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是戲劇藝術的棲身之所。如今,北京的一些劇場逐漸不滿足于扮演“賺場租”的傳統角色,開始轉型成為藝術作品的生產者。其中,國話劇場、天橋劇場,天然具有了自己的辨識度。國家大劇院則繼續在自制劇目上穩步推進。
2013年,民營小劇場的日子不好過。蓬蒿劇場和木馬劇場,一個是牙醫王翔自掏腰包搭建的“夢想根據地”,另一個是愛戲劇的小兩口蘇丹和唐虓琿送給彼此的結婚禮物。蓬蒿平均每年虧損70萬,木馬則在去年底因拖欠房租被停電停暖。夢的延續,步履維艱。
國家大劇院
演出場次:商業演出907場,藝術普及教育活動460場
觀眾人次:演出累計85.4萬人,活動累計21.5萬人次
入選理由:開幕六年的國家大劇院在2013年依然穩扎穩打,歌劇、音樂會、舞蹈、戲劇、戲曲精品不斷。無論是多明戈加盟的歌劇《納布科》,還是張藝謀首次執導的京劇《天下歸心》,從藝術品質到商業運營,大劇院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2014展望:首部自制小劇場話劇《玩偶之家》將演。為慶祝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大劇院將自制話劇《威尼斯商人》。3月與馬林斯基劇院強強聯合制作歌劇《奧涅金》,捷杰耶夫任指揮。歌劇方面還有《游吟詩人》、《鄉村騎士》、《丑角》,以及民族歌劇《蘭花花》和原創歌劇《駱駝祥子》,后者由易立明執導。
國話劇場
演出場次:演出130場 觀眾人次:累計8.6萬人次
入選理由:2011年落成的中國國家話劇院新劇場,因地理位置欠佳,遠離市中心劇場群,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開幕的兩年多里,國話劇場先后上演了《四世同堂》《活著》《青蛇》《俄狄浦斯城》《伏生》等自制、引進大戲,迎來關注。未來地鐵7號線的開通,勢必為國話劇場的人氣添一把火。
2014展望:今年國家話劇院將推行“保留劇目制”,王曉鷹導演的《薩勒姆的女巫》、查明哲導演的《死無葬身之地》等經典劇目將啟動復排。新戲方面將有田沁鑫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王曉鷹的《遠去的家園》等劇首演。
天橋劇場
演出場次:演出143場
觀眾人次:累計10.6萬人次
入選理由:始建于1953年的天橋劇場,在2013年迎來60“大壽”。該劇場隸屬中央芭蕾舞團,是北京目前唯一一座,也是最專業的大型舞蹈劇場,此外還上演一些傳統戲曲類演出。烏蘭諾娃、皮娜·鮑什、帕瓦羅蒂、小澤征爾、梅蘭芳、戴愛蓮、郭蘭英等中外藝術家都曾登上這個舞臺。2013年,中芭在此策劃上演“首屆中國國際芭蕾演出季”,世界名團帶來“看家戲”匯聚一堂,是年底芭蕾藝術的頂級盛會。
2014展望:紀念老舍誕辰115周年曲劇匯演,《紅色娘子軍》問世50周年紀念演出,中央芭蕾舞團建團55周年演出季。
蓬蒿劇場
演出場次:演出、藝術活動共計387場
觀眾人次:近3.8萬人次
入選理由:地處南鑼鼓巷的蓬蒿劇場,是北京第一家民間小劇場,創辦于2008年。劇場在民國四合院基礎上改建而成,建筑集黑匣子劇場和咖啡館于一體,劇場可容100人。運營五年多的蓬蒿劇場,已成為海內外藝術家和文藝青年的聚集地。劇場在節目制作上逐漸形成“文學劇場”為主,同時鼓勵藝術跨界、創新、實驗的鮮明風格。隨著國際合作的加深,蓬蒿也日益具有更開闊的國際視野。
2014展望:王翀導演《陰道獨白》2014版,李建軍導演《美好的一天》蓬蒿版、《25.3公里》二輪。第五屆北京南鑼鼓巷戲劇節將繼續上演。此外蓬蒿劇場還舉辦了大量戲劇工作坊、公益活動。
木馬劇場
演出場次:演出157場 觀眾人次:近2萬人次
入選理由:位于百子灣的木馬劇場,交通便利程度一般,但自2010年運營以來,陸續推出《驢得水》、《雷雨2.0》等一系列叫好叫座的劇目,“木馬”的人氣勢不可當。2013年,“首屆兩岸三地青年戲劇節”和“第五屆風馬牛戲劇節”兩個戲劇節持續為木馬贏得口碑、票房的雙豐收。2013年,木馬還在杭州開起了“分店”。
2014展望:木馬劇場2014年在運營上將有較大的變動,所有排期待定。(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