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小學合唱團給觀眾的印象總是天籟的童聲、整齊的服飾還有孩子們稚嫩可愛的臉龐。排練中,小學合唱團因為人數眾多、孩子年齡偏小、團員年齡跨度大等特點,在專業技能訓練之外還存在著無數零星瑣碎的問題,需要老師在管理上多加用心。北京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藝術老師郭艷婷,就為我們講述了合唱團孩子訓練過程中老師們共同積累的“小竅門”。
梯隊打基礎
中午12點,在結束上午的課程之后,中關村第一小學“九點陽光”合唱團的孩子們會集合到學校的報告廳進行排練。100多名7到12歲的孩子根據年齡段分組組合成聲部,在聲樂教育家張世嶸的指導下進行聲音的基礎訓練,這是合唱團每次訓練的必修課,先是音準、音色、節奏等基礎練習,之后才是歌曲練習。郭老師告訴筆者,小學合唱團的團員跨度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可分為兩到三組進行梯隊訓練,一到二年級作為低年級組,三四年級作為中年級組,五六年級作為高年級組。在訓練過程中,合唱團還會采取“小老師帶小學生”的方法,讓年齡偏大、專業技能較好的孩子帶一名“小學生”,讓初學的、年齡較小的孩子們坐在他們旁邊,聆聽并模仿哥哥姐姐的演唱,哥哥姐姐還會告訴自己帶的“小學生”如何更快記譜,如何聽懂并遵守老師的指示,這個方法訓練下,低年級的孩子們進入角色和進步都很快。
在一小的合唱團里,梯隊的劃分不是以年齡作為絕對標準的。訓練一段時間之后,孩子們開始呈現出不同的水平,這時候的訓練需要老師打破年齡段進行,水平較高的孩子可以演唱難度較大的歌曲,水平稍差的孩子可以先演唱一些簡單歌曲,進行和聲、音準、音色以及合作意識的訓練。郭老師提醒說,因為小學階段的孩子們各方面的成長變化都較大,老師要在作品演唱的過程中觀察孩子的狀態,根據孩子的狀態不斷進行調整,并不是某一個孩子一直演唱一個聲部。在排練中經常會遇到一部分孩子情況不是很穩定的狀況,比如有的孩子一開始狀態很好,排練一段時間狀態可能會有所下降;有的孩子一開始先天條件不是很好,音色音準或節奏某一方面稍欠缺,但課下很用功練習,進步很快,這時老師就要適時調整孩子們所在的聲部,以便更好呈現整首曲目。
好習慣,細節養
在合唱團訓練過程中,不僅有大量的聲音基礎訓練,老師還引領孩子們進行中外名曲的欣賞,培養孩子們對合唱團“好聲音”的感性認識。郭老師說,孩子們年齡還小,感性的認知要比老師一味灌輸效果更好。郭老師介紹說,合唱團作為學校藝術社團之一,是學校藝術與審美課程的一項,強調孩子的自主發展性,培養孩子們在排練、學習中的好習慣和健全人格,不完全只是強調專業性。排練過程中,她會提醒孩子們在譜子上做好筆記,經過實踐發現,孩子們養成做筆記的習慣,可以幫助他們消化當天排練的內容,而且提醒他們演唱中要注意的地方。小學階段低年級的孩子由于自制力還需要逐步培養,排練過程中難免會有好動、說話的情形出現。郭老師會在排練之后和孩子們強調排練的要求:不要遲到,不輕易請假,學會安靜聆聽、記筆記,這些小細節還與合唱團的淘汰準入機制掛鉤。每次排練之后,孩子們都會微笑著和老師道別,其實應答一百多個孩子的“再見”對于老師而言并不輕松,但老師們每次都堅持!芭囵B良好的排練習慣,可以影響到孩子們排練的效果,而且好習慣對孩子們的影響是一生的。”郭老師堅定地說。
與外界的交流也是小學合唱團飛快進步的方法,近期美國耶魯大學“生命之泉”合唱團到訪中關村一小,在和他們交流、合唱中,人與人之間的配合給孩子們很大啟發,一曲《友誼地久天長》拉近雙方距離,讓他們用心感受不受語言和國界限制的合唱藝術這種表現形式,真正能夠心與心的溝通,孩子們還即興與這些來自異國名校的大伙伴們合作了一曲《you rise me up》。 音樂周報 陳茴茴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