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兩年里,“深扎”正在成為全國文藝界的流行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對全國文藝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兩年來,文藝工作者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紛紛走進基層“采、創、送、種”。“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文藝為人民服務”正在成為文藝工作者自覺的實踐。(10月13日 《人民日報》)
回望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我國文藝創作路徑,是在一步步地走向成熟,一步步地走向一種具有時代稟賦和個性特色的創作自覺與自信,其突出表現便是對生活的開掘越來越深,對時代的把握越來越準,對精神內蘊的認識越來越高。近兩年來,我國文藝創作活力迸發,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消費更加旺盛,隊伍面貌發生可喜變化,文藝氣象煥然一新。實踐證明,要改變中國文藝面貌,必須走出默守陳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方能汲取豐厚的文藝營養,實現文藝自信和從高原邁上高峰的嬗變。
采、創結合,方能讓文藝生新根發新芽。我們的文藝創作者要學習蜜蜂釀蜜的精神,不怕路遙,不懼艱難,沉入田間地頭,博采千萬朵花釀造出甘甜的花蜜。采創結合就是要經常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采訪到真實而又豐富的創作題材,創作時方能文思泉涌,得心應手。讓文藝生根發芽,吐新枝換新貌。否則,脫離實際或想當然式的閉門造車不但寫不出優秀作品,更不能改變中國文藝的面貌。古今中外,每一篇精品力作都得益于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群眾之中。
送、種并舉,讓文藝百花盛開。從現實來看,我國的文藝現狀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城鄉差別較大。雖然說經過多年來的“三下鄉”活動,農村文藝匱乏的面貌有所改變,但還不能適應日益增長的農民需求。而送、種并舉就是促進農村文藝改變的一個有效抓手,送解決農民現實之需,種解決長遠之須。為農村培養優秀的文藝人才,他們扎根在農村,活躍在基層,更知道農民所思所想所盼,因勢利導的開展文藝創作和演出,更能贏得廣大農民的點贊和支持。說白了就是既要輸血更要造血,才能使農村文藝匱乏的面貌得到根本轉變。
因此說,廣大文藝工作者必須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為改變中國文藝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也才能實現文藝從高原到高峰的轉變,并讓高峰迭出。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