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省作協組織策劃、我省青年作家雪小禪創作的長篇紀實文學《裴艷玲傳》年初上市后反響強烈。該書首印5萬冊,發行不到一個月即入選“當當網”銷售排行榜,目前已經售罄;《北京青年報》《燕趙都市報》等全國50多家報紙正在進行連載;該書的港臺地區版權及歐美地區版權正在商洽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每天在黃金時段進行連播;中國文聯、省文聯等單位對該書的影視劇改編表現出濃厚興趣,正在積極洽商拍攝事宜。隨著該書影響的持續升溫,特別是影視、廣播等媒體的介入,該書的文學魅力將得到進一步展示。
《裴艷玲傳》由雪小禪歷時3年創作完成,海峽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共20萬字,詳細記錄了我省戲曲藝術大師裴艷玲跌宕起伏的藝術人生。翻閱此書我們不難發現,《裴艷玲傳》之所以能夠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既得益于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生動的藝術手法,同時也因為它彰顯了河北獨有的精神特色和人文優勢。《裴艷玲傳》的創作出版,體現了文藝精品創作“兩個效益都要,兩個市場都占”“既叫好又叫座”的要求,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文學精品創作的一次有益探索。該書在整個創作出版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策劃了一個好選題。該書選題立足河北,具有濃郁的河北特色和時代氣息。主人公裴艷玲生于河北,長于河北,三次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被曹禺譽為“梨園國寶”。她五歲登臺,九歲挑梁,十三歲唱紅,經歷了梨園行當的興盛和風雨飄搖。在她身上表現出的“執著、堅韌、敬業、守信”精神以及對夢想鍥而不舍的追求,既是對燕趙精神的傳承和光大,也是當代河北人民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講好裴艷玲的戲曲人生對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二是選中了一位好作者。該書作者雪小禪是我省近年來創作活躍、成就突出的青年作家,曾先后獲得老舍散文獎、河北省文藝振興獎、全國短篇小說佳作獎等獎項,作品多次登上暢銷書排行榜。雪小禪同時也是一位戲曲界的“票友”,喜歡聽戲唱戲,能夠更好地理解、把握裴艷玲和她的戲曲藝術。一名年輕的實力派作家,用鮮活的文字、時尚的語言,解讀一位戲曲大師和她鐘愛一生的傳統藝術,是《裴艷玲傳》的一大特色。這種形式符合當下讀者的閱讀習慣,因此受到眾多讀者的喜愛。
三是采用了一套好機制。《裴艷玲傳》被省作協列為重點創作選題之后,省作協積極與裴艷玲及作者所在單位協調,為作家采訪解決困難,提供便利。在創作過程中,省作協邀請省內外專家把脈會診,對作品提出很多修改意見和建議,力爭將問題和不足“消滅”在出書之前。海峽書局對該書的裝幀設計、出版發行進行了整體策劃。以上措施對該書以高品質出版提供了有益幫助,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是啟動了好的宣傳推介模式。作品出版后一個月內,省作協聯合中國作協、海峽書局等單位迅速舉辦了研討會,并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等多家媒體連續刊發評論文章;安排作者雪小禪接受媒體采訪,多家地方報刊刊發了消息、訪談;廊坊電視臺錄制了《品讀裴艷玲》大型電視訪談活動,著名戲曲節目主持人白燕升專程趕來擔任主持,裴艷玲、雪小禪等悉數登場并現場贈書。多方位立體化的宣傳攻勢,很快擴大了該書的市場影響。
《裴艷玲傳》的創作出版,給我們以下幾點啟示:
一要注重地域文化資源的挖掘。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當代河北作家要立足河北、面向時代,自覺將個人的文學創作融入到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之中,努力挖掘燕趙兒女建設美好家園的偉大實踐和精神風貌,用文學精品講好河北故事、傳播河北聲音,為凝聚改革發展力量,推動河北綠色崛起作出貢獻。
二要注重原創文學作品的創作出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秀的原創文學作品對其他門類文化產品的催生作用及貢獻值越來越大,其自身價值會隨著文化市場的發展、規范而得到大幅提升。宣傳文化部門只有加大對原創文學作品的扶持力度,筑牢文化繁榮發展的基礎,才能更好地推動電影、電視、廣播、動漫等行業的發展。
三要注重精品打造。精品是千錘百煉鍛造出來的,一部傳世力作往往凝聚了作家畢生的心血。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學作品的商品屬性日益明顯,“既叫好又叫座”已經成為衡量文學作品價值的重要尺度。作家在不斷提升自身藝術素養的同時,還要耐得住寂寞,不跟風,不浮躁,用“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扎實寫作、精心打磨,以作品的高品質贏得讀者、占領市場,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四要注重團隊創作。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作家傳統的個體創作模式已經不適應形勢需要。以作家個體創作為主體,整合出版、影視、策劃等各方面力量,面向市場進行系統化運作,成為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趨勢。作家也要增強市場意識,充分利用網絡、微信等新興信息平臺,以及策劃、包裝、宣傳推介等新興手段,擴大作品影響,催化衍生產品,謀求作品效益的最大化。(河北日報/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