東方色彩和豐富的民族風情。他除了在繁忙的巡演和錄音之外,并與他的學生們保持著密切的關系。蔣逸文在新澤西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和巴德音樂學院任教,同時也被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聘為客座教授。他使用的樂器是約翰尼斯·加利阿諾,1800年制作于意大利那不勒斯。
在沒有演出的時候,蔣逸文還擔負了大量的社會活動。他喜歡創作或教學,還有攝影,錄像和錄音的后期制作、以及美食和葡萄酒的品嘗。蔣還是位酷愛德國牧羊犬的培訓者。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