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弗朗茲·雷哈爾輕歌劇《風流寡婦》
2017年國家大劇院新制作——弗朗茲·雷哈爾輕歌劇《風流寡婦》開票
演出時間: 2017.01.18 - 2017.01.22
演出劇場:歌劇院
演出時長:待定
日期/場次:
2017.01.18 周三 19:00
2017.01.19 周四 19:00
2017.01.20 周五 19:00
2017.01.21 周六 19:00
2017.01.22 周日 19:00
演出介紹
輕歌劇誕生于19世紀中葉,是一種更易為群眾欣賞的輕松活潑的音樂戲劇形式,它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風格特點。有別于歐洲傳統的正歌劇,輕歌劇節奏鮮麗明快、內容輕松詼諧,更突出娛樂性和喜劇性,演出過程中演員也常與觀眾互動。輕歌劇的音樂在結構上也如正歌劇一樣嚴謹,盡管它穿插了對白,而且經常要運用當時社會上流行的舞曲體裁如圓舞曲、波爾卡,以及在當時奧匈帝國范圍內各民族的民間舞曲,甚至經常作為當時輕歌劇音樂調料的吉普賽音樂,但是都要非常巧妙、細致地將它們編織到一個比較完整的音樂、戲劇結構當中去。
三幕輕歌劇《風流寡婦》,是維也納輕歌劇輝煌時期的代表作。它根據法國梅雅克的喜劇《大使館隨員》,由雷翁和史坦恩改寫成劇本,由匈牙利作曲家弗朗茲·雷哈爾譜曲,1905年12月30日在維也納喜歌劇院首次公演,成為連續上演五百次的大暢銷。煌瑫r在許多國家也博得空前歡迎、盛演不衰,甚至被拍成電影。
此劇德文上的“lustige”是“風趣”之意,通常英文譯為“Merry”是“快樂”的意思,對于年輕貌美的寡婦漢娜·格拉瓦里,“風流”一詞可解釋為“高尚又清雅”!讹L流寡婦》的音樂中即保持了比較高雅的藝術品位,又穿插了不少生動活潑、謔而不虐的喜劇性插曲,而且做到了讓劇中重要角色的音樂既有鮮明的個性而又優美動聽;劇中對于舞曲的運用也頗有特色,其圓舞曲與施特勞斯的相比更舒緩,因此也就更加抒情。
主創
指揮:托馬斯·勒斯納
導演、舞美設計、服裝設計:烏戈·德·安納
編舞:阿蕾桑德拉·潘澤沃爾塔
燈光設計:保羅·瑪宗
主演
漢娜·格拉瓦里:宋元明、埃琳娜·羅西
達尼羅·達尼洛維奇:托馬斯·萊斯克、保羅·阿明·埃德爾曼
瓦倫西娜:莎拉·翟·施特勞斯、瑪利亞·穆德拉克
卡米耶·羅西翁:石倚潔、保羅·法納萊
劇情介紹
1905年,法國巴黎億萬富翁銀行家格拉瓦里去世后,給年輕的妻子漢娜(來自彭特威德羅國)留下了一筆五億法郎的遺產。為使這筆巨款不流到國外,彭特威德羅國政府派駐法國大使館武官達尼洛伯爵去求婚。達尼洛發現漢娜原來就是自己以前的情人。出于尊嚴,達尼洛拒絕向漢娜求婚,而漢娜卻仍愛著達尼洛。漢娜根據老銀行家的遺囑,自愿放棄遺產,這才使達尼洛答應了他們的婚事。當這對有情人舉辦婚禮時,按照規定,這筆遺產又轉入了達尼洛的名下。全劇在喜慶的氣氛中結束。
主創
托馬斯·勒斯納指揮
托馬斯·勒斯納在維也納出生,年僅14歲時就指揮了自己人生中的首場管弦音樂會。他在維也納繼續深造,并參加了伊利亞·穆辛、鄭明勛和漢斯·格拉夫開設的大師班。
正是法比奧·路易斯的一次邀請使托馬斯·勒斯納真正開始了國際指揮家的生涯。當時,他提前一天得到通知,將在羅曼德管弦樂團的一次巡演中擔任指揮。此那時起,他先后獲邀為60多家管弦樂團擔任指揮,包括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薩爾茨堡室內樂團、莫扎特洛桑室內樂團、維也納交響樂團、休斯頓交響樂團、班堡交響樂團、漢堡交響樂團、卡爾加里愛樂樂團、圖盧茲市國立管弦樂團、巴塞爾交響樂團、波爾多國家管弦樂團、卑爾根愛樂樂團、波蘭國家廣播管弦樂團、布拉格愛樂樂團、斯洛伐克愛樂樂團、以色列小交響樂團以及東京交響樂團。
他曾受漢斯·格拉夫邀請擔任波爾多國家管弦樂團的副指揮,并擔任瑞士比爾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直至2011年。
托馬斯·勒斯納還曾在許多著名歌劇院執棒表演,其中包括: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德累斯頓申培爾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斯圖加特歌劇院、巴黎夏特萊劇場、日內瓦大劇院、布雷根茨音樂節、里昂國家劇院、南斯、昂熱、南錫、第戎、土倫、馬賽、波爾多、羅馬以及東京新國立劇場。
他在格林德博恩歌劇交響樂團以《費加羅的婚禮》首次亮相,并因此獲格林德波恩歌劇音樂節、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和卡迪夫威爾士國家歌劇院的邀請。2011年,他回歸威爾士國家歌劇院,指揮新版《蝙蝠》。
2012/13季演出季,他執棒蘇黎世歌劇院《金銀島》和《女人皆如此》的世界首演,布魯塞爾王家鑄幣局劇院上演的邁克爾·哈內克版《女人皆如此》,斯圖加特和埃森上演的《蝙蝠》以及蘇格蘭室內樂團、馬賽愛樂樂團、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布拉格愛樂樂團和鄂木斯克愛樂樂團的音樂會。
2013/14演出季,他在休斯頓大歌劇院以《蝙蝠》完成了自己在美國的歌劇首秀,并執棒在蘇黎世歌劇院上演的《費德里奧》,在利摩日上演的《自由射手》,以及日內瓦瓦格納音樂節、哥本哈根蒂沃麗花園音樂節以及巴統格魯吉亞音樂節的音樂會,此外他還執棒帕爾馬阿圖羅托斯卡尼尼愛樂樂團、布拉格愛樂樂團、伯恩貝多芬交響樂團的音樂會,以及新西伯利亞愛樂樂團在中國的巡演。
2014/15演出季,他指揮了在克洛斯特新堡音樂節/維也納和克拉根福上演的《魔笛》,英國的歌劇音樂會,熱那亞卡爾洛·費利切劇院、帕爾馬、維也納金色大廳、巴登巴登、蒙特利爾和魁北克的音樂會,在昂熱/南錫上演的《死城》,以及在德累斯頓上演的《風流寡婦》和《蝙蝠》,2015/16/17演出季,他將執棒巴登巴登和卡塔尼亞的音樂會,在南斯和昂熱上演的《漢澤爾與格蕾太爾》,在北京上演的《風流寡婦》,在布魯塞爾王家鑄幣局劇院上演的《愛之甘醇》,以及在圖爾和休斯頓上演的《后宮誘逃》。
托馬斯·勒斯納曾與維也納交響樂團錄制《游吟詩人》,DVD由Opus Arte唱片公司發行,并曾與班貝格交響樂團錄制CD并由MusiquesSuisses發行,其中包含保羅·克萊茨基的作品,還曾錄制雅納切克的《格拉高利彌撒》和另外一些CD,由Guildmusic、Gramola和ATMA發行。他的CD《海頓詠嘆調及序曲》曾獲得2012年多倫多朱諾獎。 烏戈·德·安納導演/舞美設計/服裝設計 曾擔任國家大劇院制作《假面舞會》《游吟詩人》《參孫與達麗拉》《水仙女》《麥克白》,以及威爾第“折子戲”歌劇音樂會導演。 他的職業生涯始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里斯科隆大劇院,擔任技術總監和執行制作人。制作了《圖蘭朵》《維特》《唐·卡洛》《鄉村騎士》《丑角》《浪子的歷程》。隨后,他在智利圣地亞哥市政劇院導演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毒飲》《唐·卡洛》《霍夫曼的故事》,并連續三年獲得評論界最佳導演獎。
不久,他開始與馬德里的薩蘇埃拉劇院、巴塞羅那的里斯奧大劇院合作,簽約制作了歌劇《阿依達》《安德烈·謝尼埃》《女武神》《藝術家生涯》《海蜜安妮》《奧賽羅》。1990年,他開始在意大利工作,在博洛尼亞導演了《摩西在埃及》,并自此開始與意大利最好劇院的合作,包括:米蘭斯卡拉劇院(《毒飲》《參孫與達麗拉》《命運之力》《游吟詩人》)、都靈歌劇院(《曼儂·萊斯科》)、拿波里圣卡洛斯劇院(《摩西在埃及》)、羅馬歌劇院(《海蜜安妮》《維特》《瑪麗·維多利亞》《露克莉西亞》《塞維利亞理發師》《伊莉絲》),維羅那露天劇場(《納布科》《霍夫曼的故事》)、羅西尼歌劇節(《塞密拉米德》)、威尼斯鳳凰劇院(《卡門》)以及2007年夏季桑坦德國際藝術節(《夢游女》),并與熱那亞劇院、卡塔尼亞劇院及帕爾瑪劇院有過合作。此外,他還與如下劇院有過合作:柏林德意志歌劇院(《唐·卡洛》)、英國皇家歌劇院(《毒飲》《唐·卡洛》)、塞維利亞歌劇院(《阿依達》)、以色列特拉維夫劇院(《托斯卡》)、華盛頓劇院(《領袖》),以及在日本制作了《諾爾瑪》。自2009年,他制作了許多新作品:如在智利完成了《寵姬》、在都靈完成了《美狄亞》、在帕多瓦制作了《阿依達》、在馬里博爾制作了《茶花女》、在帕多瓦完成了《風流寡婦》。他為巴勒莫馬西莫劇院2011季開幕執導的歌劇《戰國妖姬》,為他本人贏得了聲譽。
1997年,烏戈·德·安納因導演了《伊莉絲》《圖蘭朵》及《霍夫曼的故事》,被授予了阿比亞蒂獎。2001年,為感謝他在馬德里皇家劇院導演的《唐·卡洛》,授予他最佳舞臺導演、舞美設計和服裝設計獎。 阿蕾桑德拉·潘澤沃爾塔編舞 阿蕾桑德拉·潘澤沃爾塔曾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舞蹈學校學習古典舞和現代舞,并在瑪格·芳婷女爵士任下的倫敦皇家舞蹈學院深造。她十五歲作為獨舞演員登臺,擔任鐘斯的《牌桌》在維羅納愛樂劇院演出中的首任首席芭蕾舞演員。1990年,她當選為意大利遺產和活動部組織的意大利舞蹈巡演團的代表成員之一,在慕尼黑、紐約、莫斯科和東京巡演。她的編舞生涯始于羅馬歌劇院,和著名藝術家皮斯托尼、諾斯、科科斯等合作。她曾與薩基合作將《彼得羅先生的木偶戲》和《科爾多巴人》搬上舞臺。她曾受邀在佩薩羅的羅西尼歌劇節和愛爾蘭威克斯福德歌劇節導演《卡門》,并在斯卡拉劇院參與由里卡多·穆蒂指揮的《麥克白》制作。她與何塞·路易斯·卡斯特羅以及塞維利亞德拉馬埃斯特蘭薩歌劇院的合作始于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與《費加羅的婚禮》。她還曾擔任過米蘭意大利舞蹈專業學校藝術總監,并在米蘭天主教大學教授啞劇和舞臺動作。2001年起,潘澤沃爾塔在繼續從事導演和編舞工作的同時,擔任德拉馬埃斯特蘭薩歌劇院制作總監,自2010年起擔任舞蹈團經理。
保羅·瑪宗燈光設計
曾擔任國家大劇院制作《水仙女》《麥克白》燈光設計。 出生于威尼斯,維羅納美術學院擔任燈光技術講師,并參與了維羅納歌劇學院的劇院燈光設計課程。從2001年開始長期擔任維羅納劇院基金會的燈光設計師。在1978年結束藝術學習后,開始進入由Avogaria劇院Giovanni Poli聯合學校學習,參加了歐洲的巡演。
自1980年開始與威尼斯鳳凰歌劇院合作,他參與了所有美國編舞卡洛琳·卡爾森創作的劇院舞蹈燈光師工作,赴紐約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斯德歌爾摩、休斯頓約翰豪、法國夏特勒劇院巡演。1989年瑞士“阿斯科納歌劇節”中擔任燈光師。1991年在斯巴拉多克羅地亞國家大劇院為歌劇《霍夫曼的故事》做燈光設計。在布拉格圣尼古拉斯教堂中舉行的“歐洲莫扎特音樂節”擔任由導演瑪里斯·弗拉什執導的歌劇《第一誡義務KV35》的燈光制作,后又擔任科莫秋季音樂節的技術總監。
1994年起擔任維羅納劇院的燈光設計師,參與歌劇與芭蕾制作,并參加了世界巡演。1997年12月在維也納“維納.施達塔勒室內體育館”擔任由導演Christian Boesch制作的《魔笛》中的燈光制作。1998年在巴勒莫擔任由編舞卡洛琳·卡爾森制作的ATER芭蕾舞劇中的燈光制作。1999年在但丁劇院中完成了歌劇《朱利奧·薩比諾》的燈光工作,1999年的威尼斯雙年展,為視覺藝術展的開幕式設計燈光系統,在威尼斯威爾第劇院擔任芭蕾舞劇《拋物線》的燈光設計和威尼斯哥爾多尼劇院現代舞蹈節《只有女人》的藝術總監。2001年完成了由導演Cristiano Bacchi執導的歌劇《埃爾南尼》的燈光制作。
曾與世界著名導演和舞美設計大師烏戈.德.安納有過多次燈光設計合作,其中包括:《納布科》《夢游女》《托斯卡納》《麥克白》等。
塞爾喬·梅塔里多媒體設計
塞爾喬·梅塔里,1956出生于里米尼,他曾深深地被電子學所吸引,這種熱情促使他一直學習與電子學相關知識。
他的多才多藝使他能夠在相關領域有高水平的合作機會。他經常穿梭在各大電視臺,并且與眾多藝術家朝夕合作,如達里奧·福、托尼諾·古一拉、雨果·安娜、尼古拉斯·朱爾、艾子奧·福里格里奧、約瑟普·瑪利亞·弗洛塔斯、林德賽·凱姆普、皮埃爾·阿里、賈妮妮·奎拉娜塔、拉斐爾·古麗、路易斯·帕斯奎爾、約瑟·卡洛斯·普拉扎、蒂托·爾古扎、馬格黑麗塔·帕里、盧卡·倫卡尼、威廉姆·奧蘭迪、皮特·斯坦、瓦拉迪米爾·瓦斯里耶夫等。
在十幾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和世界上許多重要劇院合作,完成了超過360部作品。他的作品包括:音樂劇《穆斯林文化下的特萊姆森首府,信仰的回聲——穿越時光》、羅西尼歌劇《湖之女》、羅西尼歌劇《法老王和摩西》、音樂劇《歷史的王國》、瓦格納的《命運之力》等。 焦淼合唱指揮 現任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助理指揮,國家大劇院青年室內合唱團指揮。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指揮系,師從于我國著名指揮家嚴良堃、吳靈芬教授。在多部國家大劇院制作的歌劇中擔任合唱指揮工作,其中包括:《西施》、《卡門》、《茶花女》、《圖蘭朵》、《托斯卡》、《趙氏孤兒》、《洪湖赤衛隊》、《山村女教師》等。作為一名合唱指揮,她在歌劇合唱作品以及藝術合唱作品的演繹、詮釋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指揮國家大劇院合唱團舉辦了多場合唱作品音樂會,開設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合唱藝術沙龍及講座活動,普及了高雅藝術,受到廣大藝術愛好者的歡迎。
主演
分場演員表
1月18日 | 1月19日 | 1月20日 | 1月21日 | 1月22日 | |
漢娜·格拉瓦里 | 宋元明 | 埃琳娜·羅西 | 埃琳娜·羅西 | 宋元明 | 埃琳娜·羅西 |
達尼羅·達尼洛維奇 | 托馬斯·萊斯克 | 保羅·阿明·埃德爾曼 | 保羅·阿明·埃德爾曼 | 托馬斯·萊斯克 | 保羅·阿明·埃德爾曼 |
瓦倫西娜 | 莎拉·翟·施特勞斯 | 瑪利亞·穆德拉克 | 瑪利亞·穆德拉克 | 莎拉·翟·施特勞斯 | 瑪利亞·穆德拉克 |
卡米耶·羅西翁 | 石倚潔 | 保羅·法納萊 | 保羅·法納萊 | 石倚潔 | 保羅·法納萊 |
宋元明飾 漢娜·格拉瓦里
旅奧女高音歌唱家。曾參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蝙蝠》《圖蘭朵》《藝術家生涯》《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駱駝祥子》《威廉·退爾》《日出》《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茶花女》《費加羅的婚禮》《世界輕歌劇經典選段音樂會》《唐·帕斯夸萊》。
以特優雙碩士畢業于維也納國立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歌劇與輕歌劇”及“藝術歌曲與清唱劇”,師從弗蘭茨·盧卡索夫斯基教授,取得聲歌系“優秀藝術家”表演專業最高學位。同時畢業于維也納普萊納音樂學院長笛專業。任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聲樂教授。曾獲第48屆法國圖盧茲國際聲樂大賽第一名,第13屆奧地利“塔利亞維尼”國際聲樂比賽“最佳女高音”獎,第44屆捷克“德沃夏克”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及“最佳歌唱家”雙獎等六個國際比賽的獎項。在薩爾斯堡國際藝術節、維也納美泉宮皇家歌劇院、金色大廳玻璃廳、奧地利格拉茨歌劇院、首爾及釜山藝術中心、捷克卡洛維瓦利歌劇院、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布魯伊斯艾利斯劇院、智利圣地亞哥劇院、香港大會堂等劇院演出,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及穆蒂、巴倫博伊姆和捷杰耶夫等著名指揮家合作過。出演過《唐·璜》、《游吟詩人》等劇目。
宋元明被維也納文化媒體稱之為“是純正的大抒情女高音, 聲音統一有磁性,很具潛力的年輕歌唱家,她的演唱相當細致入微,在高聲區有非常漂亮的弱音處理。她的聲音可塑性極強,柔美而具有力量,能勝任抒情到花腔的歌劇角色! 埃琳娜·羅西飾 漢娜·格拉瓦里 埃琳娜·羅西在雷焦艾米利亞出生,并在當地的音樂學院接受音樂教育。她曾在一些比賽中大放異彩,并于1998年在切塞納的邦奇劇院上演的《愛之甘醇》中首次登臺亮相。此后,她在的里雅斯特歌劇節的幾個劇目中出演重要角色,其中包括:《馬里查伯爵夫人》,《老吉普賽人巴龍》,《地獄里的奧菲歐》和《芝加哥公爵夫人》等。 2004年,她在的里雅斯特上演的《浪子的歷程》(斯特拉文斯基作品)中飾演安妮。同年,她在比薩威爾第歌劇院上演的《唐·璜》中首次飾演唐娜·安娜,之后又在貝加莫多尼采蒂劇院和布拉格CK藝術節上飾演這一角色。
2005年,她在穆爾西亞和赫雷斯-德拉弗龍特拉上演的《茶花女》中首次飾演薇奧莉塔·瓦蕾莉,并在此后多次出演這一角色,幾乎每次都大獲成功。
2007年,她參演了皮爾·路易吉·皮茲指導的幾部歌劇,其中包括《茶花女》,《蒂雷齊亞斯的乳房》(在馬切拉塔和布拉格上演),《魔笛》(在馬切拉塔上演),《狡猾的寡婦》(在威尼斯上演),《泰伊思》(在威尼斯上演)。
2010/2011演出季上,她跟隨安德烈·波切利在美國、亞洲和中東等地巡演,并在盧卡吉格律劇院、諾瓦拉科恰歌劇院以及比薩威爾第歌劇院上演的《弄臣》中首次飾演吉爾達。
2012年,她在諾瓦拉上演的《波西米亞人》中首次飾演咪咪,在《卡門》中首次飾演米卡愛拉,并在羅馬上演的《老實人》中獻唱。
2014年,她在巴勒莫上演的《唐·璜》中獻唱,另外由于她的保留曲目改變,傾向于更具戲劇性的角色,她又先后在陶爾米納夏季歌劇節中參演《托斯卡》,在澳門參演《諾瑪》,并在巴勒莫參演《托斯卡》。
2015年,她的聘約包括在圣保羅上演的《奧泰羅》,在維羅納、阿姆斯特丹、巴塞羅那、馬德里的一系列競技場推廣劇目,在首爾上演的《托斯卡》,在維羅納競技場于7月7日、8月6日和8月14日上演的《托斯卡》,另外7月23日和26日她將在南斯拉夫安蒂科劇院參演《阿依達》。
2015年10至11月她將在薩薩里參演《阿依達》。
2016年聘約包括2月在都靈參演《托斯卡》,3/4月在那不勒斯圣卡洛劇院參演《阿德里安娜·萊科芙露爾》。夏季在維羅納競技場參演《阿依達》,11月在佛羅倫薩參演《安德烈·謝尼埃》。
托馬斯·萊斯克飾 達尼羅·達尼洛維奇
托馬斯·萊斯克生于斯圖加特。1997年曾獲得慕尼黑理查德-施特勞斯大賽獎。
在音樂會中,這位男中音歌唱家經常與著名指揮家和合唱團進行定期合作,如里卡多·夏伊、艾諾克·古登堡、馬里斯·揚頌斯、托恩·庫普曼、沃爾夫岡·薩瓦利施、漢斯-克里斯托夫·拉德曼、赫爾穆特·里林(Helmuth Rilling)、格奧爾格-克里斯托夫·比勒、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班貝格交響樂團、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萊比錫音樂廳管弦樂團、圣彼得堡愛樂樂團、米蘭威爾第交響樂團、阿姆斯特丹巴洛克樂團及合唱團、德累斯頓圣十字架少年合唱團以及萊比錫圣托馬斯教堂童聲唱詩班。
托馬斯·萊斯克的作品被收錄在卷秩浩繁的唱片資料中。最新的CD收錄了有聲標志出品的古斯塔夫·馬的歌曲,和索尼唱片公司出品、與卡爾-弗里德利!へ惲指窈婉R丁·萊曼指揮下的溫茨巴赫童聲合唱團合作的《圣誕節清唱劇》。
他與德國萊茵歌劇院和烏珀塔爾歌劇院簽有固定聘用合同,同時在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美因河畔法蘭克福歌劇院、科隆歌劇院和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進行客座演出。他的保留節目包括費加羅(《塞維利亞的理發師》)、阿爾馬維瓦伯爵和費加羅(《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埃斯卡米羅(《卡門》)、葉甫蓋尼·奧涅金、夏普勒斯(《蝴蝶夫人》)和馬塞羅(《波希米亞人》)等角色。
托馬斯·萊斯克近期的演出活動包括:在安斯巴赫的巴赫周與溫茨巴赫童聲合唱團合作演唱《圣誕節清唱劇》,在波蘭卡托維奇演唱巴赫的《圣馬太受難曲》——指揮為赫爾穆特·里林,在漢斯-克里斯托夫·拉德曼指揮下演唱《圣約翰受難曲》,在赫倫基姆湖音樂節演唱勃拉姆斯的《安魂曲》——指揮為艾諾克·古登堡,以及在德國萊茵歌劇院演唱伯恩斯坦的《塔希提島的困厄》。
自2010年以來,托馬斯·萊斯克在杜塞爾多夫羅伯特-舒曼學院教授聲樂。 保羅·阿明·埃德爾曼飾 達尼羅·達尼洛維奇 保羅·阿明·埃德爾曼很小就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孩童時期的他是大名鼎鼎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成員和獨唱演員。之后,他繼續在音樂領域深造,進入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學習聲樂。1998年,埃德爾曼成為自由職業者。
此后,他曾在許多地方獻唱: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維也納人民歌劇院、馬德里王家劇院、柏林喜歌劇院、布魯塞爾皇家鑄幣局劇院、圣地亞哥歌劇院、東京新國立劇場、紐約林肯中心、達姆施塔特國家劇院、杜塞爾多夫、威斯巴登、科隆、法蘭克福、斯圖加特、慕尼黑以及萊比錫、愛爾蘭都柏林歌劇院、特拉維夫以色列歌劇院、瓦倫西亞帕勞藝術美術館、以及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布雷根茨藝術節、香港歌劇院、北京國家大劇院、墨西哥市、里約熱內盧、塞維利亞、卡塔尼亞、以及巴黎國家歌劇院等。
埃德爾曼合作過的著名指揮家包括尼古拉斯·哈農庫特,洛林·馬澤爾,曼弗雷德·霍內克等。
下一個演出季,他將在以下地點表演:馬德里紀念劇院、圣彼得堡愛樂廳、北京國家大劇院、華沙歌劇院、東京新國立劇場、萊茵高音樂節、以及布達佩斯。
他的新專輯《里格爾-管弦曲》以及他最新的舒伯特專輯將被歸為“狂想曲”發行。
莎拉·翟·施特勞斯飾 瓦倫西娜
旅歐抒情花腔女高音原名翟鵬,曾分別就讀與德國、意大利多所著名音樂學府先后取得碩士、獨唱家文憑與大師學位暨雙博士學位。是羅特瑞、奧斯卡等多項基金會獎學金獲得者。曾師從弗蕾妮、阿拉加爾等世界級聲樂大師。榮獲萊比錫阿爾伯特.洛爾青國際聲樂比賽金獎、德國Gut Immling 國際聲樂比賽一等獎和最受觀眾喜愛獎、捷克布斯提那國際聲樂比賽一等獎和特別音樂會獎、奧地利國際音樂節聲樂比賽維也納城市特別獎等十幾項大獎,是唯一入圍在莫斯科舉辦的多明戈世界歌劇大賽的華裔選手。在漢堡、弗賴堡等歐洲知名歌劇院與巴伐利亞歌劇節上主演《魔笛》《卡門》《阿琪娜女王》《凱撒大帝》等多部經典歌劇并在萊比錫輕歌劇音樂節、巴赫音樂節、格萬特豪斯音樂廳,薩拉戈薩音樂廳,巴塞羅那音樂廳,加泰羅尼亞音樂宮等著名音樂廳中擔任獨唱演員并與卡巴耶、多明戈合作。由于出色的扮演埃及艷后被歐洲媒體及歌劇雜志評為"歌劇女神"。
近幾年回國擔任電影音樂大師久石讓在北京國家體育館音樂會的特邀女高音,并與大提琴家朱亦兵合作;在保利劇院與塞吉·卡雷拉斯成功主持舉辦《心愿》音樂會并與戴玉強擔任其中文歌曲的藝術指導等。今年將擔任何塞·卡雷拉斯世界告別巡演部分國家與地區的特邀女高音,并受邀在歐洲出演《藝術家的生涯》《愛的甘醇》《圖蘭朵》等經典歌劇,由于其出色的飾演《茶花女》并成為票房的保證被西班牙帕勞劇院及Novaria音樂節聘為首席女高音及執行藝術總監。 瑪利亞·穆德拉克飾 瓦倫西娜 瑪利亞·穆德拉克在家鄉巴甫洛達爾(俄羅斯)開始鋼琴和歌唱方面的音樂學習,之后又進入米蘭威爾第音樂學院,并于18歲時以優異成績畢業。 她已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德國、波蘭、烏克蘭和意大利的無數場音樂會上登臺表演。
在曼圖亞,她被選中在由E.Dara擔任指揮、L.Gatti的作品《無人島》中出演主要角色。
2013年,她在阿姆斯特丹舉辦的貝爾韋代雷國際音樂比賽中晉級半決賽,并在皮恩扎舉辦的貝文努托·弗朗奇競賽中晉級決賽,在這場比賽中,她還獲得了熱那亞卡爾洛·費利切劇院頒發的“青年計劃”獎。
2013年,她在瑪格達·奧莉薇蘿歌劇比賽中獲得“女聲”類二等獎和觀眾獎。
她還曾在第65屆Aslico Circuit青年歌劇演員大賽中獲獎,并參與薩爾茨堡歌劇節“青年歌唱家項目”。
上一季,瑪麗亞在熱那亞卡爾洛·費利切劇院上演的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中首次飾演蘇珊娜。
她曾在米蘭羅斯塔姆劇院和克雷馬上演的《波西米亞人》中飾演穆賽塔。最近,她在貝加莫、科莫、克雷莫納、帕維亞和耶西上演的《唐帕斯夸勒》中飾演諾瑞娜,在拉韋納和維爾紐斯上演的《波西米亞人》中飾演咪咪,她還曾在巴里皮特魯切利劇院上演的《費加羅的婚禮》和列日上演的《軟梯》中獻唱。
她之后的聘約包括將在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上演的《茶花女》,以及在北京上演的《風流寡婦》。
石倚潔飾 卡米耶·羅西翁
曾主演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唐·帕斯夸萊》《威廉·退爾》等。
旅歐男高音歌唱家,出生于上海。日本東邦音樂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全額獎學金公派至奧地利。2007年連續4次奪得國際聲樂比賽金獎。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聲樂研究所所長。
作為登上世界詮釋羅西尼作品最高舞臺——意大利“羅西尼歌劇節”的首位華人歌唱家,從2009開始連續5年在歌劇節上擔當主演,獲得巨大成功,一躍成為當今世界歌劇舞臺上備受矚目的新星。作為當今世界年輕一代輕型抒情男高音的代表歌手之一,專職于演繹羅西尼,唐尼采蒂,貝里尼和莫扎特的作品。
2007年以來演出足跡遍布全世界各大歌劇院、藝術節和音樂廳。其中包括意大利鳳凰歌劇院、圣卡羅歌劇院、佛羅倫薩五月歌劇院、羅馬國立圣切契利亞音樂廳、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羅西尼歌劇節、巴里佩特魯澤利歌劇院、法國巴黎香榭麗舍劇院、圖盧茲歌劇院、南希洛林國家歌劇院、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佛蘭芒歌劇院、奧地利格拉茨歌劇院、維也納金色大廳、瑞士洛桑歌劇院、瑞士阿旺什歌劇節、西班牙巴塞羅納里西奧大劇院、拉科魯尼亞莫扎特音樂節、畢爾巴鄂阿里亞加劇院、德國慕尼黑赫克利斯音樂廳、丹麥哥本哈根蒂沃利音樂廳、英國切斯特夏季音樂節、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紐約林肯中心艾里費雪音樂廳、智利圣地亞哥國家歌劇院、以色列國家歌劇院、日本東京三得利音樂廳、東京文化會館、香港藝術節、中國國家大劇院、北京國際音樂節、北京現代音樂節、上海國際藝術節等等。共出演了30多部歌劇,近300場次。 保羅·法納萊飾 卡米耶·羅西翁 2007年,他首次以專業男高音的身份登臺,在帕多瓦上演的《唐·璜》中飾演唐·奧塔維歐,此后,在其職業生涯中,他曾在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一些歌劇院和城市演出,比如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巴黎歌劇院、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巴塞羅那利塞奧大歌劇院、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維也納河畔劇院、東京新國立劇場、奧斯陸挪威歌劇院、赫爾辛基歌劇院、日內瓦大劇院、巴倫西亞歌劇院、斯特拉斯堡歌劇院、馬賽歌劇院、南錫、土倫、尼斯、都柏林、特拉維夫、那不勒斯圣卡洛劇院、維羅納愛樂劇院、都靈皇家歌劇院、熱那亞卡爾洛·費利切劇院、佛羅倫薩市立劇院、博洛尼亞、摩德納、皮亞琴察、雷焦艾米利亞、卡塔尼亞、安科納、薩薩里、羅維戈、特蘭托以及博爾扎諾。他曾合作過的著名指揮家包括詹姆斯·萊文、克勞迪奧·阿巴多、庫特·馬祖爾、祖賓·梅塔、丹尼爾·加蒂、弗呂貝克·德布爾戈斯、丹尼爾·歐倫,以及約第·沙瓦爾。
他近期及之后的聘約包括:在阿姆斯特丹和倫敦皇家歌劇院參演《法斯塔夫》,在東京新國立劇場參演《唐·璜》,在巴黎參演由丹尼爾·加蒂任指揮、柏遼茲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東京舉辦一場獨唱會,在蒙特卡洛參演《羅密歐與朱麗葉》,在馬賽和柏林參演《愛之甘醇》,在巴勒莫馬西莫劇院和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參演《魔笛》,在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參演《女人皆如此》,在羅馬參與由帕帕諾任指揮的《阿依達》及《圣母頌》唱片錄制,以及在佛羅倫薩參演由丹尼爾·加蒂任指揮的《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演出團體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駐院合唱團。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成立于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揮家吳靈芬擔任指揮。作為中國最高表演藝術殿堂所屬的專業文藝演出團體,合唱團秉承大劇院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被公認為一支充滿朝氣及無限潛能的專業合唱團。
伴隨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五年來的成長過程的,有諸多當今全世界最優秀的藝術大師:包括著名導演弗朗切斯卡·贊貝羅、強卡洛·德·莫納科、烏戈·迪安那、陳薪伊、曹其敬、廖向紅、易立明、李六乙;著名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丹尼爾·歐倫、鄭明勛、嚴良堃、楊鴻年、呂嘉、張國勇、李心草、鄭健、楊力;著名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奧·努奇、茵瓦·穆蘭、胡安·彭斯、布蘭登·喬瓦諾維奇、弗朗切斯科·梅里、戴玉強、魏松、莫華倫、袁晨野、廖昌永、章亞倫、張立萍、迪里拜爾、孫秀葦、和慧、楊光、李曉良等。大師們對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有著很高的贊譽,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說“能和這些才華橫溢的青年藝術家們合作,是我的榮幸”;指揮家洛林·馬澤爾表示“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合唱團”;指揮家丹尼爾·歐倫排練后興奮地表示“這是我見過的聲音最棒的合唱團,雖然他們很年輕,但比很多歐洲的合唱團都要好”。
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兩棲合唱團,他們是中國歌劇合唱最高音樂造詣的代表者。每年超百場的演出,用自己的聲音和熱忱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歌劇人物形象,為推動國家大劇院藝術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自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國家大劇院制作的原創歌劇《西施》《山村女教師》《趙氏孤兒》《美麗的藍色多瑙河》《運河謠》《駱駝祥子》《冰山上的來客》《日出》《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方志敏》等,中外經典歌劇《白毛女》《洪湖赤衛隊》《圖蘭朵》《卡門》《茶花女》《愛之甘醇》《托斯卡》《蝙蝠》《灰姑娘》《漂泊的荷蘭人》《假面舞會》《羅恩格林》《霍夫曼的故事》《奧賽羅》《納布科》《費加羅的婚禮》《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游吟詩人》《鄉村騎士》與《丑角》《諾爾瑪》《唐·帕斯夸萊》《阿依達》《弄臣》《魔笛》《塞維利亞的理發師》《葉甫蓋尼·奧涅金》《安德烈·謝尼!贰段髅伞げǹ贰秴O與達麗拉》《歌女喬康達》共四十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現的藝術水準獲得了業內人士及觀眾的一致好評。
除了歌劇的演出外,國家大劇院合唱團還策劃與參演了許多大型聲樂作品及主題音樂會:包括《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馬勒第二交響曲》《馬勒第八交響曲》《威爾第安魂曲》《紀念黃自誕辰110周年音樂會》、歌劇音樂會《威廉·退爾》《唐·璜》及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等。通過音樂會這一藝術載體,讓更多的觀眾更加了解了合唱的魅力與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不懈追求的藝術精神。
作為國家大劇院駐院演出團體,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始終重視觀眾培養,堅持參與國家大劇院藝術教育普及活動。積極策劃和參加周末音樂會、經典藝術講堂,同時進學校、走社區,為高雅藝術的普及與傳播,為逐步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也將不斷地將國家大劇院藝術產品和優秀的經典作品傳播至海外。他們先后出訪新加坡、韓國、日本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演出交流活動,獲得了廣泛贊譽。2015年9月隨國家大劇院遠赴意大利參加了《駱駝祥子》巡演。
新世紀的北京,充滿著高雅藝術的繁榮氣息,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的年輕藝術家們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張力的青春時光與合唱藝術結緣,與歌劇表演藝術結緣,為夢想、為藝術,不斷前行。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 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常駐樂團。
新世紀的北京,歷史氣度和當代活力彼此交織,也滋育了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遠大的音樂精神和視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來,他們憑著對音樂與生俱來的熱情、專注和創新精神,已位列中國樂壇最優秀的交響勁旅,并迅速得到了國際樂界的熱切關注。
伴隨他們一起經歷這個過程的,有諸多優秀的音樂大師,包括: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萊里·捷杰耶夫、法比奧·路易斯、鄭明勛、弗拉基米爾·阿什肯那齊、列夫·賽格斯坦、根特·赫比希、呂紹嘉、湯沐海、張弦、譚利華、張國勇等,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維奇、卡蒂雅·布尼亞季什維莉、王羽佳、陳薩等,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賓、呂思清、寧峰等,小號家艾莉森·巴爾松,單簧管演奏家薩賓·梅耶,打擊樂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奧·努奇、李曉良、和慧、沈洋等。馬澤爾曾評價他們“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實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則認為他們已是“亞洲最優秀樂團之一”。
憑藉在歌劇和交響樂領域同樣的優秀表現和豐富經驗,他們已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兩棲樂團而名聞海內外。在歌劇領域,他們以精彩的演繹創造了中國歌劇音樂的全新藝術境界,也令國家大劇院眾多世界級的歌劇制作更加熠熠生輝。五年來,他們精彩呈現了三十余部國家大劇院歌劇制作,既包括《羅恩格林》《漂泊的荷蘭人》《阿依達》《奧涅金》《奧賽羅》《納布科》《托斯卡》《圖蘭朵》《費加羅的婚禮》等世界經典歌劇,也包括《駱駝祥子》《趙氏孤兒》《冰山上的來客》等中國原創歌劇。在交響樂領域,他們不僅以跨越整年的樂季策劃呈現了精彩的節目編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與創意為所有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呂嘉帶領下于2013年開啟的全套貝多芬之旅中,他們展示出了對德奧古典作品的深厚偏愛和高超素養。在馬澤爾指揮下演繹的瓦格納名作《無詞指環》被馬澤爾認為“作品誕生以來最完美的演繹”,而該音樂會的現場錄音也由索尼古典進行全球發行,并成為馬澤爾與中國樂團唯一公開發行的唱片。心懷對當代音樂的巨大熱情,他們相繼上演約翰·亞當斯、吉雅·坎切利、武滿徹等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陸續委約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頂尖作曲家(奧古斯塔·里德·托馬斯、卡列維·阿霍、魯多維科·艾奧迪、瑞切爾·波特曼、趙季平等)的新作,更通過國家大劇院“青年作曲家計劃”積極推動中國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長。
作為極具時代精神的音樂使者,他們通過周末音樂會、藝術沙龍和在學校、社區、醫院、博物館等開設的室內樂活動,將無數觀眾帶入美妙的音樂世界,更作為國家的文化使者將當代中國的藝術活力傳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們先后與艾森巴赫參加了德國石荷州、基辛根等音樂節,與陳佐湟在柏林、紐倫堡和悉尼上演音樂會,與呂嘉赴新加坡、首爾、大邱、臺北和澳門舉行亞洲巡演。2014年呂嘉率領的芝加哥、紐約、華盛頓、蒙特利爾等七大城市的北美巡演,堪稱中國樂團在國際樂界的新突破,以其“歡欣愉悅的自信和朝氣蓬勃的力量”被評論家們贊譽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準的樂團”。
在以“弦外有聲”為主題的2016年至2017年樂季中,樂團將上演《唐豪瑟》《水仙女》《戰爭與和平》等十五部歌劇制作,并將在呂嘉及鄭明勛、呂紹嘉、克勞斯·彼得·弗洛、帕沃·柯崗、哈努·林圖、湯沐海、張藝、李飚等指揮家帶領下,與鄭京和、戈蒂耶·卡普松、海寧·科瑞格魯德、王健、吳蠻、張昊辰、陳薩、秦立巍、楊天媧、寧峰、吳巍等獨奏家合作,帶來三十多場精彩的音樂會。同時,陳其鋼與王羽佳將作為國家大劇院2016年至2017年駐院藝術家,與樂團展開從音樂會到教育項目的廣泛合作。
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陳佐湟,是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創建者之一,也是樂團首任首席指揮。2012年,陳佐湟榮膺桂冠指揮,呂嘉出任首席指揮,并由袁丁擔任助理指揮。呂嘉在交響作品和歌劇領域均造詣深厚,曾任意大利維羅納歌劇院音樂藝術總監、西班牙特內里費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同時也是中國澳門樂團現任藝術總監。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