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國家大劇院將特別舉辦一場以環保為主題的音樂會,五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當代作曲家受特別委約,全新創作了《群島之海》、《瀕危》、《月浪》等五部交響樂作品,指揮呂嘉將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為觀眾呈現這些當代音樂佳作。據悉,音樂會現場還將出現創意十足的“特殊樂器”,堪稱“音樂環保”最獨特的演繹。
本次大劇院委約的五位世界杰出當代作曲家不僅深諳古典音樂,還在舞劇、電視、電影的配樂乃至多媒體和流行樂領域自由跨界,并且成績斐然,堪稱一股強勁的“國際作曲新勢力”。英國作曲家瑞秋·波特曼曾憑借電影《愛瑪》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獎,《喜福會》等經典電影配樂也都出自她手。本次,她為大劇院創作的音樂作品《瀕危》,以保護熱帶雨林、海洋、草原上的瀕危物種為靈感,試圖以客觀、平和的情緒喚起人們對這些美麗而富有靈性的動物的關注。另一位作曲家魯多維科·艾奧迪師從意大利作曲大師盧西恩·貝利奧,他的作品在古典音樂界評價頗高,他為本場音樂會創作的交響樂《濕地》意境獨特而又令人信服。其他幾位委約作曲家創作的《黑色噪音》、《月浪》、《群島之海》則反映了“城市噪音”、“海洋石油泄漏”、“島嶼沉沒”等環境主題。
值得一提的是,由恩里科·查貝拉創作的《黑色噪音》將把繁忙城市生活中被稱為“噪音”的聲響“轉化”為音樂的一部分,借此喚醒人們對日常司空見慣的聲音的感知。屆時,塑料袋、罐頭瓶、錘子、鐵板等廢棄物將在舞臺上“搖身一變”,成為“實驗樂器”。在昨天的媒體活動現場,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打擊樂副首席劉恒還現場展示了如何用“垃圾”奏出音樂(如圖)。據悉,這些廢棄物都是大劇院官方微博的粉絲們“貢獻”的。
此次,大劇院還將以本場音樂會為契機,從孩子開始普及“環境保護教育”,開展了一場“兒童環保畫征集活動”。演出前,部分畫作將會在國家大劇院的展廳中展出。(北京晨報/李澄)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