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劇院:馬友友和絲綢之路樂團音樂會
馬友友和絲綢之路樂團音樂會
演出單位: 馬友友、絲綢之路室內樂團
演出城市: 青島
演出地點: 青島大劇院-歌劇廳
演出時間: 2016-11-14 19:30
演出票價: 180元, 380元, 580元, 880元, 1000元, 1200元,
演出介紹
絲綢之路室內樂團
自2000年創建以來,絲綢之路室內樂團為21世紀的觀眾重新定義了古典音樂。作為全球化文化交流的大數據時代下的代表,絲綢之路的音樂家們一同創造藝術作品,演出并激發靈感。他們利用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將我們共同分享的文化遺產,借由不同種族、背景下的文化碰撞,創造出一種新的、獨特的音樂語言,并生動地以此反應我們多種層次的現代身份。
絲綢之路室內樂團在亞洲、歐洲、北美各地進行演出,并錄制了五張專輯。絲綢之聲是一部由奧斯卡獲獎導演摩根維爾主導的紀錄片,于2015年首映。
演出亮點
絲綢之路室內樂團在超過30個國家,超過100個城市演出,在包括卡耐基音樂廳、三得利音樂廳、阿姆斯特丹音樂廳和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在內的世界知名的場館獻藝。在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頒獎典禮、阿聯酋阿布扎比薩巴尼亞島的論壇、上海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瑞士琉森音樂節和倫敦BBC逍遙音樂節上,樂團都有過精彩表現。
絲綢之路是一個用教育、商業和藝術一起來改變這個世界的小小角落。
“這像是一種沒有限制的,去除高墻的流動的音樂實驗室”《波士頓環球》
“絲綢之路室內樂團對于國際合作交流的視角不是我們在每日的新聞報道中所看的,如果我們像這些杰出的音樂家一樣制作一份全球共享的報紙,他們就應該出現在其中。”《洛杉磯時報》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大提琴家馬友友在1998年創建的,來探索藝術在促進跨文化的理解、深度學習和創新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通過演出和積極地發展新音樂、教育項目,文化和跨學科的合作。絲綢之路創造出了意想不到的聯系、合作并讓大眾產生了有意義的變化。絲綢之路探索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并以此再來豐富人文。
藝術
藝術、文化和人文在尋求解決全球困境和地區沖突的方法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相信在絲綢之路,通過將演出、劍舞、赤岸護額結合起來我們可以鼓勵一種為生活而藝術的新模式。
教育
通過出版物和演出,駐場表演,工作坊,訓練,校園項目和針對教育者和教學藝術家的專業發展。絲綢之路通過藝術激發熱情驅動學習。
商業
結合藝術性和創業的世界,用一種意想不到的充滿創意的方式解鎖了應對社會需求的巨大潛力。絲綢之路和哈佛商學院正在創造一個生態系統來支持全球藝術和商業直接創新的的合作伙伴關系。
基金
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 Project, Inc.)是一個501(c)(3)非營利組織,由個人,基金會和公司提供支持。韓國曉星集團是絲綢之路的主要贊助商。
絲綢之路演出音樂家Silk Road Ensemble Musicians on This Tour
Jeffrey Beecher, 貝斯 (美國)
Nicholas Cords, 中提琴 (美國)
Sandeep Das, 塔布拉鼓 (印度)
Haruka Fujii, 打擊樂 (日本)
Johnny Gandelsman, 小提琴 (以色列/俄羅斯)
Joseph Gramley, 打擊樂 (美國)
Colin Jacobsen, 小提琴 (美國)
Eric Jacobsen, 大提琴, 指揮 (USA)
Kayhan Kalhor, 卡曼恰 (伊朗)
Dong-Won Kim, 長鼓, 歌手 (韓國)
Ji-Hyun Kim, 伽倻琴(韓國)
You-Young Kim, 中提琴(韓國)
Yo-Yo Ma, 大提琴 (美國)
Shane Shanahan, 打擊樂(美國)
Mark Suter, 打擊樂 (瑞士/美國)
Kojiro Umezaki, 尺八 (日本)
吳蠻, 琵琶 (中國)
吳彤, 笙 (中國)
絲綢之路室內樂團
作為全球化文化交流的大數據時代下的代表,絲綢之路的音樂家們一同創造藝術作品,演出并激發靈感。自2000年創建以來,絲綢之路室內樂團為21世紀的觀眾重新定義了古典音樂。他們利用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將我們共同分享的文化遺產,借由不同種族、背景下的文化碰撞,創造出一種新的、獨特的,并生動的音樂語言以此反應我們多種層次的現代身份。
樂團被《華爾街日報》評價“充滿活力與才華”,《溫哥華太陽報》形容樂團為“21世紀最優秀的室內樂團之一”《波士頓環球》評價“這像是一種沒有限制的,去除高墻的流動的音樂實驗室”。亞洲,歐洲和北美的觀眾和評論家都熱烈的歡迎這些藝術家對跨文化的理解和創新。樂團一共錄制了五張專輯,包括一張對Tanglewood音樂家演出錄像的最新的無國界專輯
馬友友
多元的職業發展生涯證明了馬友友對與觀眾的新型溝通方式和對他個人藝術水平的更新與提高的不斷探索。馬友友一直在作為獨奏家和全球各大交響樂團演出和他的室內樂的活動中尋求平衡。除了創立并擔任絲綢之路的藝術總監之外,馬友友也是芝加哥交響樂團尼格尼音樂學院的“賈德森和喬伊斯綠色創意顧問”。他是聯合國和平大使也是(美國)總統藝術和人文科學委員會的一員。他的作品專注于表現在個體生活中的革命性的音樂并治理于讓觀眾有更多的機會在他們的國家欣賞音樂。
絲綢之路
受到自己對于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和對于建立跨文化、學科和年代的聯系的渴望,大提琴家馬友友在1998年創辦了絲綢之路這個非營利組織。通過演出和積極地發展新音樂、教育項目,文化和跨學科的合作。絲綢之路創造出了意想不到的聯系、合作并讓大眾產生了富有意義的變化。絲綢之路是一個用教育、商業和藝術一起來改變這個世界的小小角落。
2011-2014年韓國曉星集團是絲綢之路的主要贊助商。
馬友友與絲綢之路演出曲目
Gaita/Suona/Percussion trio 風笛,嗩吶與打擊樂三重奏
Ichichilla圖阿雷格族古調
If You Shall Return….盼你早歸
Green(Vincent’s Tune)翠綠(文森之歌)
Moon Over Guan Mountain月亮照耀關山上
Playlist for an Extreme Occasion非常時刻的播放列表
——中場休息 ——
King Ashoka 阿育王
Kio
Going Home歸鄉
Zyryab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