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云門舞集編舞林懷民
林懷民:一樣的舞蹈不一樣的感受
云門舞集已經是國家大劇院的“常客”了,從《行草》到《九歌》,舞蹈中飽含著中華文化的底蘊,通過著名編舞家林懷民的設計,向觀眾傳達著一種信念。這一次,林懷民帶來了同樣是以書法為題材的作品《松煙》,那種中西文化的對話與融合產生的奇妙效果,更會讓觀眾有什么樣的感受呢?林懷民在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說:“因為每個人經驗背景都不一樣,同一個人是安閑地走進劇院來看演出還是坐公交車匆忙趕來,一樣的舞蹈他的感受都不會一樣。我希望大家來看我的《松煙》是一個愉快的感覺。”
對于《松煙》,林懷民說:“做《行草》時想得不多,做成《行草》后才覺得關于書法還有沒講完的話,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做了《行草》三部曲和一部《屋漏痕》,在國際上非常受歡迎。《松煙》編好后覺得非常有趣,去年改了名字。中國人書寫,最開始蘸著天然礦石墨,漢代有松煙墨,宋代才出現油煙墨,油煙墨功德無量,讓松樹得以存活下來。我喜歡這個名字,除了跟書法的關系。松、煙,意境上聯想是不錯的,所以取名《松煙》。”
《松煙》的布景與《行草》完全不同,林懷民說:“《行草》中有很多書法的投影,表現得太實太用力。而《松煙》則是留白,舞臺上感覺動作非常輕盈空靈。《松煙》的音樂來自約翰·凱奇,他的《4分33秒》給世界很大驚奇,而我用在《松煙》中的音樂則讓你有想象不到的靈感,配合起來如皮膚和手套一樣,很貼切,東方味道強得不得了。而我們的演員,他們的書法都很好,他們的舞蹈確切地說是通過書法熏陶出來的。書法和舞蹈一樣需要運氣,這一點云門的舞者是占了便宜的。他們練習書法不是被逼的,完全是他們發自內心地對這門藝術的喜歡。有的舞者出國演出,都會隨身帶著筆墨,在賓館里練習書法。”
在林懷民創造的書法世界中,《松煙》是一個很安靜緩慢的作品。林懷民說:“這個作品讓觀眾身心愉悅,不管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只要走進舞蹈本身,它都是對的。”(北京青年報/倫兵)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