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人生 千余作品 半生戎馬半生歌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正當人們唱著《西游記》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走進猴年的時候,昨天傳來這首歌的詞作者、著名藝術家、空政文工團創作員閻肅因病于凌晨逝世的消息。昨天一大早,空軍官方微博發布86歲的閻肅逝世的消息后,閻肅的兒子閻宇也發布了微博證實:“我的老父親閻肅,于今晨,2016年2月12日凌晨三時,平靜地離開了塵世。很平靜,沒有任何痛苦,就像睡著了一樣。”
家人眼中的閻肅
“就是他比別人更勤奮”
2015年9月,閻肅在完成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勝利與和平》創演任務后突發腦梗,隨后陷入深度昏迷。通過媒體的報道,人們早已知曉閻肅患病的消息,并祝愿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早日恢復健康,再像以前一樣談笑風生,再出現在晚會現場為藝術把關。剛剛進入猴年,人們還談起他為電視劇《西游記》的主題歌創作的歌詞《敢問路在何方》,唱著這首歌走進猴年,然而,老爺子卻平靜安詳地離開了我們。閻宇在微博中這樣寫道:“因為實在不方便隱瞞消息到節后,因此不得不在春節假期向各位親友報告,如按閻老的習慣肯定是不愿在這特殊時間打擾大家的,真的很抱歉!”微博還說:“老爸因突發腦梗住院,近五個月來讓親友們費心了。作為閻老的子女,其實和很多朋友的心思一樣,本希望他能在晚年多點輕松享些福的,但老爸沒有貪圖享樂的習慣,可能他覺得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所以就這么離開了。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命運,只能由著他了。很遺憾,卻無力改變,人生的組成里本就有遺憾的,怎么辦呢?真沒辦法。再次為打擾了大家的春節假期深深抱歉!”
在不久前的報告會上,閻宇這樣形容自己的父親:“這么多年,爸爸沒教過我什么大道理,但一直在示范著一件事:與人為善,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年輕時候我挺不理解,您這樣累不累啊。隨著我自己年齡增大,才慢慢感覺到,他這是從心里尊重每個人。拿他的話說,在尊重別人的同時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為自己贏得了一個好的心情,何樂而不為呢?上個世紀50年代,爸爸就調入了空政文工團,他自稱那時候是一專八能,能唱會跳、拉大幕兼管催場,還得給臺口的燈添油。他自己說得挺熱鬧,但咱一分析那不就是個打雜的嘛!他就這樣,但凡交給他的活,哪怕再不起眼,他也非常努力地去干,干得有聲有色。如果非要說最平凡不過的老閻同志有什么不平凡的,我覺得就是他比別人更勤奮。”
懂得閻老的心的還有閻老的夫人李文輝。不久前,李文輝以《我心中默默許了一個愿》一文講述與閻老的情:“患難見真情,愛真的不用說出口的。我們這一輩子,從來沒有聽你對我說過一個愛字,但每時每刻,我分明感受到,你深深愛著我和孩子們。不管出差到哪里,你都會打電話報個平安;不管出差工作再忙,回來時,都會給孩子們帶個小禮物。”
同行眼中的閻肅
“詞創作上他已經取得真經”
對閻老的為人和對藝術的執著,藝術界同仁有著很高的評價。電視劇《西游記》主題歌音樂創作者、著名作曲家許鏡清這樣評價閻老:“實際上我和閻老先生第一次見面是1985年,我們隨劇組到外地采風,接觸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兩三天。但是,閻肅先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和藹可親、樂觀向上,而且風趣幽默,語言恰到好處,對待反對他的人也常常一笑置之。閻肅先生閱歷豐富,充滿激情,隨著時光推移,我和他合作的機會越來越多——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們合作的電視劇就有十幾部,每次創作我只要把劇情告訴他,第二天就能拿到寫好的歌詞,而且,經常是一稿一氣呵成。哪怕為了譜曲的需要,最終也僅僅是動了幾個字。應該說,在寫詞的領域里,他不僅緊緊貼合時代的步伐,而且,他的學問應該是最深厚的。在詞創作的領域里,閻肅先生至今創作1000多部(首)作品,可以說,他已經取得真經,已攀到人生最高峰。他一生都在奮斗,正如《敢問路在何方》中所寫,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
歌劇《江姐》是閻老作品中的經典。在第五代江姐的扮演者王莉眼中閻老是這樣的:“我成為扮演江姐的三名演員之一后,了解了《江姐》在中國歌劇史上的地位,加之前四代江姐都已經塑造得爐火純青了,我對肩負的任務十分擔心,又覺得自己長著一張胖乎乎的‘娃娃臉’,外形跟以往江姐的形象差距很大;還有對自己這個美聲唱法的演員能否把握好民族歌劇也不是太有信心。是閻老的一句話堅定了我演好江姐的信心和底氣——他說:‘你的外形跟江姐的原形最像。’他還鼓勵我下工夫超越自己,用美聲和民族相融合,甚至加點通俗的唱法,塑造一個全新版本的江姐。排練中的閻老可不都是這樣和風細雨。一天,排練到演唱《紅梅贊》,我覺得自己不管是唱腔還是表演,都把握得很到位,特別是那句‘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處理得更是婉轉優美。可是,坐在臺下的閻老臉卻越拉越長,沒等我唱完,就走到臺前,大聲說:‘你覺得你唱得美、演得美就是江姐嗎?想想當時的年代,共產黨人像你演得這樣,能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嗎?你唱的不是紅梅贊,是英雄風骨!你不是在演戲!你就是江姐!’閻老親自示范,唱到動情處,老人家眼睛里閃著淚花。他的歌聲不算專業,但那一刻,我似乎突然悟到了‘大義悲歌、情由心生’。”
百姓眼中的閻肅
“作品獨到接地氣”
閻老是許多大型文藝晚會的策劃人,因此被稱為“晚會專家”。他獨到而接地氣的主意經常被采納,獲得很好的效果。空政文工團團長張天宇說:“他作為團隊核心成員,先后為20多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以及雙擁晚會、青歌賽等出謀劃策。從1986年開始,幾乎每年除夕夜,閻老都是在央視演播大廳度過的,經常大年初一凌晨三四點才能回家和親人團聚。去年7、8月份,央視請閻老擔任猴年春晚創意組主要成員,閻老愉快地接受了邀請。就在住院昏迷的前幾天,還在跟我談猴年春晚的主題搞什么,怎樣出新出彩。然而,今年春節剛過,老爺子就平靜地離開了我們。”
閻肅創作的大量歌詞,如《敢問路在何方》、《前門情思大碗茶》、《霧里看花》、《我愛祖國的藍天》、《紅梅贊》、《繡紅旗》等等,許多作品被傳唱幾十年,成為時代的經典。閻老經常說:“我藝術的根和魂,只有深深扎進軍營這片沃土,扎進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才能寫出真情、唱出大愛。”
如今,閻肅平靜地走了。昨天下午,閻老位于清雅苑的家里布置起了靈堂,絡繹不絕的人們開始來到這里悼念這位質樸的老藝術家。閻肅平靜安詳地走了,而他創作的那些膾炙人口的歌將永遠留在人們心間。本版文/本報記者 倫兵
作品等身
閻肅,原名閻志揚,河北保定人,1930年5月出生,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創作員。60多年來,除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紅色經典外,還參與策劃了《祖國頌》、《回歸頌》、《長征頌》、《復興之路》等100多場影響深遠的重大文藝活動。上世紀60年代初創作的歌劇《江姐》,至今已被數百家文藝團體排演半個多世紀,演出1000多場次,感染和激勵了幾代人。
【主要作品】
歌曲
《紅梅贊》、《敢問路在何方》、《前門情思大碗茶》、《我愛祖國的藍天》、《北京的橋》、《長城長》、《霧里看花》、《軍營男子漢》、《故鄉是北京》、《唱臉譜》、《五星邀五環》、《風雨同舟》、《連隊里過大年》、《天職》、《打贏歌》、《邊關軍魂》、《雪域風云》、《夢水鄉》等。
歌劇
《江姐》、《黨的女兒》、《特區回旋曲》、《憶娘》、《膠東三菊》、《劉四姐》等。
京劇
《紅巖》、《紅色娘子軍》、《年年有余》、《夜度》、《敵后武工隊》、《紅燈照》等。
大型文藝晚會
《祖國頌》、《回歸頌》、《長征頌》、《小平您好》、《為了正義與和平》、《八一軍旗紅》、《我們萬眾一心》、《我愛你中國》等晚會總體設計、策劃、撰稿;多次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總政雙擁晚會、文化部春節晚會、公安部春節晚會等大型晚會的總體設計、策劃、撰稿,被稱為“晚會專家”;多次擔任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等大型賽事的評委工作。
病中五月
2015年9月,閻肅在完成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文藝晚會創演任務后突發腦梗,隨后陷入深度昏迷。
10月27日清晨,歌手于文華微博發布了關于“閻肅去世”的假消息,引發關注。之后,她又在第一時間辟謠并刪除微博致歉。很快,閻肅的兒子閻宇發布,“老爺子現在情況穩定,在慢慢變好”,并表示父親沒有做手術。另外,他也感謝各界的關心,稱老爺子腦梗昏迷后,在眾多親友及相關部門的關心下,已從重度昏迷轉為中度。
11月25日,閻宇微博透露:“老爺子近期恢復得不錯,脖子已能微微轉動,有時能睜開眼睛,腿腳動作也更明顯,腦梗在慢慢恢復中。”
2016年1月8日,首次展現閻肅工作、生活和心路歷程的傳記文學作品《半生戎馬半生歌——人民藝術家閻肅》在京出版。閻肅的妻子李文輝在發布會上表示,閻肅目前各項身體指征平穩,請大家放心。
2月7日,閻宇透露:“安心平穩過除夕,風花雪月又一年。除夕了,老爸身體各項指標穩定,代老爺子感謝大家的關愛、陪伴,恭祝所有關心支持閻老的朋友們除夕快樂,丙申猴年吉祥如意。”
2月12日凌晨三時在京逝世,享年86歲。
文/本報綜合(資料來源:新華社、閻宇微博)
歌手悼念
歌唱家蔣大為:他是在用對生命的感悟來寫《敢問路在何方》。他是一個非常認真,也非常幽默的老人家。當評委時,按道理以他的資歷應該正襟危坐,可他聽到音樂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搖頭晃腦、打著拍子,這可見他很投入也葆有一顆童心。
歌手蔡國慶:在我成功道路上,非常有幸地演唱了老爺子創作的《北京的橋》這首作品。這首歌風格獨特,別具魅力,在中國流行歌壇上有過很大影響力。……我們倆是真正的忘年交。
歌手杭天琪:心情非常沉痛,一顆巨星的隕落,對中國乃至世界藝術界來說都是一個損失,我們都非常遺憾。閻肅老師可以說是不虛此生,他這一生都是輝煌的。
創作故事
走出來的《敢問路在何方》
1986版電視劇《西游記》歌詞多數都是閻肅寫的。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帶著一往無前的豪氣,也體現了作者的國學功底,既大氣又耐聽。1983年《西游記》投入拍攝時,導演楊潔并沒有想到讓閻肅寫主題歌詞。音樂編輯王文華約來了主題歌,讓楊潔審查。楊潔看后覺得不大夠勁兒,決定另找人寫。王文華有些為難了,情急之中,不知是誰給他引見了閻肅的夫人——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的醫生李文輝。
當時閻肅正忙但因為是老夫人的后門來的不好拒絕,只好應承。閻肅很快就寫出前幾句:“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可是再往下就寫不動了,一下就卡住了。他為此苦苦求索:“取了經回來,唐僧、孫猴、豬八戒封了神就結束了,好像人生并沒有結束,他們走的路也沒有結束。我發愁了。寫歌你總得寫出點意思來,沒招,很痛苦,兩個星期我一籌莫展,就在屋子里來回溜達。那時候孩子還小,回來有一天說,‘您瞧您來回走把地毯都踩出一道印來了’。我一下就想起魯迅先生有一個作品叫《故鄉》,最后的一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一下子就豁然開朗,就想到了‘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詩有詩的眼,詞有詞的魂,這首歌詞的魂被我逮著了,這個詞它就有生命了。電視劇出來,家家戶戶都在看,這歌一下就火了。”
坐牢房寫出《紅巖》
為了創作京劇《紅巖》,閻肅曾親自到渣滓洞牢房里坐了7天牢。“朋友們戲稱我是一位‘上過殿堂、蹲過牢房’的藝術家,這是指為創作京劇《紅巖》,我和北京京劇院的一些同志到重慶渣滓洞體驗生活的事。我們在渣滓洞牢房里,戴上了沉重的腳鐐,雙手也被反銬著,連續7天,不讓說話,不許亂走亂動,三餐吃的是監獄里用木桶裝的菜糊糊。我看到國民黨特務用來折磨革命者的各種刑具,想起10根尖利的竹簽一根一根釘進江姐手指時的慘烈情景。那種深入骨髓的‘煉獄’生活體驗,在后來進行創作時,一次又一次令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看川劇寫就打假歌《霧里看花》
當時中央電視臺為了搞一臺紀念《商標法》頒布10周年的晚會,請閻肅策劃。其中有個片段是打假的,閻肅就建議要寫一首“打假歌”。導演找了一圈,沒找著人寫,就回來說誰提議的誰寫啊。就這樣,落到了閻肅頭上。“《霧里看花》的創作靈感源于川劇。我在屋子里轉轉轉,我兒子說你別轉了,我就回到我自己的小屋。進屋打開電視,正好放川劇《金山寺》。法海手拿一根降魔杵,腿一踢踢出一只眼睛。這叫法眼,又叫天目,佛教上叫慧眼,這眼一睜開上看33天、下看18層地獄。要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只慧眼在這兒,什么家伙一眼就看出來了。借我一雙慧眼,讓我把這紛紛擾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我說這太棒了,前面我就‘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這變幻的世界……’就這樣,我就寫出來了。這說明一個問題:你得是個有心人,你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我沒有看過川劇,不熟悉川劇,那就很難說清楚這個事。”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