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運弓最佳用力涉及兩個方面問題探討
二胡運弓是日常練習中的基礎,即簡單又艱難,簡單的是一拉就能發音,但要把音拉好還真得花一番工夫。二胡運弓最佳用力大概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即力量高效傳遞與琴弦最佳振動。
一、力量高效傳遞
力量高效傳遞是指運弓中作用力能有效的用來推動琴弦振動。為了便于理解,我們把右手運弓用力簡單分為推拉琴弓左右運動力與貼弦力。這里只討論推拉琴弓左右運動力,貼弦力就不在這里討論。
很多老師教學生時都用魚尾的擺動狀態來形容右手的運動形式,這個比方非常貼切。魚尾擺動時能量是以波的形式高效傳遞,尾部就像一個有彈性的鞭子,當遵循了共振(是指系統受到激勵頻率與該系統的某階固有頻率相接近時,系統振幅顯著增大的現象)原理時,只較小的力量就可以使尾部充分擺動起來;當作高速擺動時,通過縮短擺動長度減少擺動質量來提高固有頻率,以滿足共振要求。
二胡運弓時右手要想達到這種狀態,手臂要求盡量放松,當然也不是完全放松,還得有一定力量讓小臂抬起,同時對弓桿還得施加一定的貼弦力,所以不能完全放松,即要充分放松又要保持一定彈性,右手以肩關節為著力點驅動大臂,大臂帶動小臂,相繼帶動手掌、手指充分擺動起來。當快速運弓時,著力點前移到肘關節,就能有效減少振動質量,從而提高共振頻率,即以肘關節為著力點驅動小臂,小臂相繼帶動手掌、手指擺動起來。顫弓時著力點再進一步前移到腕關節。同時手指對弓桿與弓毛施加適當的弦壓力,保證弓毛緊貼琴弦運行,這種弦壓力隨弓子部位與弓速變化靈活調整,很容易做到輕重有度,強弱自如。
如果右手某部位沒有放松,這種能量以波傳遞形式就會受阻,受阻點以下就會變成整體運動,在受阻點的地方還得額外提供運弓力量,拉琴時間一長這里就會酸痛。這是方法不當帶來的負作用。同時這力量不易受控,得到的不是圓潤飽滿的聲音,而是生猛虛噪之聲。當然緊張部位、程度不同,受影響的程度也不盡相同,從而形成各種各樣現象。
為簡化起見,這里只談及右手的運動形式,力度控制不在這里討論。
二、琴弦最佳振動條件
琴弦既有整體振動又有分段振動,琴弦除整體振動發出一個基本頻率音之外, 同時還有分段振動而發出若干比基本頻率音高的音來。所以弦的振動是由一個個的振動迭加形成的結果。這里為簡化起見,只討論整體振動的基本頻率。
二胡定弦一般為DA,則內弦空弦基頻為293.67Hz,外弦空弦基頻為440.00Hz,要想達到琴弦最佳振動,必須滿足琴弦簡諧振條件,即弓毛撥動琴弦的頻率與琴弦振動頻率同步。
在《二胡琴弦振動機理探討》一文中,論述了“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交替變換來彈拔琴弦”的過程,弓毛利用靜摩擦力拔動琴弦延弓毛同向運動,因靜摩擦力在一定弦壓力時是一定值,而弦隨著位移增大回彈力也隨之加大,當回彈力一旦大于靜摩擦力時,琴弦就會克服靜摩擦力轉為滑動摩擦進行回彈,當回彈的慣性不足以克服滑動摩擦力時,又會轉入靜摩擦狀態進行新一輪撥弦,這樣循環往復完成連續彈拔琴弦動作。
二胡這種特殊彈拔琴弦方式與其它彈拔樂器不同的是:二胡琴弦在每個振動周期撥動一次,而一般彈拔樂器琴弦撥動一次后自由振動若干個周期。
二胡聲音難以控制問題也就出現了,一般彈拔樂器琴弦撥動一次后自由振動,音質只受樂器自身特性的影響;二胡不但受樂器自身特性的影響,還會受到彈拔技術影響,主要反映在彈拔頻率與琴弦振動頻率能不能同步的問題。這個同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以是個很艱難的過程。學二胡得通過大量時間進行深入摸索體驗才能掌握這個技術。
二胡琴弦彈拔頻率與琴弦振動頻率同步具體表現在:弓毛的運行速度與琴弦振動位移速度保持一致。
如有效弓毛長680mm,內弦空弦頻率為293.67Hz,當琴弦振幅為0.5mm時,全弓的運行時間為
T=680÷293.67÷(0.5×2)=2.32(秒)
(其中2是指來回一個周期)
外弦空弦頻率為440.00Hz,當琴弦振幅為0.5mm時,全弓的運行時間為
T=680÷440.00÷(0.5×2)=1.55(秒)
外弦空弦頻率為440.00Hz,當琴弦振幅為0.1mm時,全弓的運行時間為
T=680÷440.00÷(0.1×2)=7.73(秒)
這里要達到琴弦振幅為0.5mm,必須有相應的弦壓力與之對應,至于弦壓力多大,因缺少測試條件未能深入。
通過上面簡單計算可以發現兩個規律,一是琴弦振幅相同時,隨頻率提高要求弓速相應加快;二是頻率相同時,弓子運行越快,琴弦振幅越大。其中還應涉及到弦壓力與弓速成正比關系嚴格搭配,才會收到理想的效果。
如二胡琴弦彈拔頻率與琴弦振動頻率不能保持同步,就會出現音干澀枯噪、空洞不實等系列問題。同一把二胡在老師手中拉音質很好聽,一到學生手中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主要就出在這問題上。
由于水平有限,觀點不一定正確,敬請指正。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南胡。是本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將二胡習用的絲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