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暨第十四屆文華獎參評劇目前站會議在山東濟南召開,與會代表抽簽選擇本單位劇目演出場館。“十藝節”期間,將有88臺劇目參評文華獎,如何給這些劇目提供良好的場館和舞臺服務,是主辦方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場館標準國內一流
承辦“十藝節”以來,山東將場館建設列為籌備重點,在資金、人員等方面予以保障。經過前期調研,“十藝節”組委會確定了一批承擔文華獎比賽的重點場館,涉及濟南、青島等9市31個劇場。“十藝節”舉辦期間,88臺劇目將在這些劇場上演。
借力“十藝節”舉辦,山東新建了一批現代化程度較高的演出場館。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張凱華介紹,山東迎辦文華獎的劇場在場館規模、舞臺設施、建設標準等方面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部分新場館修建在縣級市,體現了文化惠民的宗旨。
但記者也了解到,由于本屆文華獎參評劇目在規模及數量等方面均超過往屆藝術節,百分百滿足劇團對演出劇場和檔期的需求仍有困難。
對于劇目與劇場的匹配矛盾問題,張凱華說:“舞臺科技介入舞臺藝術創作是一大趨勢,勢必導致部分演出場館不能滿足規模較大舞臺劇的需求,應正確看待。”張凱華指出,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形式大于內容、脫離藝術本體的大制作,主辦方將堅決反對,絕不遷就。
科學調度安排劇場
劇目多,空間跨度大,評委行程遠,交通時間緊,如何保證“十藝節”文華獎順利評審?科學合理安排好劇場是不二之選。為減輕演出劇場安排壓力,“十藝節”組委會按照承辦地劇目適度提前及屬地制定安排表,將山東與外省參評劇目區分安排。山東參評文華獎劇目中非承辦會場的臨沂市《沂蒙女人》、萊蕪市《兒行千里》、菏澤市《古城女人》、濟寧市《圣水河的月亮》4臺劇目安排在“十藝節”開幕前演出,其他參評劇目就近在本地劇場演出。
山東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十藝節”組委會藝術創作演出部副部長劉敏介紹,山東參評劇目由“十藝節”組委會指定演出劇場,靠前演出,在不影響演出效果前提下,這些劇目將不占用條件最好的場館。“靠前演出結束后,這些院團的舞臺技術人員將補充到新建場館,加強山東省外院團的演出保障。”劉敏說,此舉旨在貫徹“十藝節”節儉、安全、高效原則,避免本地院團進行無謂的長距離調度。
本著利于評審及演出的需求,“十藝節”組委會將參評劇目按藝術門類和演出場館需求進行分區集中演出。其中,原則上戲劇類劇目安排在濟南、德州、泰安、淄博和濰坊演出;話劇、兒童劇類劇目安排在青島和煙臺演出;音樂、舞蹈、雜技類劇目安排在青島、煙臺、濰坊及日照演出。
考慮到演出規模及對舞臺設備要求不同,“十藝節”組委會將文華獎劇場分為A類和B類。10個A類劇場基本能滿足一般音樂舞蹈雜技類劇目演出需求,21個B類劇場基本能滿足戲劇類劇目演出。山東省文化廳副廳長、“十藝節”組委會藝術創作演出部部長陳鵬表示,劇場安排盡可能考慮了不同藝術門類特性,保障不同劇目舞臺呈現的完整和藝術水準的發揮。
邀請專家開展培訓
文華獎是文化部主辦的專業舞臺藝術政府最高獎,1991年設立,2004年起與中國藝術節相結合,由兩年一屆改為三年一屆。借鑒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評審機制,“十藝節”文華獎改變以往由文化部組織專家初評的方式,參評劇目由各地組織專家評選,各地最優秀作品得以脫穎而出。今年文華獎首次在山東舉辦,為提供良好的舞臺服務,“十藝節”組委會于日前舉辦了“十藝節”劇目演出服務管理培訓班,邀請國內知名場館管理、演出專家授課,對“文華獎”劇目演出場館負責人進行集中培訓。
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劇場管理中心負責人結合保利院線多年內部管理經驗,講解了觀眾和貴賓服務、應急事件處理、參演院團服務保障等。國家話劇院舞美中心專家結合多年演出實踐經驗,以豐富案例說明劇團在前期對接、進場裝臺、排練演出期間可能存在的眾多需求,并就劇場如何配合院團做好相關服務保障工作提出多項建議。(中國文化報/蘇銳)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