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要生活在火熱的生活里,要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在中國音樂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副主席韓新安看來,文藝工作座談會中有關“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論述,說到了他的心坎里。
邊疆哨卡、貧困山區、田間地頭、工廠礦山……一年來,中國音協組織音樂家深入基層,在為百姓送去惠民演出的同時,也積極開展采風創作,一批批優秀音樂作品不斷涌現。
“好的音樂,要入耳、入腦、入心。如果連耳朵都沒入,怎么能走進觀眾的內心,又怎么會產生共鳴?”韓新安說,生活和閱歷是音樂創作的根基。只有深扎于生活,才能有所感悟,只有自己的領會比聽眾更深,寫出來的作品才能讓聽眾有啟發、有共鳴、有沖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音樂創作從原來的高門檻演變到現在的大眾化。越來越多的歌曲上網播放,極大地豐富了音樂愛好者的選擇。與此同時,海量的音樂作品以及當前娛樂方式的多元化,延長了一首歌曲的傳播周期。
“真正的好作品不能僅僅靠專家評價,還需要社會的認可。”韓新安認為,近年來,優秀的音樂創作不斷涌現,然而,傳播平臺的缺乏讓這些好作品被放到了“抽屜”里。一些優秀的音樂作品,如果能夠集中在網絡平臺上展示,讓時間檢驗、讓觀眾評價,那么音樂家創作的積極性也會提升。
“中國音協正致力于建立創作-評價-平臺展示-反饋機制這樣的常態化平臺,讓更多的好音樂不斷涌現。”韓新安說。(來源于新華網)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