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音樂周報》上看到一篇關于鋼琴啟蒙教材現狀的文章,文中敏感地觸碰了“湯拜車”在中國鋼琴教育中的地位,并列舉出它們用于教學的不利因素,強調了教學需要“革新”來豐富。首先必須承認,這位作者敢于挑戰在中國存在超越60余年的“湯拜車”體系,是需要足夠勇氣的。因為,它們依然是當今最權威的教材,哪一位鋼琴老師敢輕易脫離?這早已是根深蒂固的“傳統”了。所以,在發出這一份挑戰的同時,是否可以思考另一個問題——“湯拜車”為何存在了那么久,且永不見衰落?
想當年,來自美國的“湯普森”闖入中國后,仿佛是在拜厄傳統教材的基礎上增添了幾番童趣的色彩。這套后來被尊稱為大湯、小湯的教材風靡中國,成為了鋼琴入門的“試金石”。雖然目前也有如快樂鋼琴、巴斯蒂安、《孩子們的拜厄》等新理念教材進入市場,但使用者依然比重不高。小湯的成功,其實正是它先入為主所取得的優勢,這是很難再被顛覆的。
而拜厄,成功扮演了湯普森與車爾尼的“左右手”,這套1850年問世的教材,流傳至今已160余年,時間證明了一切。拜厄也成為“湯拜車”中重要的一環,是從啟蒙到掌握初級鋼琴演奏的橋梁。許多鋼琴老師傾向于用拜厄作為幼兒施教的主軸,正是因為它有中庸之道的一面。選擇拜厄,不容易讓初學者走彎路,較為穩妥。老師再結合小湯童趣的一面去使用,孩子也容易接受,何樂而不為呢?根據學琴進度的不同,拜厄可直接過渡到車爾尼,也可兩者共用,繼續學琴的歷程。
很顯然,“湯拜車”的序列組合仿佛就是“無縫連接”。其根本,沒有什么不妥之處,更關鍵在于它很實用,適合不同層次的老師去實踐,既保險、又可靠。所以,“湯拜車”存在那么久必然是多重因素所造成的,想去徹底顛覆恐怕是吃力不討好。
然而,如今的孩子學琴又與以往大為不同,他們學業繁重常是多線作戰。由于時間短缺,必須用效率更高的教學方式讓孩子不與鋼琴產生距離。這并不是使用多“偉大”的教材即可解決的問題,也從來沒有哪本教程是真正合理、又完美無缺的。當下最重要之事,是如何合理分配運用教材。
就拿車爾尼為例,無論是599,還是299練習曲,首先要明確它們就是為練習鋼琴技巧而服務的。通過這些練習曲,可以熟練掌握跑動、琶音、大跳、八度等演奏技巧。在實際演奏中,車爾尼所排列的音符順序更適合手指機能的訓練。雖然機械,卻貨真價實,它們本身就是為能演奏更多古典作品而準備的。不少老師抱怨其乏味、無趣,旋律感差。但請千萬記住“抱怨”不等于要去“否認”,任何人都無權去質疑車爾尼的偉大!沒有他,哪來李斯特與萊謝蒂茨基?
更何況,車爾尼也未必不會寫旋律,要知道他寫了八百多部鋼琴作品,包括變奏曲、奏鳴曲、幻想曲等。如深入他的作品,可以發現另一套幾乎很少被征用的《沙龍練習曲》,編號756。其中的慢速作品,旋律出奇的美妙。但是,市面上未見出售。不過,車爾尼的弟子斯蒂芬·海勒譜寫了諸多旋律優美的練習曲,如著名的《25首旋律化鋼琴練習曲》,非常適合與車爾尼搭配使用。通過車爾尼來練習手指機能,通過海勒可以豐富旋律,這樣又再一次鞏固了演奏技巧。尤其是琴童,更加傾向去接受具象、生動的音樂題材。這兩位音樂家本身就是師徒關系,融合在一起會更適用于教學。期望在不久的將來,或許會出現一本“車海”混編的優秀教材。
類似這樣的搭配組合,其實還有許多。如果老師的資質夠硬,就能通過推敲為鋼琴教學做“配菜”,讓學生得到均衡的營養。然而,“湯拜車”依然會延續下去,這本身就是一種組合,也一直被人所接受。一種風潮的形成,終究是市場所決定的。不過在“湯拜車”的基礎上,如加以改善,融入更多如海勒這樣優秀的教材,會事半功倍。只要有顯著的教學效果,就會被傳播開來,成為新的排序。教學,一步一個腳印永遠是硬道理,我們為鋼琴教學做出的每一次努力,都是為了更好的未來。容不得輕易去顛覆所有。所以,請尊重傳統,再談革新。(音樂周報)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