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丹(左圖)飾演的甄(上本)和王志萍飾演的甄(下本)。(資料圖)
第十六屆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在即,上海越劇院《甄嬛》(下本)即將首演。《甄嬛》(上本)將再次演出,形成三套六場的格局。記者了解到,這臺藝術節中場次最多的劇目,每場出票率均超97%。
隨著電視劇播出,“甄嬛風”也刮進了上海越劇院。“當時我沒看過小說和電視劇,但不斷有劇團的演員跟我提議將其改編為越劇,這引起了我的注意。”前年7月,上海越劇院院長李莉隨團演出赴臺灣,她帶上電視劇《甄嬛傳》的碟片。整整三天兩夜,李莉就著5盒方便面看完76集電視劇。“看完之后,突然覺得,我們有這么多優秀的演員,為什么不能做?”
回滬后,李莉找來原著作者流瀲紫。原本就是越迷的流瀲紫分文不取,將小說的獨家改編權給了越劇院,還擔任文學顧問。立項后,主創團隊決定讓青年演員承擔上本主要角色。楊婷娜飾演皇帝,張宇峰飾演清河王,裘丹莉飾演華妃……“而我,則成了夢寐以求的甄嬛,真是讓我驚喜萬分。”青年花旦李旭丹說。
不管是上本還是下本,《甄嬛》 的選角受到無數越迷關心。在上本開排前,上海越劇院推出專為越劇《甄嬛》打造的網站,吸引了上千名觀眾投票選角,之后又創造了一年內巡演超過20場的紀錄。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組委會盛贊《甄嬛》劇組“青春靚麗,陣容整齊,實為難得”。
今年,上海越劇院在微博發布下本主要演員的定妝照,王志萍、錢惠麗等一批中生代名家挑梁演出。不久前,該劇在太倉大劇院帶妝彩排,吸引蘇浙滬無數戲迷粉絲趕往。
“越劇發展之初,就是走在潮流尖端的時尚品。隨著藝術樣式的豐富和潮流的轉變,它被歸入了‘老一輩的娛樂方式’,這是天大的誤會。”李莉說,改編《甄嬛傳》就是要找回越劇的青春氣息、時尚魅力。
據滬上資深戲曲經紀人許霈霖介紹,越劇 《甄嬛》明年將嘗試“駐場”演出。(解放日報/李崢)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