飾演張忠良的廖昌永(左)和飾演何文艷的楊光正在排練第四幕《一江春水》(蔣迪雯攝)
“十一”長假,歌劇《一江春水》劇組沒有休息。昨天,全組前往常州進行最后合成排演,為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演出做準備。
記者6日探訪上海歌劇院排練廳,主演廖昌永、楊光在導演易立明指導下,一個下午都在試驗、揣摩、調整動作細節。易立明剛在北京完成國家大劇院歌劇版《駱駝祥子》,首次在上海執導歌劇的他說:“上海這支創作團隊敬業、投入,這是一部大制作、一個龐大工程,大家都很努力,去常州合成,實際上增加了演員的工作量,但大家斗志很高。”
歌劇《一江春水》改編自1947年的經典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廖昌永飾演男主角張忠良,一個從熱血抗日青年逐步墮落的復雜角色,三個女角分別由旅美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黃英和旅美女中音歌唱家楊光擔綱。易立明說,歌劇版故事建立在電影上,但表現方向有所不同,歌劇定位于“戰爭廢墟上開出的惡之花”,重在表現戰爭背景下人性的變態和扭曲。而“人性”也是藝術總監周小燕為這出大戲定的基調。廖昌永說,男主角張忠良人生觀、價值觀的變化是一個反面教材,全劇的大悲劇結局敲響警鐘——不管在什么環境下,人都應該堅持理想和道德標準,“周先生說,在當下力倡反腐的社會背景下,這出戲有它的社會意義和正能量。”
上海、武漢、重慶是《一江春水》故事發生的三個城市,廖昌永透露,在上海國際藝術節首演后,《一江春水》將參加國家大劇院明年演出季,武漢、重慶也是首批巡演城市,“最終目標是到國外演。”全劇故事從外灘倒塌的和平女神像下的一場舞會開始,結束在八年后同一地點的又一場舞會,三位女角在同一場中死于和平女神像下,戲劇沖突達到高潮。
“唱段好聽、故事好看、舞美恢弘,這應該是觀眾過去從未看過的原創歌劇。”廖昌永說,上海音樂學院的“上海三部曲”計劃三年內打造三部保留劇目《一江春水》、《日出》、《家》。(解放日報/施晨露)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