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波士頓交響樂團百年歷史上最年輕的音樂總監、拉脫維亞青年指揮家安德里斯·尼爾森將作為新任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正式掛職,并出現在2014-2015新樂季的舞臺上。美國紐約時報用大版篇幅,以標題“尼爾森準備就緒引領波士頓”來為上任的尼爾森打氣。
報紙版頭上的照片,是身著黑色襯衣的尼爾森正在低頭沉思,背后的奧地利格拉芬尼格音樂節的背景似乎在暗示著未來擔在尼爾森肩上的使命不輕,畢竟這是一個令全球都矚目的國際一流樂團,在歷經小澤征爾和詹姆斯·列文時代后,尼爾森將帶給波士頓怎樣未來,答案似乎都還是未知數。
現實的難題
9月27日,波士頓樂團將以一場歌劇專場,拉開的樂季開幕音樂會序幕:開場曲瓦格納的《湯豪塞》序曲之后,是尼爾森的妻子——女高音歌唱家克里斯蒂·歐泊拉斯和德國歌唱家喬納斯·庫夫曼演出的普契尼的《曼儂·切斯科》、瓦格納的《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李恩濟》、《羅恩格林》等著名歌劇片段。以歌劇開頭的開幕音樂會,將新任音樂總監尼爾森的職業背景告知天下。剛剛結束在柏林、科隆、倫敦、琉森、巴黎和薩爾茨堡等8個城市巡演的尼爾森,獲得了歐洲媒體廣泛的贊譽,特別是琉森音樂節一站,尼爾森獲得了業界頗高的褒獎。
但是回到現實,尼爾森最首要的問題,是如何面對以前和現在的一幫“老家伙”。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頂在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皇冠上的輝煌,全都是庫索維茨基、萊恩斯多夫、斯坦恩伯格、小澤征爾、列文等老牌大師的名字;而如今尼爾森面對的音樂家又都是那些曾經跟上述大師過了招兒的資深音樂家。在樂隊面前,尼爾森盡管是音樂總監,可從年齡和資歷上,他仍然是一個小輩。
詹姆斯·奧伊斯特雷赫在文章中這樣寫到:“自1972年威廉姆·斯坦伯格創建樂團,這個擁有40多年一流歐洲傳統的樂團歷經了阿瑟·尼基什、卡爾·穆克、皮埃爾·蒙都、庫塞維斯基、查理·明希和萊因斯多夫等大師的打磨,已經在全球一流樂團的光榮榜上占據了一席。到了1973至2002年小澤征爾接管樂團音樂總監,樂團的藝術水準和管理水平走向了下坡路。然而,到了詹姆斯·列文2004年至2011年接手波士頓之后,人們又將關注的目光重新投注到這個樂團。”
無論是媒體還是業界,對于這個世界著名交響樂團都寄予了太多的期許。至于尼爾森夠否在未來帶領波士頓交響樂團一路上揚,甚至回到庫索維茨基時代,還是未知。
陽光謙虛的大男孩
沒有老牌指揮的老道,也沒有巴倫博伊姆的霸氣,尼爾森擁有的似乎更多是實際的行動和一場場現場音樂會。
尼爾森說:“我認為,我個人作為一個音樂總監,最重要的任務并不是去想辦法指導這些音樂家,而是跟他們一起合作讓古典音樂傳統再生、成長。你必須信任這些音樂家,從而獲得他們的信任。”
尼爾森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于我而言,三十歲意味著轉折。這個年齡也意味著你可以完全以真實的自我出現。這里的自我,不是模仿大師們的自我,而是一個來自內心的真實自我。”在尼爾森在個人網站上,他放上了自己的座右銘:“音樂是靈魂的滋養”。
尼爾森這位拉脫維亞的陽光男孩,曾在拉脫維亞國家歌劇院擔任小號手。歌劇院職業生涯的鍛煉和對于指揮藝術的極高悟性,讓尼爾森很快在指揮臺上脫穎而出。2001年尼爾森來到圣彼得堡跟隨亞歷山大·迪朵夫學習指揮,次年投身楊松斯名下。2003年至2007年他出任拉脫維亞歌劇院指揮,2008年接下西蒙·拉特的指揮棒,成為英國伯明翰城市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2009年在西北德意志愛樂樂團擔任首席指揮。在同齡指揮家中,尼爾森算得上是資歷最深厚也是最有才華的一位。
外媒評論認為,從尼爾森個人的指揮經歷來看,他的起點和水準都是相當高的。如他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一年三次的客座指揮以及在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萊比錫格萬特豪斯交響樂團一年兩次的客座指揮。今年4月他在琉森復活節執棒演出的紀念音樂會以及今年夏季在拜羅伊特執棒的瓦格納歌劇《羅恩格林》,都被業界和媒體贊賞有加。
琉森音樂節現任執行總監邁克爾·希夫里格對尼爾森的評價是:謙遜、熱情、民主、認真。“尼爾森盡管極度謙虛,但他的內心卻是一個地道的民主派。他對所有的音樂家都很感興趣,對所有的事情都極其認真,從來不放過任何問題。”
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首席小號演奏家雷恩伍德·弗雷德里希說:“從尼爾森的指揮風格就能看出他是怎樣一個坦誠面對自己和音樂的人,他的指揮跟他的感覺從來都是同步的,沒有任何縫隙。”
波士頓交響樂團團長沃爾普認為,尼爾森和前任總監詹姆斯·列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兩人都像孩子一般地對音樂充滿熱情,而這種熱情會很快傳染給在場的每一個人。只不過,他們兩個人表現的方式有所不同,“人們只要看到尼爾森站到指揮臺上,就能感受到他那種毫無掩飾的奔放和興高采烈。尼爾森的這種性格特質,讓人聯想起尼爾森的偶像卡洛斯·克雷伯爾,克雷伯爾總是興高采烈而且到處散發著他內心的喜悅。在尼爾森指揮的時候,你會看到他時而傾身于樂隊,時而后傾至指揮臺的欄桿,時而極盡悲愴,時而輕撫地訴說著最溫柔的樂句。”
希夫里格給尼爾森最好的評價是:“無論是在示意雙簧管,還是雙手懸浮著帶領弦樂聲部,樂隊音樂家們都能精確地領悟他的用意,并奏出最美的音樂。”
未來的挑戰
其實,對于尼爾森和他的同時代指揮家們而言,才能不是問題。問題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共同困境:高居不下的失業率,日益下滑的樂團觀眾訂戶以及逐漸老齡化的古典音樂群體。
無論如何,尼爾森都決心以樸實而真誠的態度來迎接他在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首個樂季:“在設計我作為音樂總監的首個樂季時,我真誠地希望能夠與這個樂團和樂團周遭酷愛古典音樂的熱心觀眾建立起一種深厚的關系。音樂是靈魂的補給,我希望通過與波士頓樂團的緊密合作,將我們對音樂最深厚的熱愛傳達和分享給每一位聽眾。我也希望,我的這種熱愛能夠通過眾多偉大的作品傳達給你們,傳達給每一位樂團的藝術家。”
10至11月,尼爾森將繼續攜手波士頓交響樂團上演從貝多芬到近現代作曲家的名作大戲:貝多芬的《第八交響曲》、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直至巴托克的《神奇的滿大人》。從2015年1月至4月的作曲家曲目榜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從海頓到布魯克納,從理查·斯特勞斯到瓦格納,從俄羅斯新古典主義作曲家的普羅科菲耶夫到蘇俄時期的古拜伊杜麗娜以及約翰·哈比森、貢塞·希勒等當代先鋒作曲家作品和名字。
用扎實的曲目實現從樂季建設的實體布局,這兌現了尼爾森播撒各個時期經典作品的熱情和野心。
9月27日,是尼爾森新任總監的長征之路的開始。從業界乃至媒體的關注中,從今年新樂季豐富多彩樂季規劃中,人們似乎已經看出,尼爾森與波士頓的未來藝術道路也將在實干中延展并逐漸發展和成熟。(音樂周報/李瑾)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