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尤泓斐差點放棄了《蝴蝶夫人》的演出。
第一屆“北大藝術之旅”,尤泓斐給觀眾介紹藝術歌曲、普及民族歌劇唱段,發展了一大批高雅音樂的“粉絲”。2011年,尤泓斐決定讓這些“粉絲”真正踏進歌劇的門檻。對于尤泓斐來說,這道“門檻”絕對夠高——她以意大利歌劇精粹音樂會的形式,在一個晚上飾演作曲家普契尼3部經典歌劇中的女主角。這場音樂會也成為她藝術生涯中“壓力最大的一次演出”。
音樂會的最后一個劇目是《蝴蝶夫人》的片段。其中,《寶貝,我的心肝》是蝴蝶夫人最后一段詠嘆調,此時的蝴蝶夫人得知愛人不僅背叛了愛情,還要將他們的兒子帶走,她為自己唱出這段挽歌后,結束了生命。而這段詠嘆調,差點被尤泓斐放棄。“演出前,我曾給欒峰老師打電話說,我不想唱這段了。因為這段詠嘆調太悲了,這是蝴蝶和兒子的訣別,作為一個母親,我承受不了。”電話那頭,欒峰動了氣。尤泓斐不得不逼自己繼續。
音樂會現場,這一段意大利語的詠嘆調,讓很多根本沒有聽懂歌詞的觀眾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唱段結束,平克爾頓的扮演者陳蘇威扶起倒在地下的尤泓斐,“Brava”此起彼伏地響起。
2012年,“北大藝術之旅”更進一步,尤泓斐為觀眾帶來了3場全本歌劇的演出——4月20日至22日,集結了尤泓斐、金鄭建、張倩、張海慶等當代中國歌劇舞臺驕子的《再別康橋》,讓觀眾領略了民族歌劇的魅力。
今年,正當尤泓斐緊鑼密鼓地籌劃第四年的“北大藝術之旅”時,她卻突然病了,無法唱歌、無法出聲,頭甚至疼得無法低下。尤泓斐心急如焚。慶幸的是,在演出前夕,尤泓斐基本痊愈了。
第四年的“北大藝術之旅”,洗盡鉛華,舞臺上只有尤泓斐和一名鋼琴伴奏,沒有任何多余的言語,她只是將一首首藝術歌曲用最恰當的音樂語言娓娓道來。
演出時,觀眾席的第一排正中央坐著幾個五六歲的孩子,整場音樂會,他們比上課聽講時還認真,在座位上一動不動。演出結束后,我問他們:“你們知道臺上的人是誰嗎?”“我知道,我知道,她是尤泓斐,她的歌我們都聽了好幾年了。”孩子們爭著回答。聽到這些,尤泓斐笑了。
雖然這4年來收獲了很多,但尤泓斐也有煩惱。“有時候,我真想放棄了,真的太累了。” 4年“北大藝術之旅”的所有演出沒有贊助商,票價也是低至30元、50元,所有開支全靠尤泓斐用自己其他演出的收入來支撐,每場音樂會都要賠上不少錢。“賠錢還是其次。每場音樂會,演出只有兩個小時,但是我要為這兩個小時進行的準備絕不少于20個小時。還有,這些演出,朋友們只要有時間都是鼎力相助,我給他們的報酬,也僅夠他們來演出時打車的費用,這欠下的人情,我還不起。”雖然這些煩惱一直困擾著尤泓斐,但她并沒有準備放棄。“今年,我還想把‘藝術之旅’帶到全國更多的學校去,學校只要解決我和鋼琴伴奏兩個人最簡單的吃住行就可以了。”(中國文化報/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