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國家大劇院制作歌劇《西蒙·波卡涅拉》開票
演出時間: 2015.08.20 - 2015.08.23
演出劇場:歌劇院
演出時長:待定
日期/場次:
2015.08.20周四 19:30
2015.08.21周五 19:30
2015.08.22 周六 19:30
2015.08.23 周日 19:30
演出介紹 劇情介紹 主創 主演 演出團體 曲目 購票說明
《西蒙·波卡涅拉》是威爾第43歲時完成的第20部歌劇,改編自西班牙劇作家古第烈斯(A.G.Gutierrez)于1843年發表的同名戲劇,歌劇腳本由皮亞威(F.M.Piave)執筆。1856年,威爾第受威尼斯鳳凰劇院委托,為此劇作曲,并于次年3月12日在該劇院首演。這部展現著威爾第創新意圖的作品,首演并未成功。1880年,威爾第與他晚年兩大杰作《奧賽羅》、《法斯塔夫》腳本的創作者博伊托(A.Boito)一起,對這部歌劇的劇本、詩句和音樂進行修訂。修訂版于1881年在米蘭斯卡拉劇院首演,獲得了巨大成功。從此,該劇成為世界各大歌劇院的保留劇目。
在這部歌劇中,威爾第以跌宕起伏的音樂,講述了西蒙·波卡涅拉與女兒瑪麗婭·波卡涅拉曲折重逢的過程。同時,這部作品也通過14世紀熱那亞的歷史,表現了作曲家對于和平的向往。此外,作曲家對熱那亞的大海也進行了精彩的描繪,且伴隨劇情起伏與劇中人境遇、情緒的變化賦予了大海不同的音樂色彩。
國家大劇院制作的這版《西蒙·波卡涅拉》由亞裔指揮大師鄭明勛執棒,著名歌劇導演伊里亞·莫申斯基執導。2009年,通過該劇成功轉型為男中音的“歌劇之王”多明戈重磅加盟。與此同時,享譽國際舞臺的華人歌唱家和慧、田浩江將攜手維托利奧·維特利、周曉琳、謝爾蓋·阿爾塔莫諾夫等中外實力唱將,以強大陣容演繹這部飽含父女情深、和平向往的歌劇杰作。
指揮:鄭明勛
導演:伊利亞·莫申斯基
舞美設計/服裝設計:弗朗西斯科·齊托
燈光設計:韋尼喬·凱利
多媒體設計:塞爾喬·梅塔里
主演:
西蒙·波卡涅拉(男中音):維托利奧·維特利/普拉西多·多明戈
瑪麗婭·波卡涅拉(又名:阿梅莉婭·格里馬爾迪)(女高音):周曉琳/和慧
雅各布·費耶斯科(又名:安德烈·格里馬爾迪)(男低音):謝爾蓋·阿爾塔莫諾夫/田浩江
蓋布里耶利·阿多爾諾 (男高音):韓蓬/米哈伊爾·阿佳方諾夫
保羅·阿爾比亞尼(男中音):楊小勇/維琴佐·陶爾米納
彼耶得羅(男低音):張揚
弓弩手隊長(男高音):毛偉釗
阿梅麗婭的女傭(女中音):李欣桐/張心
曲目
序幕:“父親的哀傷”(費耶斯科,男低音詠嘆調)
這是威爾第歌劇中最重要的男低音詠嘆調。在序幕中,當保羅講述完有關瑪麗婭的故事后,廣場上的船工和水手紛紛退去,費耶斯科在一片陰郁的氣氛中登場。伴隨低音聲部粗糲的柱式和弦,全曲以A大調的3/4拍節奏進入。這首二部曲式的詠嘆調,前半部分展現了費耶斯科的悲憤,后半部則是對自身悲劇性命運的述說。此時,他那被囚禁的女兒瑪麗婭剛剛氣絕,身為父親的費耶斯科更是悲憤交加。此外,這首詠嘆調,也提示了他與主人公西蒙·波卡涅拉貫穿全劇的關系糾葛。
第一幕:“晨光中,星星與大海在微笑”(阿梅莉婭,女高音詠嘆調)
這是一首9/8和6/8拍節奏轉換具有法國風格的詠嘆調。在詠嘆調開始前,管弦樂團在以更加迅捷輕盈的步調模仿第一幕前奏曲中的“海景”片段。在晨曦與波光交錯的場面下,西蒙·波卡涅拉的女兒阿梅莉婭正在格里馬爾迪伯爵家的庭院翹首等待戀人阿多諾出現。此刻已是序幕后的25年,阿梅莉亞用隱晦的唱詞和略帶傷感的情緒,唱出她叵測的身世,同時作為一位地位卑微的孤兒,她也借助此曲表達了對愛情的憧憬和渴望:“我沒有忘記自己貧賤的家,但在這莊嚴的冷宮中,愛情在向我微笑!”此后,她以一段具有舞曲節奏的明快短歌,唱出其對阿多爾諾真摯的愛戀。
第一幕:“女兒啊,只叫這名字就心跳”(西蒙·波卡涅拉、阿梅莉婭,二重唱)
這首二重唱出現在全劇劇情最為重要的時刻:那就是西蒙·波卡涅拉終于與自己的女兒阿梅莉婭相遇并相認。原本,西蒙希望撮合阿梅莉婭與自己的親信保羅成婚,但通過阿梅莉婭對其身世的講述,西蒙驟然意識到,原來她就是其失散多年的女兒。父女二人在管弦樂噴薄出的狂喜音樂下緊緊相擁,彼此呼喚著對方。這之后,西蒙以爽朗的情緒唱出:“女兒啊,只叫這名字就心跳,天堂的大門仿佛對我敞開”。在4/4拍的節奏中,西蒙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二人的旋律交匯,同聲共吸,彼此交織,以感人肺腑的姿態唱出:“我們永遠秘而不宣的幸福,只有上天知道。”
第一幕:“平民、貴族啊!”(西蒙·波卡涅拉,男中音詠嘆調、重唱、合唱)
總督宮殿內的大議會廳,貴族和平民之間的紛爭即將釀成一場暴亂。此時作為執政官的西蒙·波卡涅拉挺身而出,在女兒阿梅莉婭的引導下,唱出了這首行板速度,威嚴而不失動情的詠嘆調。在其前半部分,充分體現出西蒙作為一位政治領袖的非凡魅力,孔武有力的歌聲制止了劍拔弩張的對抗者。之后,他又溫厚動情地演唱出:“我為你們哭泣,為和平的熱那亞海岸哭泣……我呼喚和平!我呼喚真愛!”。受其感召下的與會雙方終于平息怒火,阿梅莉婭唱出抒情的曲調,費耶斯科和阿多爾諾也加入其中,與合唱聲部并肩將樂曲引向成為一首和平贊歌,昭示了作曲家對國家統一與和平的祈福。
第二幕:“心中熊熊烈火燃燒”(阿多爾諾,男高音詠嘆調)
在西蒙·波卡涅拉的住所,其親信保羅透露出妄圖謀反的意圖,在策動費耶斯科未果后,便對阿多爾諾謊稱她的戀人阿梅莉婭被西蒙霸占。被蒙騙的阿多爾諾勃然大怒,唱出這首劇中唯一的男高音詠嘆調。此曲同樣以二部曲式構成,在弦樂宛如火舌般躥動的音型過后,先以快速、猛烈的表情唱出他的狂怒,并揚言將置西蒙于死地。但此后音樂情緒突然轉變,阿多爾諾陷入了懷疑和矛盾,在雙簧管的引導下,唱出一首祈求憐憫的挽歌,希冀上帝能夠保全阿梅莉婭的純潔。
第三幕:“我哭泣,只為通過你聽見了上天說的話”(費耶斯科、西蒙·波卡涅拉,二重唱)
叛亂已經被平息,在執政官的宮殿內,此刻這對保持了25年關系糾葛的翁婿終于化干戈為玉帛,將仇恨演變成彼此的憐憫。以廣板的速度,在弦樂深邃的三連音鋪陳下,費耶斯科唱出了意味深長的曲調,并以自責的口吻寬恕了西蒙,而后者則在不斷攀升的半音音階下,唱出“你的寬恕將成為我心靈的慰藉”,成就了威爾第歌劇中鮮有的男性角色間的感人互動。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