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手風琴的貝斯部分很容易出故障,學琴的朋友都或多或少接觸過。當你打開后蓋板,上下左右數不清的零件密如蛛網,兩眼一抹黑,看不清、弄不懂,更是無法查找故障和維修。的確,貝斯機結構復雜,在那么一小塊總成上,把各種功能都完美的組合在一起,確實不容易。但是,只要從它的設計結構上入手,它是有一定規律的,找到規律,維修和調試就變得簡單了。
首先,主要講傳統手風琴貝斯機的幾種結構。貝斯機是由支架、貝斯桿、地軸、地軸桿、音簧蓋板頂桿和一些連接桿組成。它可以分為整機心(可拆卸)、分機芯(不可拆卸)和半分機芯三種。第一種:整機心。它設計結構緊密,方便拆卸和維修。缺點是全金屬結構,機械噪聲較大,耐磨度較差。第二種:分機芯。一般用木頭作支架,再逐一裝上貝斯桿,維修拆卸不太方便,但機械噪聲很小,摩擦系數小,很耐用,故障率低,一般使用在高檔演奏琴上。第三種:半分機芯。一般設計為和弦部分是可拆卸的,基礎低音部分是固定的,它介于一、二種之間。 總之,貝斯機總成盡管設計各有不同,但他們功能都是相同的。
其次,我重點就分機芯總成的結構和調整作一介紹。我的經驗是:第一,結構。要弄清總成的結構,先要搞清楚總成上的那些桿桿、釘釘、連桿的功能,它們和貝斯機下面的音簧蓋板是怎樣配合的。貝斯機分上下兩層:下層機械傳動部分是管基礎低音的,基礎低音部分排與排之間是大三度音程關系,每一個貝斯上、下是一個純五度音程關系;上層機械傳動部分是管和弦的,其中包括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屬七和弦和減七和弦。第二,調整。當故障出在基礎低音上的時候,重點檢查下層的地軸、地軸桿、貝斯、音簧蓋板頂桿和同它有關的連桿等;如果出現在和弦部分,重點檢查上層機械傳動部分,方法同上。有一個前提是,一定要對各種和弦的結構熟悉才能修哈!
當你熟悉了這些音程的關系和和弦的組合后,你就會發現貝斯機設計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音有重復(比如:#4=b5,#1的大三和弦=b2的大三和弦,#5的小三和弦=b6的小三和弦……),這是因為它們的連桿都設計在同一地軸上,因此它們的音只是兩個唱名不同的相同音,這一點用在維修的推理上很適用,我經常采用!
第三,調整工具。我前面已經介紹了自制小工具,用它們就能方便地調整好。
第四,調整中注意的問題。調整順序是:先基礎低音,后和弦,再兩排音簧蓋板間的間隙。貝斯的間隙一定要有,但不能大。貝斯機因為使用頻率高、易磨損,一般兩年應作一次調試、潤滑保養,一般的縫紉機油就行,切忌不能用食用油代替。
調好的貝斯機應該是:貝斯排列整齊、平整、手感靈活,間隙很小,發音很響,沒有延時和缺音。
另外,對于分機芯貝斯總成,沒有把握最好不要亂拆,要拆也一定要作好記錄,記住順序,咋個拆、咋個裝哈!
以上介紹,請大家發表評論,可相互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