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學院“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專場音樂會隆重舉辦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導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前赴后繼、艱苦奮戰,終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我們期望用我們自己的聲音、我們特有的形式來紀念這段歷史。經過近一個月的籌備,我校學生黨總支于2015年6月26日晚七時,在國音堂歌劇廳成功舉辦“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專場音樂會。學校黨委書記閆拓時、院長趙塔里木、黨委副書記韓立萍、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倪賽力、副院長景抒展、各系、部、處領導以及全體學生黨員、積極分子觀看了本場音樂會。
音樂會正式開始前,大家一同觀看了由學生黨總支剪輯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短片,短片一下子把大家拉回到那段歷史中。第一個節目是音樂學系學生合唱團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和《我們是工農子弟兵》,前者表現了抗日戰爭時期淪陷區人民的苦難,歌頌了中國人民為雪國恥不怕流血犧牲、大義凜然、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而后者則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對老百姓真摯、深厚的感情。《辛德勒的名單》是同名電影的經典配樂,尤以低音提琴版本的演繹最為凝重深情,管弦系王梓同學的演奏感情飽滿,讓人感受戰爭帶給人們的痛苦以及危難中人性的偉大,在場不少同學都留下了眼淚。
聲歌系同學帶來兩首詩朗誦作品《致南方》和《盟軍戰士墓園》,他們用深情的朗誦表達了對英雄的悼念和崇敬。抗日戰場上戰斗激烈、游擊隊員與敵人斗智斗勇,藝術管理系的手風琴二重奏《游擊隊之歌》形象地展現出游擊隊員昂揚的斗志和必勝的信念。音樂教育系的男聲四重唱《共和國之戀》唱出了對祖國母親的深沉的情感,很多觀眾都主動隨他們一起合唱起來。國樂系的笛子獨奏《小八路勇闖封鎖線》生動描繪了小八路騎馬送一份緊急情報、冒著炮火通過敵人的封鎖線等情節,歌頌了抗戰時期的少年英雄。管弦系的《肖斯塔柯維奇第八弦樂四重奏》體現了在法西斯的戰爭鐵蹄下猶太民族的無奈和對戰爭的恐懼,但音樂中也充滿對未來的希望,令人動容。
國樂系二胡專業的劉宇同學以嫻熟的技藝演奏了一曲《雪山魂塑》,樂曲刻畫了紅軍將士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是一曲緬懷和崇敬革命先烈們的頌歌,是一幅史詩般革命斗爭歷程的雕畫。聲歌系教授馬金泉老師為本場音樂會帶來了一首為大眾熟知的抗日救亡歌曲《嘉陵江上》,歌曲寄托了作者對失去的家園——東北三省的懷念,表達了對強占了自己家鄉的日本侵略者的切齒痛恨,對淪陷在敵人鐵蹄下的故鄉和親人的深切懷念,唱出了收復失地的決心。馬老師的演唱飽含深切的情感,引起場內經久不息的掌聲。
最后,聲歌系副主任董華教授演唱了《九兒》和《你是這樣的人》,把整場音樂會的氣氛推向了最高潮。《九兒》是根據莫言著名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紅高粱》的片尾曲,歌詞雖然只有簡單的幾句,但句句包含深情,突出了"九兒"這位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勞苦人民的典型代表;《你是這樣的人》融合了西洋歌劇、音樂劇和流行歌曲的諸多元素,樸實、動人,情感含蓄、深沉,令人蕩氣回腸。最后,整場音樂會在全場齊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旋律中圓滿結束。
為了營造紀念氛圍、增強大家的感悟和認識,學生黨總支在這場音樂會的整體設計上也采用了多種形式。例如在音樂廳進場處設計了紀念留言板,請所有參加音樂會的師生留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另外,成立了音樂會的采訪隊,對當天參加活動的領導老師、臺前幕后的演職人員、觀看演出的黨員和積極分子進行采訪,用鏡頭記錄大家對“抗戰勝利70周年”的感想。
音樂會結束后,領導老師們走上舞臺與所有演職人員親切握手交談并合影留念,校領導高度肯定了學生黨總支組織的這次紀念活動,認為節目水平高、質量高同時富有教育意義,音樂會緊扣紀念主題,同時能夠引發大家的思考,希望借這次紀念音樂會激發我校師生愛國、愛校的情懷,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為學校內涵發展注入精神動力。
“大難興邦,百折不撓,力挽長弓終落日;中華圓夢,千辛無悔,豪舒壯翼正翀天。”歷史的苦難已經結束,但我們不應該忘記歷史,每一名國音人都義務追尋先輩們的足跡,奮發圖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