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協奏曲的樂隊部分皮亞佐拉沒有用銅管樂器與《再會羅里羅》的整個樂隊編配一樣,由弦樂和鋼琴 、豎琴、打擊樂器組成。
這樣的樂隊編制與交響樂和室內樂的編制有所不同,它的組合更類似皮亞佐拉探戈樂隊即興、零散的編制。在阿根廷的音樂史上,這部協奏曲應該是一部西方作曲技法與民族意識進行深層次交融的代表作。
它和皮亞佐拉的其他作品一樣,都具有皮亞佐拉式的獨特性格,同時這部協奏曲又遵循了古典協奏曲的規則,全曲由三個樂章構成。
第一樂章“快板”要求“清晰的”。
樂曲一開始樂隊由弦樂和打擊樂隊以亢奮、激昂、強勁的節奏全奏進入,音樂激烈的盲目、豐盛的頹靡。
音樂的基調發人深思,耐人尋味。獨奏手風琴的旋律凸現,使音樂更加孤獨,幽怨,放縱。
第二樂章“中板”,這個樂章從弦樂凄冷優美的獨奏開始 ,像回憶、懷念。
第三樂章“急板”是整個協奏曲的高潮,在打擊樂器有力的拍點中,整個協奏曲在嘈雜喧鬧直至人聲鼎沸的集體狂歡中結束。
這部協奏曲你能從中體會到手風琴簧片發出的聲音帶給你的那種世俗力量的震撼同樣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