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麗的保加利亞濱海城市瓦爾納,于當地時間7月23日晚,中央音樂學院院民族管弦樂團東歐巡演之旅在Festival and Congress Centre Varna Hall拉開序幕。容納一千多人的音樂廳幾乎坐滿了觀眾(據大使館文化處的人員介紹這么多人來聽音樂會在這個海濱小城是不多見的),有結伴而來的高齡老人,有卿卿我我的男女青年,有活潑可愛的少年兒童,還有抱著幼兒的媽媽們,他們都對來自東方中國的音樂家和從未見過的樂器感到好奇,對即將聆聽的音樂充滿了期待。
晚7點整,音樂會準時開始。演奏員們精神飽滿,在王甫建教授的指揮棒下,一曲歡快、喜慶的“鬧洞房”(《西北組曲》第二樂章,譚盾作曲)拉開了音樂會序幕,贏得了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接下來的《高山流水》在古琴演奏家趙家珍教授和樂隊的演繹下,余音裊裊,沁人心肺,中國傳統音樂的意蘊蕩漾在整個音樂廳堂,激動著每位異國觀眾的心。學生趙志勇演奏的嗩吶曲《百鳥朝鳳》、張強教授演奏的琵琶曲《月兒高》,以高超的技巧和深厚的文化修養與樂隊配合得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音樂會高潮迭起,贏得全場觀眾贊不絕口,嘖嘖稱贊。
中場休息時,新華社索菲亞分社記者現場采訪了樂團領隊黨委副書記苗建華。
下半場音樂會全部為創作曲目,意在展示當代作曲家對民族音樂創作的探索與成就。袁非凡老師演奏的笛子協奏曲《飛歌》(唐建平作曲),民族管弦樂《日月山》(郭文景作曲),于紅梅教授演奏的《太陽祭》(張朝作曲)把音樂會推向了高潮。此時,音樂會已進行了2小時20分鐘,觀眾們依然興致勃勃,熱烈的掌聲使演奏員們謝幕多次不能下臺,在最后返場加演的3首樂曲中,有一首《森林之歌》是保加利亞家喻戶曉的民歌。這是王甫建教授請當地導游哼唱記譜,臨時編配的樂曲。音樂一奏出就引起臺下觀眾持續的掌聲,隨后觀眾自覺站立隨著音樂合唱起來,其中有很多人流下了眼淚。場面十分感人!最終人們在依依不舍中慢慢散去。
結束了首場演出的全體演奏員不顧疲憊,望著黑海上的明月,看看時間,現在是祖國的黎明時分,欣慰之余,紛紛用微信表達著此時成功的喜悅之情。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