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音樂市場。”4月24日,在主題為“共識·共商·共贏”的世界知識產權日宣傳周主題活動暨第五屆北京音樂版權保護與產業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達成這樣的共識。《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從論壇上了解到,國家版權局、北京市版權局今年將重點打擊互聯網音樂領域的侵權盜版,推動互聯網音樂付費。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音樂網民人數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下載音樂作品次數最多的國家。根據本次論壇披露的數字,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互聯網音樂用戶已達4.78億,未來2~3年,音樂網民數量將突破6億。現在中國的音樂網民每天通過互聯網下載音樂達2億次,未來2~3年,全年音樂下載數量將超過1000億次。同時,中國互聯網音樂付費市場規模將超過100億元。
“雖然目前中國互聯網音樂產業的收入僅約4億元,但是一旦互聯網音樂付費全面啟動,一年左右時間將會產生1億付費用戶,形成超過100億元的市場規模。”首都版權產業聯盟常務副秘書長宣宏量如是說。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副司長李承武在致辭中表示,音樂版權保護是今年“劍網”行動的重要內容,國家版權局將擴大監管范圍,把傳播音樂的大型網站網盤云服務等新型網絡服務平臺以及傳播音樂的主要APP納入監管范圍,切實加強包括音樂作品在內的重點作品版權預警保護工作,強化約談、預警、公開通報等監管手段;進一步完善長效機制,充實音樂作品授權信息庫,推動權利人與網站建立版權保護合作機制。
“付費下載是音樂產業起死回生的唯一模式。”北京市版權局副局長王野霏在主題演講中表示,目前,中國互聯網音樂產業的整體版權保護意識普遍加強,大家對互聯網音樂產業商業模式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共識。音樂網站不斷加大版權投入,正版音樂曲庫已經形成產業規模,如今音樂網站既是渠道方,也是版權方。北京市版權局今年將積極促成建立互聯網音樂付費的行業規范,支持正版音樂曲庫的完善和專業曲庫的建設,啟動打擊網絡數字音樂侵權的專項行動。
海洋音樂集團總裁謝國民認為,中國互聯網音樂產業具有音樂版權高度分散、渠道集中、用戶量巨大等特點。他現場列舉了最近兩年互聯網音樂產業出現的幾個顯著變化:一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代替PC成為最主要的音樂終端,音樂分發更加可管可控;二是音樂版權高度集中,使得版權方維權更加有力;三是內容方與渠道方融合,海洋集團、騰訊、阿里巴巴三大互聯網音樂集團,擁有超過70%的音樂曲庫、70%的音樂用戶,產業話語權空前強大。
在論壇對話環節,來自唱片公司、音樂版權公司、音樂網站的代表和詞曲作者、音樂網民就互聯網音樂付費模式、付費標準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