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8日至22日,以力推新人新作為宗旨的“聯通之夜”越劇經典劇目展演將登上逸夫舞臺,為觀眾呈現越劇《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臺》及《甄》(上本)。
看似平常的越劇展演,出票卻有些特殊——從2月底開票至今,整個展演中的700多張票已免費派贈出去。這些贈票還隨附一張單頁,上寫“請支持海派戲曲發展”。作為展演活動的主辦方,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上海總部部長朱爭平介紹,這是上海總部成立一年以來,為促進海派文化發展的又一重要項目。大規模贈票,是為了讓更多從沒接觸過戲曲的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走進劇場。
朱爭平分析了海派戲曲目前的三個癥結:沒有影響力巨大的新作和新人,沒有新觀眾群。這臺越劇展演劇目格外注重新人新作。此次演出的經典劇目《紅樓夢》,除了有著名演員錢惠麗、單仰萍擔綱主演的“明星版”外,還有三對青年演員聯合演出的“青春版”。他們是徐派的孫嘉蔚、李璐彥、楊婷娜和王派的李旭丹、忻雅琴、黃紅艷。此外,還特地加入經過修改打磨后的《甄嬛》,展現更多越劇新秀的風采。
對海派戲曲的扶持,不僅局限在越劇。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上海總部還計劃與上海滬劇院聯合推出滬劇經典劇目展演,爭取在今年6月為觀眾奉獻包括《石榴裙下》、《雷雨》、《大雷雨》、《日出》等劇目。下半年,這樣的推廣演出還會向昆曲、評彈拓展。按計劃,今后,4月舉辦越劇展演、6月舉辦滬劇展演等將成常規動作。
除了戲曲,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上海總部在成立以來還關注了數個海派文化版塊。不久前,年屆六旬、以擅繪嬰戲人物而活躍在海上畫壇的畫家賀竹元在紅蔓堂舉辦《賀竹元精品畫展》,成為中心扶持海派藝術品的重要展覽活動。迄今,畫家張明、倪定前、汪觀清、杭鳴時等都依托這一平臺舉辦了專場畫展。
“重振海派文化昔日的輝煌,并不是一件易事。”朱爭平說,“我曾見過20年前的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劇場里觀眾寥寥無幾。再看看現在安福路的人氣爆棚,話劇人花了20年的努力,讓話劇成為上海年輕人爭相觀看的藝術。我們是不是也能花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真正讓海派文化深入人心?我有這樣的信心。”(解放日報/李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