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學院舉辦金鐘獎比賽經驗總結交流會
近日,王黎光院長召開“金鐘獎”比賽經驗總結交流會,中國音樂學院有關職能部門和參賽教學單位、獲獎學生指導教師、獲獎學生代表等集聚一堂,總結比賽經驗,交流大賽收獲。會議由宋飛副院長主持。
獲獎學生代表龔爽、黃曉晴、鮑仁杰分別發言,他們首先感謝了學校的培養和老師的悉心教導,與同學們和老師門就參賽經歷分享了自己寶貴的經驗。龔爽是本屆金鐘獎民族唱法金獎獲得者,她說,自己參加了4次金鐘獎,每一次都是在總結上一次的經驗和教訓中逐漸提高,逐漸成熟,最終才能自信地發揮自己全部的風采。她還對學弟學妹們特別指出,要做一個有思想的歌者,把所有的雜念放下,潛心鉆研到熱愛的音樂中去,不盲目跟風演唱,找到自己的藝術存在價值。黃曉晴是金鐘獎二胡比賽銅獎獲得者,她介紹了自己兩次參加金鐘獎的心得體會。鮑仁杰獲得了此次金鐘獎小提琴比賽的復賽入圍獎,他表示,參加金鐘獎獨奏比賽讓他學習到很多,看到了差距。同學們都表示參加比賽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為今后更好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獲獎學生的指導教師代表馬秋華教授、金輝教授、音樂學系主任趙曉楠、作曲系書記高櫻、聲歌系主任董華、國樂系主任曹德維、管弦系書記侯俊俠等分別對獲獎學生表示祝賀,并針對各系的實際情況對學校今后如何更好的支持學生參加比賽,獲得更好的成績,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最后,王黎光院長進行了總結講話。他說,凡是國家級的比賽,學校都要調動各個部門,舉全院之力提供保障,支持同學們去取得好成績。參加大賽既不是同學個人行為,也不是指導教師的個人事情,是學院教學成果的展示,是校風、教風、學風的展示。教風是校風的體現,學風是教風的結果,一所大學的辦學根本最終都會在學生的藝術實踐中表達出來。充分調動全校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在鼓舞學生勵志和促進學生成就上下功夫,使得我們的學子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和學府的溫暖,在藝術實踐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一步是我們國音教學的重中之重。王黎光院長強調,獲獎同學要有 “山登絕頂我為峰,身心逾越人不同,身高俯瞰山破云,心高仰望天從容”的博大情懷,更是鼓勵落選同學要有“花生米”的韌勁兒。他生動地說:拿起一顆花生用力一捏,花生殼碎了,剩下仁兒;又搓,紅色皮脫落,只留下白白的果實;再用力搓,卻無論如何也捏不碎花生仁!人生就是這樣,總會屢受磨難并失去很多,但最重要和最實在的是要有一顆不屈的心。王黎光指出,藝術教育要有文化創新和服務社會兩種功能。中國音樂學院不僅要培養出為國家和民族文化做貢獻的藝術家,還要培養出大批行為高尚的平凡人。今后,任何國家級的比賽,學校都要統一組織,全力支持,目的在于推出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人才。
會后師生們紛紛表示,這次交流會使大家受益非淺,王黎光院長的講話鼓舞了人心,也使全院上下對今后的教學方向和學習方向明確了目標。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