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浪漫·奔騰”臺灣愛樂樂團音樂會
2015秋季國際交響系列:“浪漫·奔騰”臺灣愛樂樂團音樂會開票
演出時間: 2015.11.07
演出劇場:音樂廳
演出時長:約120分鐘 (不包含中場)
日期/場次:2015.11.07 周六 19:30
指揮 呂紹嘉
呂紹嘉出生臺灣新竹縣,自幼學習鋼琴。就讀臺大心理系期間,受陳秋盛先生之啟發開始鉆研指揮藝術。先后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及維也納國立音樂院主修鋼琴與指揮。曾入意大利Accademia Musicale Chigiana di Siena指揮班,隨大師G. Rozhdestvensky學習。
連續贏得法國貝桑頌、意大利佩卓地和荷蘭孔德拉辛三大國際指揮大賽首獎后,呂紹嘉展開他在歐洲璀燦的指揮生涯。他先后獲聘擔任柏林喜歌劇院首席駐團指揮、德國萊茵愛樂交響樂團暨科布倫茲市立歌劇院音樂總監、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并受邀在英國國家、挪威皇家、布魯塞爾皇家、澳洲雪梨、瑞典哥特堡、德國司徒加特、柏林德意志、漢堡、法蘭克福等歌劇院及維也納夏季音樂節擔任客席指揮。此外,他也曾率領柏林喜歌劇院于挪威貝爾根國際音樂節和日本東京及名古屋演出《霍夫曼的故事》。
任職德國國家萊茵愛樂交響樂團與柯布倫茲市立歌劇院音樂總監期間,呂紹嘉以無數精采深刻的音樂詮釋,獲得了團員及愛樂者的愛戴,他并曾帶領該團于北京、上海、意大利米蘭等地巡回演奏。呂紹嘉于2004年五月獲德國文化部長頒贈象征該省文化最高榮譽的Peter Cornelius獎章。
在出任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期間,呂紹嘉大力拓寬劇院劇目。除了傳統的德奧及意大利歌劇外,他成功的推出了楊納捷克及德彪西的作品,使得劇院的名聲更推展至國際化的層次。他所指揮的德彪西歌劇《佩利亞與梅麗桑德》,于2004年獲邀在舉世聞名的維也納音樂節及愛丁堡藝術季演出多場,獲得極高贊譽。
歌劇領域之外,呂紹嘉與眾多世界知名交響樂團也經常合作,包括:慕尼黑愛樂、柏林、西南德、中德、巴伐利亞、維也納廣播、法國國家、里昂、杜魯士、史特拉斯堡交響、英國利物浦愛樂、奧斯陸愛樂、貝爾根愛樂、赫爾辛基愛樂、瑞典廣播、挪威廣播、哥特堡、羅馬圣西西里亞、阿姆斯特丹大會堂、日本NHK、新日本愛樂等交響樂團。
呂紹嘉于2010年秋返鄉接任臺灣愛樂樂團音樂總監,期盼以“精致·深刻·悸動”之信念,深耕臺灣樂壇。
藝術家 林昭亮 小提琴家
小提琴家林昭亮先生備受世界贊譽,演奏極富感染力,展現出卓越的音樂才華。在長達30多年的環球演奏生涯中,音樂足跡廣泛,除與世界各知名樂團舉辦演奏會之外,亦包括室內樂之演出,并致力于音樂教學。
林昭亮近期的演出計劃橫跨多個領域。他在各大洲之間以獨奏家的身份巡回演出,曾與美洲達拉斯樂團、多倫多樂團、休斯頓樂團、納什維爾樂團、底特律樂團、圣地亞哥樂團和洛杉磯室內樂團合作過;與歐洲樂團如貝根愛樂樂團、斯德哥爾摩愛樂樂團、慕尼黑愛樂樂團以及英國室樂團同臺演出;在亞洲,與香港愛樂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馬來西亞愛樂樂團以及曼谷交響樂團共同演出。在2010-2011音樂季,他與上海交響樂團展開廣泛合作,任音樂季的特駐藝術家,除擔任獨奏和指揮、參加室內樂演出之外,并舉辦大師班教學。林先生熱愛當代音樂,曾與多位作曲家合作并為其作品作世界首演,其中包括譚盾、喬爾·霍夫曼、約翰·哈比森、克里斯多夫、勞斯、埃薩-佩卡·薩洛寧、拉羅·斯齊弗林、保羅·肖恩費德、盛宗亮、瓊·陶爾等風格截然不同之作曲家。身為狂熱的室內樂音樂家,林昭亮除了參加北京音樂節之外,也定期在紐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音樂季、阿斯本音樂節、圣達菲室內音樂節等演出。
自2001年起,林昭亮擔任拉荷亞音樂協會“仲夏音樂節”的音樂總監,從最初著重于純粹室內樂演出,發展到目前包含舞蹈、爵士和新興音樂節目等的多元化之音樂節,并委約許多作曲家創作新曲,其中包括奇克·柯瑞亞、斯蒂瓦特·柯佩蘭、里昂·柯希納、克里斯多夫·勞斯、威恩·舒特、凱佳·薩利亞霍和岡瑟·舒勒等。
林昭亮的音樂錄音全輯內容豐富,包括為索尼古典音樂、Decca、Ondine、Naxos 和BIS等灌制的專輯。他的專輯榮獲多個獎項,包括被《留聲機》雜志評為“年度最佳唱片”和兩次獲格萊美獎提名。他的專輯反映出其音樂生涯涉獵之廣,從標準的莫札特到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從勃拉姆斯到拉威爾的室內樂和從陳怡到克里斯多夫·勞斯的當代音樂。他最新發行的專輯是和世宗獨奏家室內樂團及安東尼·紐曼演奏的維瓦爾第的《四季》,由Naxos錄制的盛宗亮和金希文合作的小提琴作品,以及由Koch錄制的喬治·瓊塔基斯作曲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林昭亮1960年生于臺灣地區,5歲開始隨李淑德學習小提琴。12歲前往悉尼進修,師從羅伯·比克勒。在悉尼,他受伊薩克·帕爾曼的啟發,于1975年赴紐約報考茱莉亞音樂學院,跟隨帕爾曼的老師多羅西·迪蕾女士學習六年。19歲在紐約莫札特音樂節首次登臺,隨后與紐約愛樂樂團合作,開始其職業演奏生涯。2000年,被《音樂美國》雜志評選為“年度器樂演奏家”。1991年,獲邀執教茱莉亞音樂學院;最近,他被聘為萊斯大學Shepherd音樂學院的小提琴教授。他演奏用的琴是斯特拉迪瓦里在1715年制作的“提香”。
演出團體 臺灣愛樂樂團
交響樂團的前身“聯合實驗管弦樂團”,是教育管理部門于1986年集合優秀新生代音樂家,以打造頂尖交響樂團為目標所成立。2005年成為中正文化中心附設團隊,2014年4月改隸表演藝術中心,以“臺灣愛樂”立足。歷任常任指揮為Gerad Akoka、Urs Schneider及音樂總監包括許常惠、張大勝、林望杰、簡文彬等人。近十年來臺灣愛樂樂團銳意求變,大步朝專業、開放、勇于創新的職業樂團發展,2010年8月,旅德知名指揮呂紹嘉接任音樂總監,更將樂團打造為亞洲地區最具指標性樂團之一。
樂團現有99名團員,每年樂季演出約80場次。前任總監簡文彬任內(2001─2007)為樂團系統性拓展曲目,以各種跨界制作開創多項國內先例;2006年《尼貝龍指環》四部連篇歌劇演出寫下亞洲歌劇演出里程碑。前底特律及多倫多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赫比希為藝術顧問暨首席客座指揮(2008-2010),為樂團訓練出堅實的演奏實力與動人音樂性,建立駐團作曲家計劃,提供作品更多發表空間。
2010年起,音樂總監呂紹嘉以多元化主題貫穿樂季,整合與對比并存的廣博曲目,本著“精致、深刻、悸動”的信念琢磨出樂團多變細膩的音色與深刻撼人的音樂表現;歌劇演出:《艾蕾克特拉》(2011)、《蝴蝶夫人》(2012)、《女武神》(2013)、《莎樂美》(2014),次次展現令樂評驚艷的制作。呂紹嘉不僅積極拓展樂團演奏近代管弦樂作品的能力,更致力于鞏固精煉古典經典名作,同時持續管弦樂創作的演出、錄音。2011年起,呂紹嘉帶領樂團積極展開海外巡演,“2013歐洲巡演”獲得德法樂評的高度贊譽。
近三十年來合作過的客席指揮家:馬捷爾、巴夏、潘德瑞茨基、史拉特金、羅斯托波維奇、柯米希奧納、羅許德茲特溫斯基、霍格伍德、譚盾、麥可‧桑德林等;及聲樂家芙雷妮、柯楚芭絲、帕瓦羅蒂、多明戈、卡瑞拉斯、庫拉、特菲爾、 波切利,吉他大師耶佩斯,鋼琴家傅聰、拉羅嘉、提博德、魯迪、賀夫、巴佛杰、寇瓦謝維契、齊柏絲坦、洛提、歐森、白建宇、拉貝克姐妹、鄧泰山、薩洛等;大提琴家馬友友、顧德曼、麥斯基、卡普頌、王健、伊瑟利斯、繆勒-修特、嘉碧妲;小提琴家林昭亮、胡乃元、夏漢、明茲、列賓、希拉里‧韓、宓多里、絲凱德、林以信、哈格納;打擊樂家葛蘭妮、葛魯賓格及其他器樂家莎賓‧梅耶、巴伯羅柯、弗黎崔希等逾八百位音樂家。
曲目
化變 黃若 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柴科夫斯基 曲
第二號交響曲 拉赫瑪尼諾夫 曲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