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北睢寧曾經舉辦過一場別開生面的個人作品音樂會,吸引了一批音樂界的專家專程從各地趕來,而這場音樂會的主角卻是當地一位中學音樂教師,將近兩個小時的音樂會,匯集了作者執教40年來的16首聲樂及器樂代表作。作品優美動人的旋律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時代特色,音樂會的成功遠遠超出了專家們的想象,何況參加演出的都是當地的業余音樂愛好者。這位懷揣音樂夢想的基層教師正是王崇榮,音樂會上一曲《我心有個中國夢》激昂奔放,既表達了一位老教師對祖國美好未來的祝福,也寄托了他辛勤耕耘四十年的音樂夢。
近年來,王崇榮的創作更加貼近人民貼近生活。睢寧縣人民政府投入巨資,實施把故黃河改造成集農業灌溉、水產養殖與旅游觀光為一體的富民工程。崇榮多次到現場采風,與當地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對家鄉的熱愛融入樂曲創作中,歷時兩年完成了大型器樂合奏《歡騰的故黃河》 。樂曲采納了本地民間音樂素材,用獨具蘇北地方特色的柳琴、嗩吶、板胡等為主奏樂器,以歡快優美的旋律表現了故黃河改造工程的勞動場景和睢寧人民對明天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此曲被徐州市選送參加江蘇省民族樂團展演,榮獲一等獎。
前不久,睢寧縣委宣傳部面向社會征集《睢寧之歌》歌詞,王崇榮被特邀擔任評委。不僅如此,他還應邀為評為縣歌的作品《走進睢寧》譜寫樂曲,再一次讓觀眾感受到了他作品的感染力。
王崇榮早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音樂系,長期在農村中學執教,一臺手風琴是學校音樂組的全部家當。在教學之余,他潛心從事音樂創作,在江蘇省內外音樂刊物上發表了近百首音樂作品。上世紀80年代,崇榮創作的充滿抒情色彩的歌曲《故鄉最多情》在音樂刊物上發表后,立即被江蘇人民廣播電臺“每周一歌”節目選用播出,在大江南北傳唱。花傘落子是民間傳統舞蹈,被列為睢寧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王崇榮多次深入農村,虛心向當地的老藝人求教,耗時半年創作的舞蹈音樂《花傘落子》到北京展演,榮獲教育部、文化部等12部委聯合頒發的音樂創作三等獎,為家鄉贏得了榮譽。
王崇榮說,是從小在蘇北農村的生活滋養了他,為時代而歌,為家鄉而歌,為人民而歌,是他畢生追求的信念和動力。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