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核要求
《中國音樂文化研究》是“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下的一個研究方向,和“中國傳統音樂研究”相比,它更加注重對傳統音樂理論的挖掘與研究,因此也就更加重視音樂形態的分析、歸納與提煉。和“中國音樂史研究”方向相比,它則更加重視音樂史學中有關古代音樂,尤其是樂學的史料與記錄。因此,他要求研究者在音樂形態、音樂史、音樂考古、音樂文獻以及樂學、律學和古漢語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便能在較為厚實的基礎知識上,研究和提煉中國傳統音樂的基本構成規律與特點。
二、考核評價目標
1.準確地掌握并論述相關的學科知識。
2.熟悉與學科相關的專業術語和有關概念。
3.具備初步的各類中國傳統音樂形態的分析能力。
4.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精煉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5.熟悉《中國傳統音樂概論》、《中國民族音樂》以及《中國音樂史》的基本內容和相關要點。
試卷分值及考試時間:
1.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題型結構:
(1)名詞解釋:約:20-30分左右;
(2)簡答 題:約40分左右;
(3)論述 題: 約20-30分左右;
(4)分析 題:約20分左右;
各題的成績比例根據每年的實際試題進行適當的調整。
復試主要參考書目:
1.《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下),楊蔭瀏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2.《中國傳統音樂概論》,王耀華、杜亞雄編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3.《中國民族音樂》,王耀華主編,上海音樂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三、考核內容
緒論
中國音樂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中國音樂起源與夏商時期的巫樂文化
第一節 音樂起源——一個眾口紛紜而又不得不說的藝術難題;
第二節 紙上得來終覺淺——文獻中的上古樂史;
第三節 遠古遺響——揭開上古樂史的神秘面紗;
第四節 漫漫巫風中的恒舞歡歌——夏商音樂概況;
第五節 金聲玉振——夏商樂器尋蹤。
第二章 宗周禮樂制度與戰國時期音樂世俗化傾向
第一節 周公的制禮作樂——周代雅樂制度的奠立;
第二節 廣博良易,樂教也——周代的樂教與《周禮•大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