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藝術教育中的主要問題及解決策略
藝術教育對于立德樹人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2014年1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教體藝[2014]1號),就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提出13條具體意見,中小學校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但筆者在從事中小學藝術教育和藝術師資培訓、幫助多所學校進行藝術教育規劃的過程中,感到藝術教育依然是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節,藝術師資隊伍、藝術教育理念、藝術教育實踐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
一、中小學藝術教育中的主要問題
1.各方力量對學校藝術教育重視依然不夠
目前,在許多中小學管理者、主科教師、家長乃至部分藝術教師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重視主科輕視副科”的意識。許多人認為,讓學生學好文化課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藝術課就是讓孩子輕松一下。這樣一來,藝術課程不受重視、藝術教育邊緣化、學校藝術活動形式單一且水平不高就成為必然結果。
2.藝術教師數量不足、業務“不鉆”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中小學藝術師資不足現象普遍存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班級數與藝術教師的配比是:小學音樂為1∶0.16,小學美術為1∶0.14;初中音樂、初中美術均為1∶0.10,高中音樂、高中美術參照初中的標準執行。但目前在相當一部分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師生比不達標,全校只有一兩位藝術教師的情況依然存在。
“不鉆”,指教師對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不夠重視,仍然存在“鐵飯碗”意識。當前藝術師資中,來自師范院校藝術教育專業的較少,來自藝術類專業院校的較多。這些教師藝術專業基本功好、專業技能強,但教育理論基礎薄弱;舞臺實踐多,但講臺實踐少甚至沒有。有些藝術教師擁有公辦學校教師編制后,開始不思進取,不俯下身去鉆研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藝術學習與生命成長的關系關注不多。
3.藝術教學環境布設和設備配置不當
其一,在校園環境建設中,藝術表現形式運用不當。有些學校裝修得富麗堂皇,有些學?此坪苡小八囆g范兒”,實則缺少兒童氣息,缺少教育味道,難以發揮藝術教育的功能。如有的小學,以冷靜沉穩的色彩作為校園主色調,選用某些古典風格的教學用具,試圖營造古樸厚重的傳統文化藝術氛圍,但實際上孩子們進校后感覺很壓抑,教學設備使用起來也不舒服。有些學校在某些場合選用低沉舒緩的音樂,與兒童的心理接受傾向不一致。
其二,藝術教學設備配置不足、不當。許多學校的音樂教室都只有鋼琴、電子琴、座椅、名人畫像;美術教室的墻壁上,也只是懸掛幾張名畫。還有些學校雖然購置了豐富的藝術教學設備,但在購置時沒有做好充分的調研,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年齡、接受能力等基本情況考慮不夠,使許多設備處于閑置狀態。
4.學校藝術教育教學水平亟待提升
其一,藝術課程開課方式單一。許多學校僅僅遵照教委規定開設音樂、美術、書法三門藝術課(小三門),沒有開設影視鑒賞、韻律舞蹈、藝術體操等拓展性課程。美術課仍以傳統授課方式為主,如簡單地指定物品讓學生繪畫,而不是根據學生的興趣科學靈活地安排教學。音樂課雖然內容和形式上已經相對豐富,但學生的學習形式仍然具有被動性和“低水平重復性”。
其二,學科教學功利性較強。教師只是機械地完成教學任務,不研究藝術教育的文化價值與生命價值。如音樂教學只是教會學生唱歌、傳授一些音樂知識;美術教學只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配色方法等“規定動作”。教師對如何將藝術教育從技能練習層面提升到綜合素養形成方面探索不多。
其三,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有待規范。例如:有些藝術教師崇尚“藝術家氣質”,個別言行不拘小節,給處于價值觀形成期的學生帶來觀念沖突。有些教師身上依然存在語言暴力或冷暴力現象,“閉嘴”“出去”“不要小臉”“丟人”等負面甚至帶有侮辱性的語言時有出現。
二、中小學藝術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分析
中小學藝術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比較復雜,既有社會發展環境、教育體制、應試教育觀念等外在原因,也有學校管理和藝術教師自身的原因,其中以下幾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視。
1.學校領導層自身藝術修養不足、觀念落后
相當一部分中小學校長自身藝術修養不高,對藝術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嚴重不足,引導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能力有限。因此,盡管教育部出臺了《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也規定了應當保證藝術師資和藝術課程的開設,但一些學校的執行力度依然不夠,文化課“挪用”藝術課時的現象屢見不鮮。許多學校即便辦學經費充足,也無意投入到藝術教育上。
2.藝術教師來源渠道與教育教學能力提升渠道有限
其一,教師來源渠道較為單一。藝術教師多半是在高等師范院;驅I藝術院校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工作。與社會藝術教育機構的教師相比,這些教師基本沒有經過殘酷的市場競爭的考驗,在溝通藝術、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藝術活動的設計組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欠缺。
其二,教師在職培訓機會不多。雖然我國已將教師培訓作為教師能力與水平提升的重要平臺,但對藝術教師的在職培訓還有待加強,F有培訓對學員的個性化需求關注相當有限。
其三,專業上升渠道狹窄。最明顯的問題體現在教師職稱評定上。藝術學科屬于“小學科”,藝術教師職稱評定的難度遠遠大于其他學科的教師。一系列因職稱評定而引發的學術造假、排隊等候、特色定制等問題嚴重影響藝術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3.社會評價與家長教育觀念的制約
許多家長未充分認識到藝術教育對開啟孩子智慧與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有些家長在校外為學生報各種藝術培訓班,目的之一是為孩子升學做準備。但現在教育部已取締了藝術特長生加分的制度,許多地區對藝術特長生的招生名額也在逐年減少,這使得校外藝術教育的高利害性日漸消失,與此相應,一些家長對校內藝術教育的熱情也日漸降低。同時,沒有讓孩子接受校外藝術教育的家長,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文化課上,認為藝術教育可有可無。
三、中小學藝術教育問題的解決策略
1.重視頂層設計,促進學校藝術教育的健康開展
學校領導應充分意識到藝術教育的獨特價值,從制度層面整體推進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如學校應制定長遠的藝術教育實施方案和各種藝術教育工作計劃等。
2.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藝術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學校既要選聘優秀師范院校畢業生,也要打通社會人員入職的渠道,吸納高水平的專業人員進入藝術教育隊伍。其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高藝術教師在職研修質量。如聘請校外藝術專家來校授課,讓藝術教師拜藝術家為師;組織跨區、跨校的專門的教研活動。再次,要積極支持藝術教師在職深造。
3.開發藝術課程資源,改進藝術教學策略
其一,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科學性與針對性。校本課程開發要做到傳承性與興趣性相結合。如音樂領域要涉獵孩子喜歡的一些校外的健康音樂,讓校外音樂與校內音樂教學有機結合。如可以開設音樂劇、地方戲曲、戲劇表演、舞蹈、藝術體操、名作鑒賞等拓展性課程。
其二,研究學生藝術學習心理,優化教學方式。如中學美術內容中有素描教學,學生對此往往會感覺枯燥乏味。但教師如果引導學生“畫出你心中最美的人”,可能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三,努力為每個孩子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方案。現在的學生多數都具有學習藝術的經歷,教師應對每個孩子及其家庭有充分了解,與家長聯合制定學生的藝術培養計劃。
4.完善教學設備與環境建設
其一,加大投入。首先,進行本校藝術設備的購置。其次,科學利用跨區跨校的藝術資源。學?陕撓瞪鐓^、校外培訓機構、其他學校,實現資源共享,讓學生有更多選擇學習的機會和空間。
其二,藝術教育教學環境布設要有創意。藝術教學環境設計要緊緊抓住兩個核心要素:學生風采和教師風采。風采包括其作品、榮譽、感人的故事。如日本東京藝術學院最吸引學生的是走廊里的各類書籍、學生獲得的榮譽照片、學生和教師創作的背景音樂及社會重要藝術類刊物等。藝術教育教學環境布設應該體現文化味和兒童味,傳統文化與當下風采相結合。可按照動靜結合的思路進行設計。動,可用師生成長視頻、名人名曲、師生自創的優秀作品、人生哲理名言、主題定期更換等;靜,要關注校園環境、教室環境、走廊環境、衛生間環境等。
5.建立有效的學校藝術教育評價機制
建立本校藝術教育評價機制的目的,是促進藝術教育的規范化、制度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評價要以學生參與度、學生的社會實踐以及作品或成果的社會影響等為重要參考依據。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