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5月18日晚圓滿落幕
5月18日晚,第33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在來自伊朗德黑蘭交響樂團富有特色的樂曲和全場歡呼聲中落下帷幕。第33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組委會副主任胡勁軍、宋妍、吳孝明、林在勇,第33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組委會秘書長(執行)王依群,音樂節組委會秘書長廖昌永,著名藝術家呂其明、陸在易等與千余名中外聽眾共同出席了閉幕式音樂會。
在為期21天的本屆上海之春中,來自10多個國家的近40個演出單位,分別獻演了50臺精彩音舞節目,數十萬中外觀眾前往全市各個劇場享受藝術盛餐。另有數萬人次的市民分別參加了“上海之春”旗下各類群文活動,共同感受了這場歷經57載33屆國際文藝盛會所帶來的歡樂和喜悅。
本屆上海之春,力推新人新作辦節宗旨得到很好貫徹和生動體現,中外新老音舞大家紛紛慕名而來。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作曲家趙季平不僅在本屆音樂節上舉辦了他歷年力作的專場音樂會,還以他的新作參加了廣東民族樂團舉辦的《海上絲綢之路音樂會》;中國音協主席、被稱為“中國題材原創交響樂曲大家”葉小綱也專程來滬,參加四川愛樂樂團演繹他“中國故事”最新力作《錦繡天府》專場音樂會;年屆八六的杰出交響樂作曲家、電影音樂作曲家呂其明先生在其《把心交給祖國》專場音樂會上,展示了他攜后輩陳新光的新作交響組曲《使命》。這些,都顯示出國內音樂大家對上海之春倡導中國原創作品宗旨和藝術地位的高度認同。在三臺“向大師致敬”系列音樂會、兩臺以傳承經典為主旨的歷屆上海之春音樂舞蹈優秀作品匯演,以及經典中國芭蕾舞劇《白毛女》的引領下,一大批優秀音舞新人破土而出,競相亮相。其中有接過大師俞麗娜琴弓,演奏《梁祝》的第十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小提琴比賽金獎獲得者、19歲的陳家怡;有來自曾原創舞劇《朱鹮》的上海歌舞團年輕歌者組合“五朵金花”;有在華東地區專業舞蹈展演中脫穎而出的一批新星舞者;還有在第三屆上海之春網絡鋼琴展演中贏得殊榮的11歲少年鋼琴家勞睿斯與他的伙伴們等等。在本屆上海之春登臺的,除了中國新人新作,還有不少來自世界各國的音舞新團體、新名家、新面孔、新作品以及中國名家名團演奏世界經典,或由世界名家名團演奏當紅新作的靚麗新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有來自中亞三國的系列音樂會,顯示了各國藝術家對“一帶一路”發展新圖的贊揚和向往。
據組織者介紹,本屆音樂節的成功,在相當程度上也得益于辦節思路的凝練、機制的改革、方法的改進。例如,聚焦“新人新作”核心思路得到進一步強化,“向大師致敬”系列音樂會著力推出,“一帶一路”板塊的提早確立、上海市舞蹈青年編導實驗平臺及其雛鳳新作的靚麗登場,以及平面、廣播、電視、網絡乃至社交媒體宣傳的立體呈現,都使本屆上海之春透發出濃濃新意。而幾項網絡鋼琴展演和頒獎音樂會的出現,則為“互聯網+”時代的上海內外,帶來了破解現代社會成人少兒渴望學琴習藝又想避免車馬勞頓、無謂奔波難題的希望,因而引來了諸多媒體的熱切關注和連篇報道。
隨著本屆的落幕,上海之春的組織者已經思考啟動下一屆乃至更長遠的上海之春音舞高地鑄造工作。據悉,上海之春或將立足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背景,立足國家層面,推動地區文化繁榮和水平提升,確立世界著名音樂節的定位,要在注入中國文化元素的同時,花更大力氣吸引在世界各大音舞比賽中最新獲獎的名家名團前來獻藝。在堅持力推新人新作的基礎上,今后的上海之春也將進一步提高“門檻”,從國內外選拔一流的音舞新星前來競演,進一步倡導參演節目的藝術性、創新性、可聽可看性,使該音樂節呈現眾星仰望、群賢畢至的繁榮新貌。主辦者的這些設想,已經獲得音舞界有識之士的響應。出生于上海、幼時曾參加過第七屆上海之春表演的中國音協主席葉小綱在離滬前激動表示,上海之春屬于上海,但更是辦在上海的國際音樂節。據組織者透露,未來的上海之春將在更國際、更高端、更精致、更藝術的同時,創新“衛星型”、“社區型”辦節形式,向外輻射,深入社區、深入學校、深入市民,讓其真正成為上海內外人民大眾的藝術盛會。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