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管樂與打擊樂藝術周閉幕音樂會在武漢音樂學院舉行
11月21日晚,為期近一周的“紀念黃海懷先生誕辰八十周年”中國管樂與打擊樂藝術周活動,伴隨著編鐘音樂廳舉行的“名家薈萃”閉幕音樂會最后一個音符的落下而圓滿收官。參與演出的是受邀來校的各位專家,由音樂文化人、琴園國樂團團長、笛簫制作家林谷珍先生擔任音樂會導聆,中樂系主任譚軍教授執棒的武漢音樂學院青年民族樂團擔任音樂會協奏,院黨委書記楊峰教授、院長胡志平教授出席了閉幕式并觀演。
首先,由中央音樂學院教授、中國民族打擊樂專業委員會會長李真貴和嗩吶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石海彬,與我院中樂系吹打樂學生以一首精彩的鼓吹合作曲目《淘金令》開場,音樂會剛剛開始便掀起高潮。
踏歌豐姿笛里吹。熱鬧的開場過后,由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張延武帶來笛子獨奏《踏歌》,極具歌唱性以及靈活多變的指法,加以氣震音與裝飾音等技巧的運用,贏得陣陣掌聲。
悠揚飄然、喟然長嘆的笙音入耳。在諾大的舞臺中央,著名笙演奏家馮海云投入的演奏著,低音文曲笙獨奏的《二泉映月》繞梁不絕,用清晰透亮的笙音,營造出別樣氛圍,使場下聽眾聽得如癡如醉。
接下來,由國家一級演員、武漢音樂學院民樂學科客座教授單文通與我院青年民族樂團帶來大嗩吶協奏曲《包龍圖傳奇》選段。大嗩吶運用特有的圓潤、渾厚的音色,雄壯剛直并帶有豫劇甩腔風格的韻律,向聽眾塑造了一個既威嚴又剛直樸實的包公形象。
由沈陽軍區文工團副團長、國家一級笙演奏家文佳良帶來其創作的經典笙獨奏曲目《冬獵》,樂曲強弱變化明顯,并加入“顫音”“打指”等技巧,情緒激昂、振奮,將聽眾帶到了北方民族人民狩獵特有的緊張氣氛之中。
經歷過狩獵的緊張氛圍后,婉轉悠長的笛聲傳來,由我院中樂系副主任、著名笛子演奏家榮政教授攜青年民族樂團帶來的笛子獨奏《憶故鄉》(此曲為了祝賀孔建華先生85華誕而作),采用河南戲曲音樂素材,旋律優美,轉調巧妙,十分動人。
緊接著,今晚唯一的女性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師、著名嗩吶演奏家侯彥秋,帶來一曲嗩吶獨奏作品《喜悅》,其生動活潑的表演,贏得全場觀眾掌聲不斷。在觀眾的呼聲中,侯彥秋加演作品《打棗》,宏大明亮的嗩吶聲、高而清脆的口笛聲相互對應,不同的音色、音區頻頻變換,極具表現力的演奏,再次將音樂會推至高潮。
隨后,國家一級演奏員、著名笛子演奏家蔣國基帶來的笛子獨奏曲目《水鄉船歌》,是為更適于樂曲演奏與換笛快捷而創作的趙派舞笛,獨特的演奏技巧將江南曲調的柔和與北方的剛毅相結合,為觀眾帶來了新的聽覺盛宴。
由著名笙演奏家朱家明演奏的笙獨奏作品《豐收的喜悅》與葫蘆笙獨奏作品《月下歡歌》,以嫻熟的演奏技巧、優美的笙響令場下觀眾無不贊賞。
最后,由我院譚軍教授指揮武漢音樂學院青年民族樂團演出的《賽馬》,順利拉下了中國管樂與打擊樂藝術周閉幕音樂會的帷幕。至此,音樂會完滿結束。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