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11日晚,音樂圈的很多人都在等待著來自柏林愛樂樂團的選舉消息——誰來接任西蒙·拉特的首席指揮席位。有些微信訂閱號甚至信誓旦旦地用“重磅新聞”貼出了選舉結果:“安德里斯·尼爾森當選柏林愛樂首席指揮。”不想,一個小時后,發布方刪除了原貼。北京時間5月12日上午,柏林愛樂官方網站發布了這樣一則消息:“No desicion yet on successor to Simon Rattle, no result following election for new chief conductor.”(西蒙拉特繼任人選尚無定論。新首席指揮職位選舉無結果)繼任人選難產了!
信以為真的謠傳
別看柏林離北京那么遠,中國音樂圈卻也將柏林愛樂繼任人選當作了一件“頭等大事”。
最烏龍的是,那個發出“尼爾森當選重磅消息”的微信,原本是一位音樂家的“玩笑”,最終卻導致國內國外相關圈內人爭相以訛傳訛,直到柏林愛樂官方網站正式對外發布辟謠消息:“No news on the election of the chief conductor yet-disregard rumourst we will keep you post.”(勿信傳言,首席指揮選舉尚無結果。)隨后,等待了數個小時且充滿期盼和鬧劇感的這場訛傳才算消停。
如此這般,還是有不少圈里人為苦苦等待一夜而憤憤不平,于是繼續惡搞:估計今天選不出來,明天也不會有結果,可能要等一年了。
現實情況是:124位柏林愛樂樂團成員們在周一(5月11日)按照不記名投票形式,選舉下任首席指揮。票選結果原本預定于當地時間周一下午2時公布,但直至周一晚間,投票結果都沒有出爐跡象。
樂團發言人曾多次推遲公布新首席指揮當選人的時間。盡管樂團董事里彼得·里格爾鮑爾在出現了這一出乎意料的情況后強調,相關討論是在“友善和誠意合作的氛圍”下進行的,但投票結果不斷推遲和最終無果卻顯示出,樂團成員意見分歧嚴重,對樂團未來方向看法的不同。里格爾鮑爾本人也談到樂團成員們有著“原則性的不同立場”。他透露,在當天的討論中,人們提到了很多名字:“我們當然有著一連串候選人,他們進入了末輪名單,并將繼續被討論!
盡管選舉地點此前保密,但是嗅覺靈敏的媒體記者好幾個小時前就已在外守候,等待公布選舉結果。廣受矚目的選舉過程結束后,柏林愛樂發言人通過網站媒體和社交媒體通報了這一信息。
民主的任性選擇
扛著“旗艦”大旗的柏林愛樂,除了擁有歷史上最犀利的幾位帝王指揮大師如:富特文格勒、卡拉揚、阿巴多之外,還以它獨一無二的民主選舉制度而聞名,其高度自治的選舉機制讓這一職位的榮譽更加光彩:
1989年10月8日,120名享有投票權的柏林愛樂樂團演奏員,在西柏林住宅區的一處地點舉行秘密投票。當時現場由樂師提名并投票產生了八名候選人,其中有洛林·馬澤爾、詹姆斯·列文、里卡多·穆蒂、丹尼爾·巴倫伯伊姆、伯納德·海丁克、祖賓·梅塔、卡洛斯·克萊伯和克勞迪奧·阿巴多。當阿巴多最終勝出之后,樂團直接給阿巴多打了一個電話告知他任命事宜,阿巴多欣然受命。任命結果雖然看似一帆風順,但其實投票之前無論是媒體還是樂團,都經過了一場不平凡的角逐和衡量。
然而這一次,如何在互聯網多媒體時代,找到一個能為柏林愛樂未來道路找到新坐標的總監?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選舉難產看似偶然,其實也在意料之中。根據選舉流程,參加選舉的音樂家共有124人享有投票權。他們將在現場給出提名名單,候選人的結果根據選票多少決定。只有超過半數的候選人才能被選上,并會當場給他致電通知任命情況。如果沒有產生超過半數的人選,或者在電話中被對方回絕,樂團音樂家們必須根據第一輪投票的候選名單,擇期舉行第二輪投票直到選出總監為止。根據以往慣例,下任總監必須有之前指揮過柏林愛樂樂團的經歷。上任之后的總監,也不能同時擔任其他樂團或歌劇院的總監一職。
尼爾森PS蒂勒曼
2013年初,自拉特對外宣布2018年卸任音樂總監一職開始,業界有關柏林愛樂未來總監人選可能性的揣測便不絕于耳。
誰是最有資格揮舞德奧古典音樂傳統大旗且血液正宗的日耳曼指揮家?未來柏林愛樂的人選是傾向于老牌傳統還是改革派的新銳?
根據柏林愛樂歷任總監接任時的年齡對比名單,可以看出老派指揮家應該不在選舉名單之列:富特文格勒36歲時接任,卡拉揚47歲時接任,阿巴多56歲時接任,拉特47歲時接任。屈指算來,阿巴多稱得上是接任柏林愛樂最老的指揮家。在當今頗有全球影響力且有可能在2018年入主柏林愛樂的指揮家中,蒂勒曼59歲,巴倫博伊姆76歲,伊凡·費舍爾67歲,捷杰耶夫65歲。團成員們會挑選出哪一位后繼人?除此之外,馬利斯·揚松斯、安德里斯·尼爾森和委內瑞拉人古斯塔沃·杜達梅爾均屬熱門人選。
外界揣測,上述人選中,從年齡優勢和藝術造詣兩方面衡量,最有可能接棒拉特的似乎為蒂勒曼和36歲的尼爾森。
蒂勒曼沉穩、大氣凝重的演藝風格,最吻合德國業界老派的口味。然而,從拓展觀眾群和古典音樂市場的角度來看,老派的蒂勒曼未必是最好的選擇。年輕、富于魅力和親和力的安德里斯·尼爾森現任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他曾頻繁作為客座指揮在柏林獻藝,引人矚目。在對柏林的音樂會觀眾所作的一項民意調查中,他是熱門人選。如同當年的拉特那樣,他也曾任伯明翰城市交響樂團指揮。
因此,外界有關尼爾森接任拉特的傳言未必是空穴來風。畢竟,除了看重傳統之外,柏林愛樂似乎更加看重其社會影響力和古典音樂的市場號召力。當年柏林愛樂董事會選擇更具市場拓展眼光的卡拉揚而放棄精益求精的切利比達凱,選擇激情四射的開拓型拉特而放棄名聲大噪的巴倫博伊姆,均可看出其董事會更注重開拓型的總監而絕非保守的老套風格。
黑馬定律
5月10日,英國評論家邁克爾·亨德森在《每日電訊》撰文《如今的柏林愛樂不會消!分赋,盡管從傳統角度上來看蒂勒曼看似最像卡拉揚的后裔,但是蒂勒曼需要面對這樣的事實:“如今的柏林愛樂是:一個樂團,124人,四種宗教。從1922到1989年樂團的發展歷史來看,民主選舉從啟用意大利指揮家阿巴多和1999年任用西蒙·拉特起,族裔血脈主宰選舉的概念就已成為過去。”那么,如今掛職波士頓的尼爾森就是最佳人選嗎?
這位英國評論家認為,柏林愛樂這次總監人選很有可能會是一匹黑馬。因為除了擁有年齡、曲目量、業界號召力等優勢的尼爾森之外,柏林愛樂的音樂家或許更看重未來總監可否在5年之內,持續地為柏林愛樂做出貢獻。剛剛接任波士頓交響樂團總監職位和同樣受命伯明翰城市樂團首席指揮的尼爾森,未必就能百分百全身心投入到柏林愛樂未來發展的規劃中。
很明顯,柏林愛樂樂團要的不僅是總監,更是一名首席指揮,一個能夠接手音樂廳和擔當起柏林愛樂所有藝術家和管理人員在內的整個機構重任的總監。對于可以行使自由選舉這樣一個全球獨一無二特權的樂團成員而言,柏林愛樂的未來也是每一位成員的未來。這個重任是獨一無二的。
或許在沒有找到最終理想人選之前,柏林愛樂也并不急著讓人來接替尚未打點行裝的拉特。在最后3年的任期內,拉特和柏林愛樂還有著宏大的計劃:僅下一個樂季,就有64臺音樂會和10場歌劇演出。此外,柏林愛樂樂團的樂手們還將重新排練貝多芬的全部9首交響樂,并做全球巡回演出。
目前,柏林愛樂正擬就一份候選人的短名單。樂團理事會成員克諾策爾解釋說,擬定這樣的名單是為避免把面鋪得太寬,有助于大家磋商、討論。只有當某一位候選人獲明顯多數后,遴選程序方告結束,并直接通知當選人,當選人將表明態度:接受還是拒絕。至少在2017年這個過渡年份,西蒙·拉特還得在柏林留下一個曲目庫。在此之后,拉特也將繼續擔任柏林愛樂樂團的客座指揮。
自1882年成立以來,每一位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都是業界的“大塊頭”。無論未來誰是柏林愛樂總監權杖的新主,當選者都將腳踏在繼承柏林愛樂傳統和開拓未來古典音樂疆域的巨大足跡上。(音樂周報 李瑾)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