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8日上午,臺灣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林谷芳先生在我院演奏廳舉辦了題為“中國音樂的人文回歸”講座。民樂系副系主任章紅艷主持并代表學校致歡迎辭,民樂系主任于紅梅、胡志厚教授等一同出席了本次活動。
首先,林谷芳先生介紹自己在本職上是一個禪宗的行者,從廣義的方面來講則是一個人文行者。他關注隱藏于每個民族、每種文化行走著不同道路情狀背后的緣起;他想看清自己的存在價值,也能夠尊重別人存在的價值,即他不會自卑至只以強勢文化的價值為歸依,也不會因為自己站在幾千年文化的基礎上而率意地品評其他文化。因此,他今天特別強調——藝術原來就是一種人文,藝術不只是藝術,它有一個背景的存在,這個背景跟一個民族、一個文化、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生命觀是息息相關的。
其次,林谷芳先生談到了音樂,談到了音樂學習當中常見的人文空白。他說,這個時代訓練出了很多演奏家,他們勤奮地學習,尤其是在大陸,大家希望透過這樣藝文熏陶能使一個生命有所得,我們因此也有了更多的考級制度,這個制度看起來比過去更加的完善,但是并沒有帶來真正的跟生命有一種更深刻的連接,或者更深入的思考。我們不斷地演奏,不斷地舉辦音樂會,而中國音樂應該怎么走,這些有價值的探討基本上在兩岸都已經不見了。說到這里,林先生不無憂心地提醒大家,當那些思考遠離我們的生命,我們生命的深刻度將越行越遠。他提出疑問:學藝術的人可以不了解人文嗎?繼而,他又給出了回答,如果不了解人文即使你現在身在云端,你也不曉得為什么身在云端。他認為,現在很多人學習西方音樂,因為它是強勢文化,當藝術家站在強勢文化浪頭上的時候,可能你以為已經掌握了一切,但其實你很有可能是讓浪頭把自己給吞沒下去了。同樣,當你學習中國音樂的時候,如果沒有深入中國的人文,那么你將更加難以自處,因為你連自己的價值在哪里都會找不到!因此,人文對于學習音樂的人來說很重要,了解人文可以讓你的音樂學得更有內容,可以使你的人生更加豐富深刻,請不要讓你的音樂留下一片人文的空白!
接下來,林谷芳先生圍繞今天講座主題的關鍵詞“回歸”和大家做了進一步地探討,他認為中國音樂的人文回歸需從三個方面來考量:一是儒、釋、道三家生命觀的回歸,二是中國音樂美學特質的回歸,三是生命境界的回歸。具體的來說:第一,儒、釋、道滿足了中國文化生命觀的三個基本需求,儒家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道家解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佛教解決了人與超自然之間的關系,所以中國音樂家需要接觸這三家的思想才可以做到人文回歸的第一步;第二,中國美學特質的回歸可以從以下三點出發,即從「一即一切」的音色觀出發,從注重氣韻生動出發,從線性美感出發;第三,生命境界的回歸,這可以總結為四個層次,依次為匠人的層次、藝人的層次、文人的層次、道人的層次,在道人層次,「道藝一體」所學的藝術與你最終的生命安頓是有關聯的,如果不是這樣,那你的音樂最終也將成為過眼云煙,更談不上所謂超越。
最后,林谷芳先生意味深長地告訴大家︰中國文化是一個人間性的文化,歷史長河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觀照于此,你乃能有“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感慨。你的藝術、你的生命如果能有真實的歷史感,能有一種超越感,即不僅是一已的哀嘆,一已的歡樂,一已的愁緒,一已的情懷,而是與歷史長河結合在一起,與人類的處境、生命的軌跡結合在一起,那么藝術這條路就跟你的生命是完全合一的,即使到了八、九十歲,你還會因為藝術而有一片自在的天地,人生就有無盡的風光!愿不只是中國音樂,還有中國文化一直伴隨著各位!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