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冰山上的來客》
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冰山上的來客》開票
演出時間: 2016.02.18 - 2016.02.21
演出劇場:歌劇院
演出時長:約165分鐘 (包含中場)
日期/場次:
2016.02.19 周五 19:30
2016.02.20 周六 19:30
2016.02.21 周日 19:30
演出介紹 曲目 購票說明
這是家喻戶曉的銀幕經典,這是永不褪色的青春記憶雷蕾、易茗譜寫父輩旋律,陳薪伊執導展現人性頌歌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冰山上的來客》“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重溫老歌冰山下白楊旁,帕米爾紅花盛放
早在1963年,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一經播映立即在全國觀眾中引起轟動,尤其是片中的主題曲《懷念戰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等更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成為一代人口口相傳的民族旋律。2014年,國家大劇院將這部經典作品以歌劇形式搬上舞臺,讓那朵見證著愛情、見證著民族情誼的花兒再度綻放。 歌劇《冰山上的來客》由同名電影作曲、我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雷振邦之女、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雷蕾作曲,著名詞作家易茗擔任編劇。作品保留了原電影音樂的“主題”,眾多新創作的唱段也十分動聽,使整部歌劇更具旋律性、畫面感。易茗、雷蕾夫妻強強聯手,對作品進行了反復的打磨和推研,傳承父輩經典。
本劇于2014年12月成功首演,由著名指揮家呂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我國著名導演陳薪伊執導,攜手國際主創團隊,實現國家大劇院“中國故事,國際制作”的首舉,迪里拜爾、艾爾肯·阿不都熱依木、楊小勇等維、漢兩族歌唱家傾力演繹,收獲了觀眾的熱烈反響。
作 曲:雷 蕾
編 劇:易 茗(根據1963年由烏·白辛編劇、趙心水導演長春電影制片廠制作發行同名電影故事改編)指 揮:呂 嘉
導 演:陳薪伊
舞美設計:孫大慶
服裝設計:吳俊羲
燈光設計:韋尼喬·凱利
多媒體設計:塞爾喬·梅塔里
編舞:靳苗苗
化裝設計:田丹
配器:白浩鈺、雷蕾
真古蘭丹姆:迪里拜爾、周曉琳
假古蘭丹姆: 努爾古麗·艾沙、牛莎莎
阿米爾:艾爾肯·阿不都熱依木、王沖
楊排長:楊小勇、王鶴翔
尼亞孜大叔:關致京
卡拉:金鄭建
納烏茹茲:郭建超
劇情介紹
20世紀50年代初,流亡在中國邊境一帶的江罕達爾匪幫與國民黨反動勢力相勾結,準備武裝襲擾我邊地軍民。邊防排新戰士阿米爾誤以為當地牧民納烏茹茲新娶的妻子古蘭丹姆是自己少年時期的情侶,陷入深深困擾。 楊排長對這位“新娘”的真實身份產生懷疑。事實上,所謂的“新娘”原來是為江罕達爾收集情報的潛伏特務古麗巴爾。
與此同時,我邊防指揮部偵察員卡拉也扮成牧羊人赴山外探查敵情。過程中結識了江罕達爾家中的女仆、亦即與阿米爾失散多年的純情少女古蘭丹姆。并確認了敵方特派專員“真神”的身份。隨著巴洛托節的臨近,邊境戰斗一觸即發。在一個暴風雪的夜晚,冰山哨卡上值勤的一班長和戰士阿米爾果斷擊退了進犯的匪徒。但是為了掩護阿米爾,一班長英勇犧牲。同一個夜晚,前來救助他們的青年牧民納烏茹茲,也因雪崩而遇難。
在卡拉的幫助下,少女古蘭丹姆逃離匪窟。但在逃亡途中,卡拉被同行的敵特派員“真神”暗害。 嚴峻的斗爭形勢下,楊排長強忍悲痛,沉著應對,終于將計就計,在巴洛托節叼羊比賽的活動中,與指揮部的增援部隊配合,一舉擊敗了敵人的進犯,“真神”及匪首江罕達爾均被抓獲。 阿米爾與古蘭丹姆欣慰相逢。和平重歸人間,帕米爾高原風光無限。
主創: 雷蕾作曲
著名作曲家,曾在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西施》《趙氏孤兒》中擔任作曲。
現為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藝術指導、國家一級作曲、享有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音協理事、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副主席。
曾多次擔任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文化部各項音樂歌曲賽事的特邀專家評委。
曾為《天音》《熱戀》《遭遇激情》等十余部電影及《四世同堂》《便衣警察》《渴望》《編輯部故事》《上海一家人》《家有兒女》《湄公河大案》等上百部長篇電視劇創作音樂。其中主題歌《重整河山待后生》《少年壯志不言愁》《渴望》《好人一生平安》《投入地愛一次》《相信那一天》《家有兒女》等廣為人知并屢獲大獎。
易茗編劇
詞作家,中國音協《詞刊》編委、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曾為《渴望》《水滸傳》《大宅門》《天下糧倉》《一代廉吏于成龍》《曹雪芹》《喬家大院》《中國往事》《三國》(新)、《湄公河大案》等數百部影視劇創作主題歌詞。影響廣泛并多次獲獎的作品有:影視歌曲《好人一生平安》《天時地利與人和》《好漢歌》《大宅門》《遠情》,及藝術歌曲《人間第一情》《今宵岳陽樓》等。其創作的歌曲《黃河鼓震》與《滔滔千古情》先后入選“五個一工程”獎。
已創作完成的歌劇劇本:《冰山上的來客》《武則天》,及音樂劇腳本《紅安回響》。
呂嘉指揮
他曾在國家大劇院版歌劇《圖蘭朵》《藝術家生涯》《山村女教師》《趙氏孤兒》《愛之甘醇》《托斯卡》《漂泊的荷蘭人》《運河遙》《奧賽羅》《費加羅的婚禮》《安德烈·謝尼埃》中擔任指揮。
國家大劇院歌劇總監兼管弦樂團首席指揮、意大利維羅那歌劇院音樂總監、西班牙桑塔·克魯茲·特內里費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澳門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曾先后在歐美指揮音樂會及歌劇近兩千場,與一百多個世界知名歌劇院及交響樂團合作。歌劇院合作包括:德國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瑞士洛桑歌劇院和意大利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等。交響樂團合作包括:德國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漢堡廣播交響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美國芝加哥交響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及澳大利亞的絕大多數交響樂團。作為第一位在意大利國家歌劇院擔任總監的亞洲指揮家,他被意大利的音樂評論譽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歌劇的指揮家”。2007年意大利總統納波里塔諾為他頒發“總統杯”,以表彰他在意大利作出的特殊貢獻和巨大成就。同年,他在羅西尼家鄉佩撒羅舉辦的“羅西尼歌劇節”指揮的《鵲賊》,被評為當年全歐洲“最佳歌劇”。
陳薪伊導演
著名戲劇家,國家一級導演。曾擔任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圖蘭朵》《藝術家生涯》《山村女教師》《趙氏孤兒》導演。從事戲劇創作62年,導演作品百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予“國家有特殊貢獻話劇藝術家”稱號、“中華文化人物”榮譽稱號獲得者。
陳薪伊導演的作品曾十四次獲文化部文華獎,多次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首屆話劇藝術金獅獎導演獎,首屆中央戲劇學院學院獎導演獎,及首屆北京丹尼國際舞臺藝術獎最佳導演獎,首屆北京人藝、北大方正特邀導演獎,還曾獲首屆上海白玉蘭導演獎、首屆弘揚中華文化獎。京劇《貞觀盛事》和話劇《商鞅》同時入圍中國首屆舞臺劇十大精品工程名列榜首,兒童劇《紅領巾》入圍第三屆舞臺劇十大精品工程。京劇《貞觀盛事》《梅蘭芳》獲得第三、四屆中國京劇節金獎。
曾應邀為臺灣戲劇院和青田劇團執導話劇《皇帝變》,新加坡國際藝術節和新聲音樂協會執導歌劇《絲路英雄張騫》,香港歌劇團執導現代歌劇《中山·逸仙》。
陳薪伊導演的作品多次赴港臺、海外參加各類國際藝術節演出,并進行演講等文化交流活動。近十年執筆創作了兒童劇《安徒生》、話劇《紅樓夢》、黃梅戲《徽州女人》(獲曹禺文學獎)等多部舞臺劇本,出版了《陳薪伊導演藝術》《生命檔案》等戲劇文集。
陳薪伊導演風格視野開闊,氣勢恢弘,又蘊涵著細膩委婉的文化韻味,折射出對人性和生命,對現實與歷史,對個體、民族、國家的理性思考及深沉的求索態勢,具有博大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沖擊力,具有深切的人文關懷和反思意識。
孫大慶舞美設計
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1989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舞臺美術設計專業,1997年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現為舞臺美術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際舞臺美術組織教育委員會中國委員,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北京高等院校人物造型設計教學聯盟主席,國際舞臺美術學生作品交流中心學術主持。
長期擔任舞臺設計教員,并從事學術研究及藝術創作實踐。近二十年間,曾擔任《大馬戲團》《小王子》《銀杏樹下》《乾坤帶》《翠花上酸菜》《爺們兒》《第十二夜》《伊沃娜,勃艮第的公主》等話劇、音樂劇、戲曲、歌劇、舞劇、木偶劇等幾十臺演出的舞臺美術設計,曾獲中國戲劇文化獎話劇“舞美金獅獎”、第四屆文化部“創新獎”、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學會獎”等國內多項重要專業獎項。舞臺設計作品曾多次入選國際、國內權威專輯,如《世界舞臺美術1990-2005》《中國舞臺美術1983-1999》《中國舞臺美術2000-2010》《中國舞臺美術百人作品精選》《2011北京舞臺美術設計邀請展》等,迄今在專業刊物及出版物上發表專業文章約七十萬字。
吳俊羲服裝設計
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服裝與化妝設計專業。
主要服裝化妝設計作品:歌劇《圖蘭朵》《藝術家生涯》《洪湖赤衛隊》《鼻子》《土樓》《蘇武》,話劇《犀牛》《甲申記》《唐·璜》《無動物戲劇》,秧歌劇《米脂婆姨綏德漢》,音樂劇《九驛長歌》《那年夏天愛上那片海》《大舜》,兒童劇《想飛的孩子》《安徒生》《魔方大廈》《王后的新衣》《紅孩子》《太陽鳥》。
獲獎情況及媒體報道:設計及參演作品榮獲“中國青年時裝設計師創意時裝設計大賽”最佳創意獎、中國舞臺美術學會獎、中國人口文化獎、文華大獎特別獎、 “五個一”工程獎、國家精品工程獎。作品參加國際舞美大展“PQ”展、中法舞臺視覺藝術展、“名師之夜”時裝表演等大型展演。
韋尼喬·凱利燈光設計
從1974年到1979年間,韋尼喬·凱利受聘于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參與各種劇目的創作。1979年至1989年,他加入米蘭比克劇院,與喬爾焦· 斯特雷勒一同工作,負責比克劇院全部創作的燈光設計。1987 年及隨后的四年里,他和許多導演合作,為羅西尼歌劇節創作作品。從1989年起,他也和薩爾茨堡音樂節、香榭麗舍劇院、巴黎夏蕾劇院和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有著良好的合作。他與威尼斯的鳳凰歌劇院有過數年的合作。
上世紀90 年代,他與許多知名歌劇院和音樂節合作過,包括巴士底歌劇院、布拉格國家歌劇院、普羅旺斯艾克斯音樂節、拉文納音樂節、巴黎卡尼爾歌劇院、薩爾茲堡復活節音樂節、巴塞羅那利賽奧大劇院、雅典阿蒂庫斯劇院、東京銀座四季劇院、維羅納競技場、阿姆斯特丹歌劇院、博洛尼亞市政劇院、羅馬歌劇院、巴塞羅那加泰羅尼亞國家劇院、圖盧茲歌劇院、馬德里皇家劇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他與許多大師都有過合作,包括P.L.皮齊、埃齊奧·弗里杰尼奧、胡戈·德安娜、格魯伯、海寧·布洛克豪斯、克勞迪奧·阿巴多、里卡爾多·穆蒂等。
在新世紀里,韋尼喬·凱利與埃齊奧·弗里杰尼奧、胡戈·德安娜、F.澤菲萊利、瓦列里·杰基耶夫、克勞迪奧·阿巴多、尼古拉·喬爾、奎里諾·坎迪、馬里奧·加斯等人有更深的合作,作品范圍涵蓋了絕大部分的歌劇常備劇目。2010年,他參與了路易斯·帕斯奎爾導演的羅西尼作品《湖上少女》,該劇的舞美設計為埃齊奧·弗里杰尼奧,服裝設計是弗蘭卡·斯古阿奇平諾,以及由安德烈·康察洛夫斯基導演的《鮑里斯·戈杜諾夫》。2011年初,他參與了由胡戈·德安娜擔任導演、舞美及服裝設計的新歌劇《感覺》。2011年5月參與國家大劇院版《托斯卡》的制作,該劇導演為強卡洛·德·莫納科;6月在錫羅斯愛琴海藝術節上參與由特奧德拉基斯執導的歌劇《美狄亞》;11月參與了大彼得羅夫大劇院重開首部芭蕾舞劇《睡美人》。同時,韋尼喬·凱利還在米蘭新美術學院和斯卡拉職業學校教授劇場燈光設計。
塞爾喬·梅塔里多媒體設計
塞爾喬·梅塔里曾擔任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托斯卡》《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假面舞會》《游吟詩人》《奧賽羅》《諾爾瑪》等歌劇的投影設計。
他出生于1956年的里米尼,從小就深深地被電子學吸引,這種熱情促使他一直在學習與電子學相關的東西。
多才多藝使他能夠在所有相關領域都有高水平的合作機會,他經常穿梭在各大電視臺,并且與眾多藝術家朝夕合作,如達里奧·福、托尼諾·古一拉、雨果·安娜、尼古拉斯·朱爾、艾子奧·福里格里奧、約瑟普·瑪利亞·弗洛塔斯、林德賽·凱姆普、皮埃爾·阿里、賈妮妮·奎拉娜塔、拉斐爾·古麗、路易斯·帕斯奎爾、約瑟·卡洛斯·普拉扎、蒂托·爾古扎、馬格黑麗塔·帕里、盧卡·倫卡尼、威廉姆·奧蘭迪、皮特·斯坦、瓦拉迪米爾·瓦斯里耶夫等。
在十幾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和世界上許多主要劇院合作,完成超過360部作品。
靳苗苗編舞
北京舞蹈學院教師、副教授,文華導演獎獲得者,中國民族民間舞系劇目與表演教研室主任,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拔尖才”。
先后參加2005年、2006年、2010年央視春節晚會,舞蹈《跳春》獲得“觀眾喜歡的節目”二等獎,擔任電影《三槍拍案驚奇》
舞蹈總監、大型兒童劇《怪物城堡》舞蹈總監、香港舞蹈團民族舞晚會《舞韻• 尋源》執行導演、布依族大型情景音畫劇《利悠利》
總導演、大型民族舞劇《金孔雀》執行導演。先后編創舞蹈詩《沉沉的厝里情》獲第十四屆“文華獎”比賽“文華優秀劇獎”、“文華導演獎”、第九屆“荷花獎”舞劇舞蹈詩比賽“作品金獎”、第五屆福建省藝術節一等獎、編創劇目《水姑娘》《老伴》獲荷花獎舞蹈比賽作品金獎、劇目《掀起你的蓋頭來》獲得第三屆“CCTV”舞蹈比賽優秀劇目、“建國55周年文藝作品征集”優秀作品獎、《吉祥樹》獲第九屆全國舞蹈比賽金獎。
田丹化裝設計
曾在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霍夫曼的故事》《諾爾瑪》中擔任執行化裝設計。
現任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副系主任,碩士導師。先后在2010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俄羅斯導演合作的話劇《櫻桃園》(2014)、戲劇奧林匹克演出劇目《鄉村往事》(2014)、話劇《無人生還》(2014)、美國導演合作的音樂劇《拜訪森林》(2014)、瑞典導演合作的話劇《仲夏夜之夢》(2014)、美國導演合作音樂劇《為你瘋狂》(2012)、話劇《過年》(2012)、話劇《孔雀東南飛》(2011)、話劇《二次大戰中的士兵帥克》(2011)、美國導演合作音樂劇《名揚四海》(2009)、瑞典導演合作話劇《好運派爾的旅行》(2008)、音樂劇《偽君子》(2007)、與法國導演合作的話劇《唐·璜》(2006)、電影《沖天飛豹》(1999)、電影《葵花劫》(1998)、電視連續劇《北方故事》(1997)擔任化裝設計 ,在電視連續劇《古城諜影》(2005)中擔任服裝設計和化裝設計。此外,擔任化裝設計的舞臺劇有:《皆大歡喜》《家》《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安提戈涅》《馬》《仲夏夜之夢》《哈姆雷特》《西區故事》《西哈諾》《殘酷的游戲》《第十二夜》《愛情的傳說》《晨星》等。
分場演員表
真古蘭丹姆 | 假古蘭丹姆 | 阿米爾 | 楊排長 | 尼亞孜大叔 | 卡拉 | 納烏茹茲 | |
2.18 | 迪里拜爾 | 努爾古麗·艾沙 | 艾爾肯·阿不都熱依木 | 楊小勇 | 關致京 | 金鄭建 | 郭建超 |
2.19 | 周曉琳 | 牛莎莎 | 王沖 | 王鶴翔 | 關致京 | 金鄭建 | 郭建超 |
2.20 | 迪里拜爾 | 努爾古麗·艾沙 | 艾爾肯·阿不都熱依木 | 楊小勇 | 關致京 | 金鄭建 | 郭建超 |
2.21 | 周曉琳 | 牛莎莎 | 王沖 | 王鶴翔 | 關致京 | 金鄭建 | 郭建超 |
演出團體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揮家吳靈芬擔任指揮,眾多國際、國內優秀藝術家對合唱團進行藝術指導。團員由全國各藝術院校及海外學成的優秀學子經過嚴格選拔組成。作為中國最高表演藝術殿堂所屬的專業文藝演出團體,合唱團秉承大劇院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以歌劇、音樂會演出為主要任務,并積極參與各類文化交流活動。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自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國家大劇院制作的原創歌劇《西施》《趙氏孤兒》《運河謠》,中外經典歌劇《白毛女》《洪湖赤衛隊》《費加羅的婚禮》《愛之甘醇》《塞維利亞理發師》《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假面舞會》《弄臣》《茶花女》《奧賽羅》《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卡門》《托斯卡》《圖蘭朵》等二十多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現的藝術水準獲得了業內人士及觀眾的一致好評。作為國家大劇院駐院演出團體,合唱團先后出訪新加坡、韓國、日本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演出交流活動,獲得了廣泛贊譽。
除了歌劇的演出外,合唱團還參演了許多大型聲樂作品及主題音樂會:包括《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馬勒第二交響曲》《馬勒第八交響曲》、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美麗中國》等。策劃并力邀著名指揮泰斗嚴良堃等著名藝術家加盟打造精品系列合唱音樂會。演出曲目涵蓋了世界著名合唱經典作品、各國民歌及世界經典歌劇片段。
合唱團成立至今與眾多著名藝術家進行了合作,并獲得了大師們的贊許: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說“能和這些才華橫溢的青年藝術家們合作,是我的榮幸”;指揮家洛林·馬澤爾表示“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合唱團”;指揮家丹尼爾·歐倫排練后興奮地表示“這是我見過的聲音最棒的合唱團,雖然他們很年輕,但比很多歐洲的合唱團都要好”。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與合唱團合作演出的包括:著名導演弗朗切斯卡·贊貝羅、強卡洛·德·莫納科、烏戈·迪安那、陳薪伊、曹其敬、廖向紅,著名指揮家洛林·馬澤爾、丹尼爾·歐倫、耶歐·萊維、安德烈·利卡塔、嚴良堃、呂嘉、李心草、張國勇,著名歌唱家多明戈、里奧·努奇、茵瓦·穆蘭、胡安·彭斯、布蘭登·喬瓦諾維奇、弗朗切斯科·梅利、戴玉強、魏松、莫華倫、袁晨野、廖昌永、章亞倫、張立萍、迪里拜爾、孫秀葦、和慧、李曉良等,全年演出超過百場,為推動國家大劇院的進一步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常駐樂團。
新世紀的北京,歷史氣度和當代活力彼此交織,也滋育了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遠大的音樂精神和視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來,他們憑著對音樂與生俱來的熱情、專注和創新精神,已位列中國樂壇最優秀的交響勁旅,并迅速得到了國際樂界的熱切關注。
伴隨他們一起經歷這個過程的,有諸多優秀的音樂大師,包括: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萊里·捷杰耶夫、鄭明勛、弗拉基米爾·阿什肯那齊、根特·赫比希、克里斯蒂安·雅爾維、耶歐·萊維、譚利華、張國勇等,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維奇、王羽佳、陳薩等,大提琴家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賓、呂思清、寧峰等,小號家艾莉森·巴爾松,單簧管演奏家薩賓·梅耶,打擊樂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奧·努奇、李曉良、和慧、沈洋等。馬澤爾曾評價他們“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實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則認為他們已是“亞洲最優秀樂團之一”。
憑借在歌劇和交響樂領域同樣優秀的表現和豐富經驗,他們已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兩棲樂團而名聞海內外。在歌劇領域,他們以精彩的演繹創造了中國歌劇音樂的全新藝術境界,也令國家大劇院眾多世界級的歌劇制作更加熠熠生輝。五年來,他們精彩呈現了三十余部國家大劇院歌劇制作,既包括《羅恩格林》《漂泊的荷蘭人》《阿依達》《奧涅金》《奧賽羅》《納布科》《托斯卡》《圖蘭朵》《費加羅的婚禮》等世界經典歌劇,也包括《駱駝祥子》《趙氏孤兒》《冰山上的來客》等中國原創歌劇。在交響樂領域,他們不僅以跨越整年的樂季策劃呈現了精彩的節目編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與創意為所有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在呂嘉帶領下,2013年開啟的全套貝多芬之旅中,展示出了對德奧古典作品的深厚偏愛和高超素養。在馬澤爾指揮下演繹的瓦格納名作《無詞指環》被馬澤爾認為“作品誕生以來最完美的演繹”,該音樂會的現場錄音也由索尼古典進行全球發行,成為馬澤爾與中國樂團唯一公開發行的唱片。心懷對當代音樂的巨大熱情,他們活躍在北京現代音樂節中,相繼上演吉雅·坎切利、武滿徹等當代重要作曲家的作品,并在2013年委約和全球首演了十位頂尖作曲家(奧古斯塔·里德·托馬斯、卡列維·阿霍、魯多維科·艾奧迪、瑞切爾·波特曼等)的新作,更通過國家大劇院“青年作曲家計劃”積極推動中國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長。
作為極具時代精神的音樂使者,他們通過周末音樂會、藝術沙龍,和在學校、社區、醫院、博物館等開設的室內樂活動,將無數觀眾帶入美妙的音樂世界,更作為國家的文化使者將當代中國的藝術活力傳播到海外。2012至2013年,他們先后與艾森巴赫參加了德國石荷州、基辛根等音樂節,與陳佐湟在柏林、紐倫堡和悉尼上演音樂會,并與呂嘉赴新加坡、首爾、臺北和澳門舉行首次亞洲巡演。2014年,他們在呂嘉率領下首度巡演北美七大城市,這既是樂團發展史上嶄新的里程碑事件,也堪稱中國樂團在國際樂界的新突破,更以其“歡欣愉悅的自信和朝氣蓬勃的力量”被評論家們贊譽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準的樂團”。
在以“寧靜致遠”為主題的2015/16樂季中,樂團的演出計劃中包括《安德烈·謝尼埃》《西蒙·波卡涅拉》《玫瑰騎士》等十五部歌劇制作,并將在呂嘉及捷杰耶夫、萊夫·賽格斯坦、法比奧·路易斯、克里斯蒂安·雅爾維、湯沐海、呂紹嘉、張弦、洪毅全、張國勇的帶領下,與戈蒂埃·卡普松、嘉博·博德斯基、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郎朗、楊天媧等獨奏家合作,為觀眾帶來精彩的音樂會。同時,王健將作為國家大劇院2015/16年駐院藝術家,與樂團展開從音樂會到教育項目的廣泛合作。
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陳佐湟,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創建者之一,也是樂團首任首席指揮。2012年,陳佐湟榮膺桂冠指揮,呂嘉出任首席指揮,袁丁擔任助理指揮。呂嘉在交響作品和歌劇領域均造詣深厚,曾任意大利維羅納歌劇院音樂藝術總監、西班牙特內里費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同時也是中國澳門樂團現任藝術總監。
青島交響樂團 青島交響樂團在青島市政府的直接支持下,重新組建于2005年4月,現任藝術總監為中國著名指揮家張國勇先生,現任樂隊首席為小提琴演奏家劉玉霞女士。經過朱暉和張國勇等歷任藝術總監嚴格持久的訓練和每年度音樂季的洗禮,青島交響樂團已成為中國優秀的職業交響樂團之一。
成立以來,樂團曾多次赴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深圳、天津、南京、武漢等二十余個省市巡回演出,并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巡演:2007年,代表我國赴俄羅斯參加“中俄文化年”演出;同年,應邀參加“韓國統營國際音樂節”演出;2009年,為紀念中美建交三十周年,赴美多地進行巡演;2014年,代表我國赴法參加“中法文化年”系列演出;同年,受邀赴意大利、斯洛文尼亞等地參加“城市音樂節”演出。
許多在國際享有極高知名度的音樂大師同青島交響樂團都進行過成功的合作。其中包括:指揮家羅日杰斯特文斯基、里奧·夏巴多、克里斯蒂安·愛華德、托馬斯·桑德琳、余隆、李心草、邵恩、胡詠言、譚利華、俞峰、范燾、韓中杰、鄭小瑛、陳燮陽;演奏家郎朗、宓多里、薛偉、呂思清、寧峰、陳薩、李傳韻、王亮、劉揚、朱丹;歌唱家莫華倫、戴玉強、迪里拜爾、和慧、宋祖英、么紅等。
青島交響樂團以“外宣城市 內惠市民”為發展理念,堅持致力于古典藝術的大眾推廣,開展了“雅樂惠民”系列公益普及活動;堅持致力于“音樂之島”城市文化品牌建設,承擔了第一、二、三、四屆中國國際小提琴比賽和第八、九、十屆全國青少年小提琴比賽的協奏任務,以及第一屆李德倫全國指揮比賽的演奏任務。
經典唱段:
《高原之歌》
歌曲《高原之歌》是作曲雷振邦在塔什庫爾干聽到一位牧羊老人唱的民歌,創作而成的一首男聲領唱的合唱。遼闊寬廣的引子展現了我國西部高原冰峰的雄奇和開闊,當手鼓鮮明的節奏出現,濃濃的塔吉克音樂中,主人公阿米爾和新娘子假古蘭丹姆登場亮相。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主題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是雷振邦到新疆南部塔什庫爾干地區深入生活采集到的一首塔吉克族舞曲,具有濃郁的塔吉克族音樂風格,其中的增二度音程, 使得音樂極具色彩感。作曲家用塔吉克族特有的調式,放慢了節奏。加入歌詞更加動人心弦,清新的旋律使人久久難忘。唱出了對美好愛情和純潔友誼的向往。以這首歌為標志,阿米爾和古蘭丹姆的愛情故事拉開帷幕。
《冰山上的雪蓮》、《懷念戰友》
男女聲對唱的歌曲《冰山上的雪蓮》是解放軍偵察員卡拉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與真古蘭丹姆相識后對唱的,委婉地表達了它是一首清純的友誼之歌,是繼《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之后又一首充滿著新疆民族地區特色的抒情歌曲。而男高音獨唱與混聲合唱歌曲《懷念戰友》是在一班長犧牲、阿米爾彈著都塔爾演唱的, 十六分音符的弱拍起、切分音與倚音的頻繁出現和混合節拍的合理運用,使得該歌曲融抒情、傷感于一體,恰當地表達了解放軍戰士對犧牲戰友的無限思念之情。
這是一首特殊的懷念犧牲戰友的歌曲,通常的處理開始就充滿的極度的憂傷的情緒,而這首歌的開始,是那么平穩,似乎沒有發生什么,絲毫感覺不到撕心裂肺的悲痛,這就是少數民族表達情感的不同方式。這首歌是公認的懷念之歌,恰恰是這平靜的開始才反襯出最后的爆發將是多么大的力量。“當我永別了戰友的時候,好像那雪崩飛滾萬丈……”震人魂魄,永生難忘。
新作賞析
《卡拉,你在哪里》
解放軍塔吉克族偵查員卡拉在執行任務中犧牲。當楊排長拿到卡拉用生命換來的情報,看著斷了弦的熱瓦普琴,悲痛地呼喚著“卡拉,你在哪里?”
這是飽含著戰友情的男中音詠嘆調,前奏的空五度再現了卡拉臨死前扯斷的熱瓦普琴弦聲,以此告訴楊排長,他已遭遇到不幸。
詠嘆調伴奏中再現了“冰山雪蓮”和“懷念戰友”的主題,使它和原電影歌曲渾然一體,并充分展開和變化,加強了歌劇的張力,“沉默的帕米爾冰山,你要為我們作證”,表達了邊防軍人無私的獻身精神,結束再現了“卡拉,你在哪里?”,更強烈地把對戰友的思念推向高潮。
《今夜沒有星光》
四個角色同時出現在變化的時空中,風雪彌漫的冰峰路上,古蘭丹姆抒發著將要回到故鄉的喜悅和憧憬,偵查員卡拉為了護送古蘭丹姆,明知危險,與狼同行。偽裝成仆人的阿曼巴依,蓄謀著黑暗和死亡。而匪首江漢達爾擔心著假古蘭丹姆(古麗巴爾)將會被識破特務身份。四個聲部交織在一起,伴奏始終是緊張的行進節奏,四個角色的情感在最后統一節奏的高潮中迸發。
大合唱《勇士之歌》
終曲《勇士之歌》是一首大合唱,展現的是塔吉克的叼羊賽馬比賽和敵我雙方的決戰,舞臺上沒有呈現比賽和戰斗的場面。軍民激昂的合唱充滿了活力和動感,展示著男人的較量和必勝的信念。其中包括了五重唱,五個主要人物各自不同的心理,層層遞進,和大合唱交融在一起。有一段巧妙地把高原之歌的主題和勇士之歌的主題并行,在不同的調性上進行。在塔吉克典型的7/8節奏中,推向勝利高潮。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