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琴弦的歷史發展
箏發展到秦代已十分流行,到了魏晉,特別是唐代更為普遍。這時的箏有十二弦,也有十三弦的。初期以十二弦居多,到了唐朝則以十三弦為普遍。舊唐書音樂志:“案京房造五音準如瑟,十三弦,此乃箏也。雜樂箏變十有二弦,它樂皆十有三弦。軋箏已竹片閏其端而軋之,清樂箏用骨爪長寸于,以代指。”
由于元代史料的缺乏,僅能從元史禮樂志中了解,在宴樂中使用了沿襲宋制“兩頭微垂”的箏。明代也繼續承襲下來,而形狀有逐漸減小的趨勢。
到了清代,對于樂器的記載就十分清楚,多謂箏為十四弦,兩組八度約七聲音階定律。清朝通典樂四絲五箏類:“箏似瑟而小,十四弦各隨宮調設柱和弦,已皆律呂。通體用桐木金漆,樑及尾邊用紫枟,弦孔用象牙飾。唐書言十三弦或十二弦不可考。今十四弦,則五聲二變為七,倍之,故為十四也。”
民國以后,因大量西化的影響,在弦的材料上以及箏的構造上有較大的變化。除傳統的絲弦十三弦小箏外,慢慢發展出十六弦的金屬弦箏。復音式的新式箏、蝶式箏也發展到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二十六弦、四十四弦等。大型帶有踏板轉調的箏,音域增廣、轉調方便。箏弦也由金屬質改良為外纏尼龍絲的形式,音質純、彈奏順暢。目前國內則以十及二十一弦外纏尼龍絲弦箏為主。
古箏琴弦的材質變遷
制作任何一件弦樂器,首先就要設計好琴弦的振頻(張力)與形制(直徑與長度),也就是質量與規格。
歷史上的古箏弦經歷過幾個階段,較早是一般使用動物的筋風干為弦(鹿筋),也有以動物的毛發為弦(馬尾),這類弦的優點是聲音柔和,缺點是音量小,易走音,使用壽命短。
到了近代,開始用尼龍弦代替,但是變化不大。潮州箏采用裸鋼絲弦來代替,達到了柔美、細膩、多韻的演奏風格,音量增加,但是偏硬。
在古箏演奏技法的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古箏演奏家們對琴弦的要求越來越高,于是有人率先使用尼龍鋼絲弦來代理傳統琴弦,古箏弦的發展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既有傳統弦的柔和,又有鋼絲弦的韌性,音量也有了質的提高,得到了行業的普遍認可,也普及到了各個廠家的制造中。
鋼絲尼龍弦為什么會替代絲弦?
20世紀50年代以前,我國古箏一直使用絲弦,在唐代把絲弦染成朱紅、翠綠或青色,偶爾也使用鵾雞的筋作弦。絲弦的使用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在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出現了琴瑟兩種絲弦樂器,表明我國古代高度發達的絲蠶養殖業,給樂器的設計制造進程奠定了物質基礎,可以說絲弦技法是我國樂器制造技術的優秀代表技藝。20世紀50 年代后,大量古箏新作品、新技法的出現,特別是民族樂隊“交響化”的出現,古箏的音準穩定性和琴弦使用壽命等問題,使古箏的推廣受到制約。在此背景下,一批樂器改良者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協同努力下,創制出以鋼絲為芯弦,外纏尼龍絲的鋼絲尼龍弦。該弦音準穩定,使用壽命長,音色接近絲弦,從而獲得成功,一舉顛覆了2000多年的絲弦使用傳統,并迅速推廣到全國。但這一單一的音色審美傾向,近幾年正受到箏界人士的關注,有識之士認為多元的音色是箏藝發展的生命源泉之一。日本的箏藝琴弦,仍以唐代的絲弦音色為標準,并以現代技法研制出仿絲弦的琴弦,解決了音準和壽命問題,為我國箏藝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鑒方案。
國產鋼絲與進口鋼絲的區別
鋼絲質量的柔韌和使用壽命與琴弦中的含碳量有直接的聯系,進口鋼絲任意截取一段,含碳量的比例都是一樣的,國產鋼絲可能會出現某10mm的含量高,某10mm的含量低,平均的含碳量和標準含碳量一致。
其次就是規格,部分品牌的琴弦會有不圓的情況,也有高音區的弦比低音區的弦粗的情況出現,這是因為拉絲模具的過度使用導致,當然,這樣的古箏弦也會對古箏演奏帶來相當的影響。
古箏1弦到21弦從哪個方向算起?
行業標準和古箏圈內的弦號叫法,都是統一的。和古琴的命名方式不同的是,最細、最高音的弦,弦號最小(古琴為最大)。靠近演奏者一側的弦號為1號弦,依次向前至弦號最大、琴弦最粗的21弦。
琴弦的不同顏色代表什么意思?
現常用的鋼絲尼龍弦外表是白色的,而古箏全套的21根弦中,有四根弦是綠色或紅色的,分別是3弦、8弦、13弦、18弦,這種顏色標識是為了讓演奏者更容易分清音區。距離最近的兩根綠色弦之間,在音程關系上為八度,第八弦的音高為a1(小字一組的a)。
古箏如何上弦?
古箏的上弦,有用肖釘(肖子)的,也有用木軸的。上弦的部位,有的在箏頭,有的在箏尾。固定另一端琴弦的方法,有的掛在掛弦釘上,有的穿在穿弦孔中。這里介紹箏尾用肖釘上弦,箏頭用穿弦孔固定琴弦的上弦方法。上弦的順序一般從第一弦開始,依次上到第二十一弦。這種按弦序由低至高的上弦方法,安放碼子比較方便。
具體步驟如下:
裝弦的碼子──將琴弦帶小疙瘩的一端穿在穿弦孔中,并拉直掛在箏首,然后將弦拉至琴釘處,留出夠在琴代上繞五六周的一段弦,其后把弦截斷。將弦的這一端穿入琴釘的小孔中,用扳子(調音扳手)將弦繞在琴釘上,上緊即成。然后,將碼子按合適的位置安放在箏弦下。上弦時應注意弦的兩端要恰如其分地放在兩岳山所指定的位置上,以保持弦與弦之間距離的均等。碼子在箏上的排列猶如一字形大雁的排列飛翔,被稱為“箏排雁柱”。碼子間的距離,低音間距寬,高音間距窄,整個雁柱間距是從低音至高音由寬到窄的過渡。在113公分長的箏面上,一般第一弦的碼子距后岳山17公分左右;第二十一弦的碼子距前岳山18公分左右。碼子排列合適有助于弦的振動和方便按弦。碼子應盡量放在兩岳山置弦的兩點所構成的"直線"上。否則,碼子容易移動,彈奏低音區會也現碼子碰撞箏面板的噪音。
還要注意碼子的角度。調整好碼子在弦下的角度有助于發音,使音質好,雜音少。碼子調整后。繼續上弦,上到每根在岳山和碼子上不松動,就算完成上弦的工序了。箏的琴弦比較長,因此弦的張力小,比較松,因而箏的調音較為困難。在調音時,必須反復校正弦的音高,才能取得音的準確和穩定。即使調好的音,在演奏中也常常會發生變化,仍需移動碼子進行校音和微調。影響弦的音高還有其它因素。如琴釘松動形成慢性跑弦,碼子與岳山高度比差過小,碼子容易移位形成弦音不準等。這些就需要在樂器制作和維修時加以克服了。
古箏如何換弦?
古人常說,斷弦是遇知音,相信大家都有知音。今天就為大家講一下換弦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先將斷了的琴弦分別從兩端抽掉。
2、根據纏繞在弦釘上琴弦的圈數,用扳手逆時針松相應的圈數,將弦釘上的孔和垂直于調音盒的底面。
3、選擇同一型號的琴弦,從“S”形出音孔穿過,經過面板從岳山右側的穿弦孔進入,經過弦釘的孔,超過約1.5CM。
4、將超過的部分壓倒緊緊貼在弦釘上,并將多余的弦全部抽到調音盒內部,由弦釘的上部逆時針將琴弦由外向內繞在弦釘上(1-5弦3-2圈。6-16弦,2-1圈17-21弦1-0圈)。
5、用手指由內向外擰成一個圈套在弦釘的最里側,另一只手提著琴弦,用扳手順時針將弦釘緊緊至適合位置即可。
注意點:
1、一頂要將弦尾壓好,緊貼在弦釘上,否則露頭的弦尾會在演奏的時候有雜音。
2、琴弦一定要垂直于弦眼和弦釘的第一接觸點,否則古箏極易出現走音的現象。
3、纏繞的琴弦一定要由外向內平鋪在弦釘上,切忌將琴弦繞在一起,形成團,否則在調音緊弦的時候極易出現無任何反應導致斷弦。
琴弦安裝(換弦)要注意什么?
1、首先要把纏繞在琴釘上的斷弦去掉,然后用校音扳手套住斷弦琴釘,往后轉本身纏繞圈數的同一次數,以便新弦上緊時有足夠的余地。
2、弦尾從琴釘孔穿出后,要向里折彎,以便后續琴弦能扣壓住弦尾,做到環環相扣。
3、校弦時琴碼不要擱在琴碼上,當張力接近相鄰弦松緊度時,才將弦挑起擱在琴碼上,這樣的做法不易使琴弦在擱弦點處受損,同時也使琴弦張力均衡。
4、高音可比標準音高偏50-100音分,然后在琴碼兩側對琴弦進行壓顫,讓琴弦充分延伸至標準音高。
古箏琴弦上有斑點會影響聲音嗎?
這里的斑點一般是指尼龍絲的表面出現淺黃色,這是由于內芯絲線受潮或演奏者手汗滲入所致,一般練習者很難聽出音色的差異。二是指純鋼絲弦,這種斑點的出現是鋼絲氧化的現象,生銹的程度決定了對音色影響的大小。
古箏琴弦的鋼絲扭曲對聲音有影響嗎?
扭曲的琴弦使琴弦的振動產生異位,箏碼受力點不平衡,從而影響古箏的發音。所以在裝現時,一定要順著琴弦松緊,但包裝中盤起的琴弦,一般不會對音色產生影響。
為什么會產生琴弦的內芯不斷,而外層尼龍纏繞絲斷裂的現象?
為了降低古箏音響中的鋼絲音色,設計者在鋼絲外層纏繞尼龍弦。這種經過壓扁的尼龍絲在一定環境下會自行老化。另外箏琴碼擱弦點的尖銳,特別是校音時阻力過大,都會使尼龍絲在該點處產生間隙,直至斷損。還有一處是離岳山的20-40mm處,這一位置是右手最頻繁的觸弦點,摩擦到一定程度也會出現尼龍絲斷損。因為內芯鋼絲的抗拉強度和外層尼龍絲的抗磨損強度不是可比的指標,所以琴弦的各種斷裂現象都會客觀存在。
古箏琴弦斷裂(非正常)有幾種原因?
1、音高超過設計標準。
2、琴碼離樂山過遠。
3、琴碼擱弦有毛刺。
4、壓顫過猛。
5、琴弦本身有缺陷。
琴弦是否到了斷損以后才換新弦?
初學古箏者,往往到了琴弦斷了以后,才換新弦,而有的初學者因為彈奏力度較小,認為即使高音部位的琴弦也能用上幾年的時間。其實,古箏弦和其他弦一樣,都有一個最佳音質期,過了這一時期,由于金屬的疲勞程度日益加劇,音質會逐漸遜色。另外由于演奏者的手汗等滲入至尼龍絲內層,弦中的絲弦層會發生質變,也會影響到古箏的音色。故一般高中音部位琴弦在累計使用100小時之后,可根據琴弦的實際情況換上新弦。
為什么琴弦斷后,要配原品牌琴弦?
古箏的生產標準是行業規范的,標準對一些基本的要求作了限定。琴弦等許多部件的規格并未列入行業標準。所以琴弦規格由各生產企業自行確定,這樣,也就是同樣是10號琴弦的直徑、工藝、用材等,各廠都可能不一樣,那么不是一個系列的部件裝在一起,就會在手感和音色上產生較大的差異,故斷弦后一定要配原品牌的琴弦。但有的廠家只生產古箏,不生產琴弦,那么換弦時一定要問清該廠配套使用的琴現品牌名稱。
新琴弦在調音時為什么容易走音?
新裝的琴弦有一個張力趨向穩定的“過度期”,也就是琴弦的“延伸期”。當琴弦的張力得到充分的伸張時,再調準音高,其音準就相對比較穩定。正規廠家的琴在出廠之前都經過壓顫調音,但是因為庫存時間、運輸過程和琴行的周轉時間等,都會使原校標準音高產生變化。再因為琴體受力后也會產生新的應力平衡,故購買新琴后再此在箏碼的兩側壓顫琴弦,調準、調穩音高就顯得十分重要。
如何防止琴弦生銹?
古箏面板要保持潔凈,不用時需蒙蓋,以免落塵或引起古箏弦銹澀;
古箏在使用后可用干軟布抹去琴弦上的汗漬等,以防琴弦生銹;
古箏需要經常使用,有利于琴弦的張力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