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位于北京市西城區的一棟樓房粉刷外墻,小偷順著腳手架爬到頂層入室盜竊。被偷的正是東方歌舞團樂隊首席、國家一級演奏員、板胡演奏家季節季節存放樂器的小屋子。小偷拿走了三臺名貴的膠片相機,而真正值錢的樂器一件沒動。“要是小偷懂點行我可就慘了。”季節說,“收藏樂器有兩個條件,一個是你得懂點,二是得有癮。”
走到哪淘到哪
季節這些值錢的樂器都是他一點一點從舊貨店里淘來的。別看是舊貨店,里面卻有不少好樂器,而且是天然材料制成的樂器,木頭啊、竹子啊、皮革啊。見了這些,季節就激動得“血壓頓時三百”。季節在美國最得意的收獲是一面全皮包的非洲鼓。店員剛一上貨,就被眼尖的季節看上,抱在懷里不撒手了。
季節全球海淘的“毛病”不是一兩天了,演出、旅游,無論去哪,季節都往舊貨店跑。2004年,東方歌舞團赴日本演出。演出結束,全團來到沖繩那霸市游覽。大家逛商業街,季節卻一個人鉆進了一家漁民開的二手店,店里商品琳瑯滿目,季節心里樂開花。當時時間已經不多,季節一眼看到角落里擺著的一個破塑料袋,里面蒙著個黑家伙,敏感的他馬上意識到這是樂器,“我拿過來一看,單簧管!”掏出一直戴在身上的放大鏡仔細看,“英格蘭、倫敦,原裝的。”距離集合時間還有幾分鐘,慌忙間季節還不忘砍價,“How much?”“4000”“2000”“3000”成交。自知撿到漏的季節打包時手都是抖的,在最后一刻趕回集合地點。季節拿回來后才細細打量,英國原產老牌單簧管,用料講究,頂級烏木摸起來就像嬰兒的皮膚一樣,讓他愛不釋手。
煙袋桿做成極品胡琴
因為工作的原因,季節最愛的還是胡琴。說到胡琴,他收藏的珍品可太多了,其中一把煙袋桿胡琴讓季節對自己的奇思妙想很是得意。
這只做胡琴的煙袋桿,是15年前季節在北京亮馬收藏市場發現的。因為太喜歡了,季節跟老板砍價時,一激動說漏了要做樂器,于是老板堅決不讓價,前前后后去了三趟還是照原價800塊錢拿下了。得著這寶貝,季節興沖沖地給制琴大師許學慈打電話,沒想到許老爺子聽后,直接回絕:“煙袋桿的不做。”原來,做胡琴要在桿上燙軸眼,許師傅曾經把別人拿來的料燙炸過,遭到了對方埋怨。得知原委后,季節也爽快:“炸了算我的。”季節把煙袋桿拿到許師傅那,許師傅一瞧,只見包漿油紅锃亮,就像上了清漆,見多識廣的老爺子并不相信這是塊貨真價實的好料,但已經應了,還是把料留下了。制作胡琴時,刨料濺出的沫子讓許師傅徹底相信這真是根干透了的老竹子。
等季節取琴的時候,許老爺子告訴他:“誰來我這都問這件樂器,色兒(成色)好。”許師傅制琴技藝高超,音也調得漂亮,立馬有人出價8000塊錢要收,“多少錢也不賣,太喜歡了。”季節說。這把胡琴的成功讓季節信心備增,隨后他又做了幾把老煙袋桿胡琴,都很成功。
老筒子結緣識音人
幾年前,在北京舊貨市場的一家店里季節看見一個老筒子的胡琴,季節問價,老板手頭正忙,頭都沒抬開價100,季節按照慣常先砍下一半,“50。”老板不同意,季節開始挑毛病,“你這筒子這有點不圓。”老板放下手中的事,過來一看,說,“對不住,不賣。”季節當時就感覺腦袋嗡的一下,“為什么不賣?”老板說這是早年間胡琴制作大師史善鵬的筒子,季節詢價的時候沒留意。聽后,季節腸子都悔青了。
雖然出師不利,但季節并沒有放棄,他隔三差五就會來這家店逛。有一次,季節從國外演出回來,拿演出錄像給老板看,老板看得特別激動,沒想到成天在自己店里轉悠的季老師是位藝術家。而且這位藝術家對筒子也實在癡迷,每次進店里都要看一眼。
一年后的一天,季節又來到這個店,老板喊住他,“筒子你拿走,擱我這也沒用,我送你。”原來史善鵬后人曾來看過這個筒子,說真是老爺子的東西,囑咐留好了,老板看到季節是真喜歡這個筒子,又是行家,于是終于決定送給他。季節太感動了,這筒子對于他比金子還寶貴,因為金子有價,而這筒子可遇不可求。
季節得到筒子,立馬找著名制琴師修復制造,重新組裝成胡琴。老物件制成的琴,拉著有老味兒,這味道只有懂琴的人能聽出來。季節攢琴不是為升值、倒賣,而是愛不釋手地養著。“琴要有人經常拉著才行,不用會壞。”在地攤上擺著的不起眼的東西,被季節淘回來了,攢成樂器,登臺演出,這比樂器升值多少倍更讓他有成就感。(音樂周報 盧旸)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南胡。是本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將二胡習用的絲弦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