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三年之后,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第四屆“粉墨嘉年華——上海優秀青年演員展演”前晚起在逸夫舞臺拉開序幕。從8月21日至9月17日,8位來自京劇、越劇、昆曲和芭蕾、小提琴、琵琶演奏不同藝術領域的青年演員,將在上海不同劇院展開6個專場演出。作為展演的首場演出,上海京劇院藍天、高紅梅的“藍梅綻放”專場前晚率先亮相,而今晚,上海越劇齊春雷的“越壇春雷”專場也將上演。
早報將從今天起陸續推出幾位青年演員的專訪,記錄他們對于舞臺藝術的執著、對未來機遇的渴望,和在舞臺背后付出的努力。
藍天:拉小提琴跳杰克遜的“傳統派”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但就在粉墨嘉年華的專場里,藍天第一次演出文武兼備高難度的《夜奔》,就讓觀眾眼前一亮,謝幕時掌聲叫好如雷。而考驗唱功的《珠簾寨》,也同樣展示了他余派老生的扎實功底。
距離自己“轟轟烈烈”的演出專場不過一晚,藍天就重新投入到上海京劇院的排練廳。藍天今年不到30歲,陽光帥氣,多才多藝。從小跟隨父親學習拉小提琴,至今還是個半專業選手。而他跳邁克爾-杰克遜的舞更是一絕,經常技驚四座。在藍天看來,所有藝術都是相通的。
“但現在拉琴少了,跳舞也少,干一行得專一行。”藍天對京劇的專一執著,是從小開始的。盡管這條路,走得異常不平坦。
藍天是河北人,家境不富裕,父母都是學戲的。藍天從小喜歡對著電視機甩水袖捋胡子,但父親并不贊同他學戲,因為太苦。可是,《智取威虎山》的一曲“朔風吹”他一學就會,父親最后不得不嘆氣:“這孩子生來就是吃這口飯的”。
因為河北藝校沒有京劇班,藍天學了兩年河北梆子。1997年,上海戲校校長王夢云來到河北招生,一眼相中了藍天,把他帶回了上海。河北藝校為此還打官司打到了文化部,一波三折之后,藍天最終留在了上海。中專經歷變聲期,藍天一度失去了清亮的嗓音,不得不改學武生。但大學畢業時,他拿下了全出老生唱功大戲《四郎探母》。
畢業后的藍天進入上海京劇院,不久就主演了青春版《智取威虎山》,并得到當年“楊子榮”童祥苓的指導。兩年前,CCTV“空中劇院”直播了這臺大戲,藍天那句高聳入云的“氣沖霄漢”幾乎讓全國的京劇觀眾記住了他。而在這背后,他看了幾百遍錄像,把每一個氣口和眼神都記錄在本子上。
此后不久,關棟天缺席新編歷史劇《廉吏于成龍》,藍天從京劇院二團被“跨團”調進了劇組,和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同臺飆演對手戲。“排練時尚老爺子一直非常耐心地提攜我,甚至在電梯口遇到,尚老師會突然對我來一句,叩見康王爺。我因此開始敢在臺上和尚老師對眼神,大膽在舞臺上實驗屬于我的情緒處理。”《廉吏于成龍》從北京一路演到山西、河南,藍天也因此贏得了“小關棟天”的稱號。尚長榮更是稱贊他:“關棟天有的點藍天都做到了,關棟天沒有的點藍天也做到了。”去年,“第七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上,藍天以99.066分,奪得了老生組的第一名。
藍天有很多自己的藝術想法:“我的恩師關松安一直是奔著第二個李少春去的,我也希望走一條能文能武的戲路,而且我演武戲的癮特別大。我現在學譚余派為主,老師一直和我說,流派只是一個標志,而非一個標準,以后別人問你什么派,你就說自己是傳統派。”“傳統派”的藍天身邊卻圍繞著一大群年輕粉絲,其中不少都是他在“京昆Follow Me”課堂上認識的學生。大學時,他還參與過香港 “進念二十面體”的作品《西游·荒山淚》,在榮念曾的指導下嘗試了當代實驗戲劇的創作,劇中,京劇大師程硯秋的一句話至今敲打著藍天:“演任何戲,都要有提高人類生活水平的意義。”正因那一次的創作經歷,藍天也一直想著做些屬于自己的嘗試,“我們演員需要舞臺,不單是逸夫這樣的大舞臺,也希望有當代的小劇場,可以更多和觀眾進行探討。”
齊春雷:對男女合演有自己的堅持
作為如今上海越劇男小生的挑梁人物之一,齊春雷要在這次“粉墨嘉年華”專場里展示他全面的藝術追求,以及他對越劇男小生的思考。
專場里,有兩個他常演的尹派經典《何文秀-算命》和《盤妻-洞房》,《楊乃武》和《家》都是對人物塑造頗有考驗的戲,而《懷玉驚夢》則是2008年創作的一個新編小戲。在開場的《楊乃武·三堂會審》段落,齊春雷用了11位越劇男演員共同登臺:“我希望這本身就是一個展示,我們所有的男演員都用整齊的步伐出現,是對男女合演的一種堅持。”
齊春雷出生在越劇故鄉嵊州,14歲考入了“嵊州越劇之家”,之后就來到上海戲曲學校,畢業后又進入了上海越劇院。學過紹劇和越劇,也練過武生和老生,但齊春雷最后在老師趙志剛的引領下,成為了一名尹派男小生。
舞臺對他們而言并不公平,“越劇男女合演的份額太少了。越劇男小生屬于一個特殊品種,屬于領導都在猶豫、對觀眾可有可無的東西。”齊春雷說,“學戲的時候,對男女合演的艱苦都是未知的。一路都有身邊的同學離開。男生唱越劇確實很難,一來嗓音不如女生持久,二來男的會遭遇倒倉,我們學戲時候男同學并不少,但最后留下來的只有兩個人。留下來的人也很痛苦,會覺得很孤獨。”
一度,齊春雷也寫好了辭職報告,但最后還是沒有交。男女合演的未來不在自己的把握中,年輕時遠大的夢想也似乎有些遙遠,現在的齊春雷最樸素的愿望就是:“把越劇男小生這個崗位站得牢牢的。”
2005年,因為臨時救場出演《玉卿嫂》中的慶生,齊春雷迎來了自己藝術生涯中第一臺主演的大戲。而2009年,因為趙志剛的離開,齊春雷再一次收獲了舞臺演出的機遇和挑戰,一臺“啄玉成器”的專場,齊春雷要在15天排出從未演過的4臺折子戲。經過這幾年的磨練,齊春雷的演出機會大為增多,藝術上也有了更多的體悟。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