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音樂廳:《中國夢隨想》交響合唱音樂會
《中國夢隨想》交響合唱音樂會
時間:2015-11-04 19:30:00
場館:北京音樂廳
票價:120,180,280,380
演出介紹
黨的十八大所描繪的"中國夢"藍圖,極大地鼓舞著億萬中華兒女追夢、筑夢、圓夢的心愿,也激勵著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藝術家。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委約著名音樂家創作的交響合唱《中國夢隨想》就是一部充滿激情、浪漫與向往,贊美時代、謳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恢宏樂章。
交響合唱《中國夢隨想》共分為五個部分,它們是:
序 曲 《中國夢》
樂曲開始,作曲家以器樂與合唱各聲部不同節奏的律動與疊加,鋪展開相互交織、相互融合、相互輝映的絢麗音響。雙合唱隊多達十六個聲部的豐滿和聲,營造出空靈而富于想象的夢幻空間,一次次主題的重復,訴說著泱泱大國悠久的歷史,引發聽眾對中國夢形象化的遐思。
樂隊旋律進入,在不同音區呈現序曲的音樂主題,引入精彩復調手法演繹的合唱,以恢弘的音響與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將序曲推向高潮,揭示了中國人民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夢想。
第一樂章 《百年夢回》
(一) 一八四零年的炮聲
凝重的樂思鋪展開1840年鴉片戰爭的歷史畫卷,強盜的炮聲把痛苦的記憶鐫刻在中華民族的心上。為洗雪百年國恥,一代代中華兒女不息地奮爭,前赴后繼、上下求索,追尋著民族復興的曙光。
(二) 圓明園的回憶
男中音領唱與合唱此起彼伏的聲浪,描畫著圓滿明園昔日壯麗的景象,強盜的燒殺掠搶把樂土變成煉獄、把圣殿變成墳場!血色夕陽、傾倒的石柱把痛楚的淚水埋進大地,屈辱的歷史不能遺忘!
(三) 雄關漫道
合唱與領唱堅忍不拔地述說著中國人民百年尋夢的歷程,波瀾壯闊的史詩,如大江奔涌的浪花,洶涌激蕩。
第二樂章 《海天筑夢》
(一) 高原天路
嘹亮的山歌動情地傾訴著高原人民心中升騰的夢想:"誰把哈達似的天路,鋪上了人間最高的山峰;誰把金色的列車,開到七彩祥云之上。高原兒女夢想的花朵,開放在離太陽最近的地方……
(二) 絲路花雨
這是一段回旋曲式的華彩樂章,作曲家把對"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歷史與現實的回顧,展現在絲路沿途各國、各地域、各民族色彩繽紛的音樂與歌聲之中。中國旋律與充滿異域風情樂思的交融,展示著中華民族灑落花雨、播種愛戀、與世界各國互信互惠、和平發展的美好心愿。
(三) 海天筑夢
恢弘的合唱熱情贊美著中華兒女"神舟飛天、玉兔登月、蛟龍潛海、龍宮探訪"的驕人業績。盡情抒發著"攬月可上九天,捉鱉可下五洋,看人間正道滄桑,海闊天高任我馳騁翱翔"的博大情懷。
(四) 走向深藍
堅定昂揚的進行曲訴說著"走向深藍、擁抱深藍,三百萬里藍色海洋
翻卷著血淚憂患;走向深藍,擁抱深藍,為了母親睡夢的安寧, 讓和平的陽光明媚燦爛!"表達著中華兒女保衛藍色國土捍衛國家主權的信心和決心。
第三樂章 《青春夢幻》
作曲家以建立在多個主題相互貫穿與交織發展基礎上的幻想性曲式結構,以伴隨著歌詞內涵與情緒變化,大膽地對音樂進行"即時性"轉換的手法,生動地描繪出當代青年的眾生像。并在旋律、節奏、和聲、配器等方面融入了諸多時尚化元素,展現出強勁的時代感和蓬勃的青春朝氣。
在這個樂章中,青春時而是純真的雙眸,時而是好奇的探索,時而是深沉的思考,時而是奮進的腳步,始終充滿著幻想、美好、進取,更有著無限的希望!
(一) 漂泊的夢--獻給城市的追夢者
(二)向國旗敬禮
(三)青春閃光
第四樂章 《復興夢圓》
這是一個輝煌的終曲樂章,合唱與交響樂隊洶涌澎湃的聲浪以恢弘的廣板與堅定的進行曲節奏激情詠唱著"中國夢,情未了,復興路,闊步邁,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詩句,抒發著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復興圓夢的執著心聲!
樂團介紹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CNSO)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直屬音樂表演團體,是中國最優秀的職業交響樂團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中央樂團,1996年重組后更名為中國國家交響樂團,F任團長關峽(作曲家)、榮譽指揮湯沐海、首席常任指揮李心草、首席客座指揮邵恩。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由國內一流演奏家組成,他們訓練有素、技藝精湛,其中不乏國際比賽獲獎者。歷經幾代音樂家的努力,使樂團演奏水平始終保持著最優秀的傳統。中國著名音樂家李凌、李德倫、韓中杰、嚴良堃、秋里、陳佐湟、湯沐海等為樂團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還擁有一個具同樣悠久歷史的合唱團,其成員均是國內高等音樂院校的優秀畢業生。合唱團從五十年代先后榮獲世界青年合唱比賽金獎及銀獎至今,始終代表著中國合唱藝術的最高水平。
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成功地演奏、演唱了大量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近、現代交響樂及合唱等中外經典作品,其中許多作品由樂團在中國及世界首演;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經常在國內進行廣泛的巡演,足跡遍及全國絕大部分的大、中城市(包括港、澳、臺地區),為弘揚中外交響樂經典名著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使樂團贏得了億萬聽眾的愛戴。
許多在世界享有最高知名度的音樂大師同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進行了合作演出或藝術交流。其中,指揮家包括:奧曼迪、卡拉揚、小澤征爾、迪圖瓦、馬祖爾、羅日杰斯特文斯基等。演奏家包括:大衛奧依斯特拉赫、梅紐因、斯特恩、穆特、阿格里奇、馬友友、麥斯基、沙漢姆、郎朗、李云迪等。迪圖瓦大師在指揮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音樂會后激動地說:"看到中國有這樣一個高水平的交響樂團,確實令人感到驚喜,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很有潛力, 一定會成為世界上令人矚目的優秀樂團"。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在世界性巡演中出訪了歐、美、亞、南美許多國家。樂團以令人信服的藝術表現和獨具特色的中國神韻贏得了各國聽眾的高度贊譽。倫敦《泰晤士報》稱"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樂團,有著充滿生命力的聲音。" 歐美同行驚嘆在他們的世襲領地--交響樂王國中"又發現了一個偉大的樂團"!
2006年,樂團成功地舉行了歷史性的訪美巡演。在紐約林肯藝術中心、芝加哥交響音樂廳、馬里蘭斯特拉斯摩爾音樂廳、波士頓交響音樂廳等世界頂級交響樂團經常光顧的藝術殿堂的精彩演出。贏得了美國主流媒體的高度贊譽:美國資深指揮家莫里斯·佩瑞斯稱贊:"樂隊的音準和力度布局非常出色,他們是世界水平的樂團!"首次對中國的交響樂團作出評論的《紐約時報》資深音樂評論家德·霍蘭德撰文稱:"這個樂隊只會越來越好,樂隊的精彩演出使這場音樂會令人不虛此行。"《華盛頓郵報》著名音樂評論家梯姆·佩吉撰文稱:"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是一個扎實的、熱情充沛的、受過精心訓練的樂團…星期六晚上的音樂會有許多動人之處,贏得了聽眾…所有觀眾看上去都很愉快,音樂會一直掌聲不斷。"
中國交響樂團在多次世界性巡演中出訪了美國、英國、德國、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墨西哥、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樂團以令人信服的藝術表現和獨具特色的中國神韻贏得了國內外聽眾高度的贊譽。美國報界稱"中國交響樂團在世界音樂舞臺上是當之無愧的成員"。倫敦《泰晤士報》稱"中國交響樂團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樂團,有著充滿生命力的聲音"。小澤征爾在日本大坂聽了中國交響樂團的音樂會后興奮地說:"音樂會非常成功,中國交響樂團是高水平的。如今在亞洲已經形成了中日韓三國鼎立的交響樂發展格局。"歐美同行更是驚嘆在他們的世襲領地--交響樂王國中"又發現了一個偉大的樂團"。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將在廣大聽眾和海內外各界人士的熱情關注和支持下,發揚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卓越、鑄造輝煌,為發展中國交響音樂藝術作出新的貢獻。
合唱團介紹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唱團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唱團是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的專業音樂藝術表演團體,1956年與交響樂團組成中央樂團,現名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現任團長黃越峰。合唱團現擁有成員80名,均為國內各高等音樂院校的優秀畢業生。
50年代初期,合唱團曾代表國家于兩屆世界青年聯歡節合唱比賽中獲金獎和銀獎。1959年成功演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合唱)》,為該曲在新中國首演。1979年參加菲律賓第一屆國際合唱節,觀眾形容他們的歌聲"清脆甜美猶如優質的瓷器"。1985年在香港黃河音樂節的演出傾倒了萬名觀眾,被譽為"本港開辦的傳統音樂會最激動人心的一場"。1986年合唱團以出色的演唱,在第二屆北京合唱節上榮獲專業組第一名。1992年出訪新加坡,演出《黃河》大合唱等中外合唱名曲,以黃河般的氣勢引起轟動。1993年8月合唱團訪問美國、加拿大,并參加在溫哥華舉行的第三屆國際合唱音樂研討會,演唱了中國經典合唱曲目,引起了強烈反響。國際音樂界評論"他們無論在合唱技巧、還是發聲訓練上,毫不遜色于來自世界的任何一支合唱隊伍,而且音色之美更令人贊嘆"。1995年出訪馬來西亞,在十個城市演出合唱音樂會,受到當地華人的熱烈歡迎。1993年與1995年合唱團兩度在臺灣六大城市巡回演出,倍受贊賞,為增進兩岸同胞的了解與友誼做出積極貢獻。1997年香港回歸后,合唱團再訪香港,演出三場曲目不同的合唱音樂會,觀眾極為踴躍。1998年應邀赴澳門參加了第十三屆澳門國際音樂節。2008年應邀出訪奧地利維也納,在金色大廳的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極大的提升了中華音樂文化的影響力。
在合唱團的創建與發展中,老一輩音樂家李凌、指揮家嚴良堃、秋里做出了重要貢獻。合唱團還與多位著名指揮家廣泛合作,國外如:小澤征爾(日)、大衛·拉森(美)、奧爾迪斯(英)、讓·皮里松(法)、杜馬舍夫(俄)、杰夫林(俄)、希爾別什(美)等,國內如楊鴻年、湯沐海、馬革順、徐瑞琪、俞峰、余隆、吳靈芬、劉燕平、曹丁、亞倫、葉詠詩(香港)、杜黑(臺灣)、郭孟雍(臺灣)等。
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合唱團形成了樸實高雅、豪邁細膩的獨特風格,能夠準確地詮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合唱作品。合唱團曾經演出的歌劇曲目包括:《托斯卡》、《阿依達》、《圖蘭朵》、《藝術家的生涯》、《漂泊的荷蘭人》。2011年10月22日、23日、24日,由帕帕諾指揮,羅馬圣切契利亞國立管弦樂團、合唱團、兒童合唱團和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唱團聯袂演出的馬勒《第八交響曲》在羅馬規模最大、設施最全的音樂藝術中心--羅馬音樂公園圣切契利亞音樂廳連演三場,演出取得廣泛良好的反響。近年來,為適應新時期市場需求,合唱團突破框框、大膽創新,推出了《燃燒的歲月》、《浪漫早春》、《伏爾加之聲》等專題演唱會。合唱團員邊表演邊演唱,將現代舞臺的視覺效果與合唱藝術相結合,給觀眾以新穎、生動的藝術享受。
合唱團除了國內外巡回演出外,還為電影及電視錄制音樂,出版發行了許多唱片,為豐富人民音樂生活,提高大眾欣賞水平及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貢獻。
指揮介紹
邵恩
幼年即學鋼琴、小提琴。于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后,任中國廣播交響樂團常任指揮,歷時五年。
1988年,邵恩作為貝那姆基金會獎學金的首位獲得者赴英國深造。當年在荷蘭指揮比賽獲第一名。翌年,在"第六屆匈牙利電視國際指揮比賽"中獲大獎。1990年起,先后擔任英國廣播公司愛樂樂團副指揮、北愛爾蘭阿爾斯特樂團首席指揮和藝術顧問、西班牙尤斯卡迪管弦樂團首席客座指揮、英國紀福特管弦樂團首席指揮、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第三任音樂總監、澳門樂團第一任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并多次客席指揮著名的倫敦交響樂團。邵恩曾經是在兩岸三地(北京、臺北、澳門)同時任職的唯一中國指揮家。
邵恩指揮過的樂團還有:英國皇家愛樂樂團、英國廣播公司蘇格蘭交響樂團、英國廣播公司威爾士國家樂團、赫爾辛基愛樂樂團、芬蘭拉蒂交響樂團、奧斯陸愛樂樂團、斯德哥爾摩愛樂樂團、皇家斯德哥爾摩樂團、諾爾雪平交響樂團、莫斯科柴科夫斯基樂團、華沙愛樂樂團、捷克愛樂樂團和捷克國家樂團、匈牙利廣播樂團和國家交響樂團、美國科羅拉多州立交響樂團,俄亥俄州交響樂團、多倫多交響樂團、溫哥華廣播樂團、新西蘭奧克蘭交響樂團和惠靈頓交響樂團、東京愛樂樂團、馬來西亞愛樂樂團,以及澳大利亞悉尼、墨爾本、昆士蘭、阿德萊德、霍巴特等地的交響樂團及歐美亞大陸的五十多個樂團;演出足跡遍及五大洲。中國中央電視臺曾為邵恩拍攝專題片,介紹他的藝術成就;由于對合奏藝術和樂隊訓練方面的深刻理解和學術成就,邵恩兩年前被英國北方皇家音樂學院授予名譽院士。
邵恩現任斯洛文尼亞廣播樂團首席指揮、中國臺北國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