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發表于3月4日《音樂周報》合唱版的文章《“半大孩子”的合唱困境》得到了許多中學教師的回應,老師們表示,中學階段男聲合唱確實是個難點,因此不少老師更愿意把更多精力放在女聲合唱上。然而,排練女聲合唱是否真的更省勁兒?為此,筆者采訪了在女聲合唱方面建樹顯著、創辦國內優秀女聲合唱團——華中師范大學天空(TianKong)合唱團的指揮田曉寶。
練技巧也要重心理
女孩子的變聲階段基本在13至15歲之間,開始得比男生稍早,結束也比男生要早。大部分女生變聲期都在初中階段完成,田曉寶表示,這個階段雖然女孩子的聲音變化沒有男生明顯,但進行聲樂訓練、合唱訓練時也要格外小心,變聲期前后不要演唱超過其音域的作品,不要要求過高的音區,老師盡量不要給她們選擇高難度的作品,以保護聲帶的柔韌性。他曾在許多比賽中聽到這個階段的女孩子們在唱高難度作品,雖然經過技巧訓練能唱下來,但明顯能聽出孩子們的“聲嘶力竭”,這種情況在變聲期是要避免的。
在注重生理特點之外,田曉寶還提出了要注重女孩子們的心理狀態。他提出,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會影響聲音的音色和狀態。特別是從初三升入高中,從高三升入大一這種過渡階段,女生會處于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期,在聲音上是會有所體現的。他舉例說,剛進入初中階段的孩子們,大多數還沒有變聲或剛開始變聲,這時候他們即使用童聲演唱兒歌,聽起來也不是兒童的感覺,因為他們的心理階段已經進入少年,變化的心理狀態會影響到聲音的表現。同理,在已經完成變聲的高中階段,女生的聲音狀態接近成人,但由于沒有獨立生活,心理還是稚嫩、懵懂的狀態,演唱作品與進入大學后有所不同。田曉寶分別仔細比對過大一剛入學的新團員、大一下學期的團員以及大四的老團員,都會發現心理階段、狀態不同的女孩子聲音會有所不同。大四的老團員在聲音狀態上最為接近成年女性,由于她們還身處校園,心態還是年輕無憂,聲音會呈現出非常干凈、有活力的特點,這也是很多人將“天空”的聲音評價為“純美之聲”的原因。因此,田曉寶建議,中學階段老師更要密切注意女孩子的心理變化,“全方位”關懷。“天空”的經驗是注重“老帶新”,老團員不僅從技巧訓練上幫助新團員,還關注她們心理的微妙變化,從情感上給與支持、調整,給新團員一個穩定的心理狀態。這無形中對合唱團聲音的穩定和進步有非常大的幫助。
分清特點,避免“重女輕男”
對于中學老師感覺中學階段的女聲合唱團排練容易,田曉寶認為這是由于男女生各自生理、心理特點所決定的。中學男生變聲階段更長、更明顯,很多男生不愿意唱,老師也不敢隨意讓他們唱,排練中田曉寶也發現,女生對于音準、聽覺的認識和反應似乎就是比男生更為敏感一些,這是男生在合唱團中跟不上女生步伐的原因,有時候有的唱段女生十分鐘就完成了視唱,男生可能兩天還找不到北。對此,田曉寶認為還是要把早期的音樂教育做到位,特別是打基礎的小學階段就要抓住男生對于音樂的敏感與注意力,中學老師也不要 “重女輕男”,對于女生男生合唱要同時開發。隨著更多合唱中唱跳結合、動感流行元素的加入,越來越多的男生也對合唱有興趣,女聲合唱與男聲合唱步調統一、和諧,打造動聽的混聲合唱,可有助于突破女聲合唱的單一性。 (音樂周報 陳茴茴)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