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7演出季是東藝的第11個演出季,“聽交響,到東方”作為東藝的核心品牌,依舊熠熠生輝,引入世界名團,讓市民足不出“滬”盡享世界最高水平的藝術成果。繼第九個演出季以“名家名曲”致力于改變觀眾“唯名是賞”的現象,第十個演出季推出“各國交響”,并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和費城交響樂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后,東藝在本演出季推出“中外交響”,將“名家名團”情結深深扎根于中國土地,持續推進交響樂在中國的發展。
名團平均年齡接近百歲
通過11個演出季的策劃,東藝不僅為觀眾帶來了高品質的文化享受,也樹立起藝術標桿,被譽為“世界名團的‘中國之家’”。
9月,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以音樂會版威爾第歌劇《西蒙・波卡涅拉》及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拉開東藝新演出季序幕,堪稱頂級藝術盛會的演出,帶給樂迷深深的震撼。
從今年10月至明年1月的3個月里,分別來自9個國家的9支平均年齡近百歲的世界樂壇勁旅齊聚東藝――德累斯頓愛樂樂團、捷克愛樂樂團、柴可夫斯基交響樂團、英國皇家愛樂樂團、匈牙利國家愛樂樂團、波蘭華沙交響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烏克蘭國家交響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將先后為觀眾奉獻總共9臺13場風格迥異的交響音樂會。克里斯托夫・潘德列斯基、夏爾・迪圖瓦、邁克爾・蒂爾森・托馬斯、基里・貝洛拉維克、丹尼爾・加蒂、王羽佳、戈蒂埃・卡普松、珍妮・楊森、大衛・弗雷等16位當今炙手可熱的指揮大師和獨奏明星,攜手再造交響盛事。
重返浪漫主義音樂之巔
檢閱歐洲古典音樂發展歷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無疑是一座璀璨的宮殿,它集人類藝術思想之大成,是社會文明的多元寫照,又是感官與精神交融的典范。
在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中,捷克和波蘭的音樂傳統可謂源遠流長,斯美塔那、德沃夏克、肖邦等作曲家的杰作風靡全球,久演不衰。繼10月28日上投摩根之夜――捷克愛樂樂團120周年慶典音樂會在東藝舉行后,被譽為“當代貝多芬”的波蘭作曲家克里斯托夫・潘德列斯基將于11月8日率波蘭華沙交響樂團帶來古典浪漫時代的核心曲目:貝多芬《第七交響曲》和肖邦《第一鋼琴協奏曲》,以及他本人的《為弦樂而作的小交響曲》。
而明后兩天,柴可夫斯基交響樂團首度訪滬就將帶來全套柴氏交響曲,作為在俄羅斯音樂史上唯一以柴科夫斯基命名的交響樂演奏團體,其演繹老柴作品的威性可謂絕無僅有。
體驗經典作品全新演繹
11月15日、17日,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托馬斯(mtt)率團而來,帶來斯特拉文斯基的《夜鶯》、《火鳥》,作曲家本人1937年到1967年期間擔任舊金山交響樂團的常任客席指揮,而樂團獲得的11個格萊美獎的3個獎項都是演錄斯特拉文斯基作品。音樂會曲目還包括紀念肖斯塔科維奇誕辰110周年的《鋼琴、小號及弦樂協奏曲》和紀念布魯克納逝世120周年的《第七交響曲》等,委約中國作曲家盛宗亮《紅樓夢》序曲、mtt的《艾格尼絲之音》兩部新作也將迎來上海首演。
無獨有偶,明年1月18日、19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也將帶來布魯克納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是兩位作曲家所有作品中最受歡迎的《第四交響曲》和《春之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這支令無數愛樂者眼睛發亮的“古董樂團”,位列世界十大管弦樂團,此番還將獻演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大海》,并與荷蘭小提琴家珍妮・楊森合作演繹貝爾格《小提琴協奏曲》。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