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至8日,由文化部藝術司、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共同主辦、新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二屆華樂論壇暨“新繹杯”經典民族管弦樂(協奏曲)作品評獎活動將在北京、廊坊兩地舉行。
第二屆華樂論壇暨“新繹杯”經典民族管弦樂(協奏曲)作品評獎,由“論壇”與“評獎”兩部分組成。
這是繼2012年6月首屆華樂論壇成功舉辦之后的第二屆論壇活動。第一屆評獎和研討的核心是經典民族管弦樂合奏作品,第二屆是經典民族管弦樂協奏曲作品。據關注、參與此次活動的評論家稱,通過兩屆論壇的評獎和研討,足以勾勒出1979—2009改革開放30年間中國民族管弦樂發展的軌跡和歷程。
2013年6月6日晚,十部最具社會影響力、傳播廣泛、兼具專業性與可聽性的中國民族管弦樂協奏曲作品,將在北京音樂廳頒獎并由中央民族樂團奏響。當晚的音樂會由指揮家許知俊執棒。這些幾被所有海內外各大專業及中小學生民族樂團演奏過、聽眾囊括不同年齡層的經典樂曲,將由國內一線的著名演奏家及中央民族樂團當場完美回放。這批多年來音樂會上“必演”和“壓軸”之作,在一場音樂會上共同呈現,可謂是一次音樂史上無法復制的奇跡般的震撼。
音樂會上,組委會將現場向獲獎作曲家頒發獎杯、證書。組委會還將向十位經典作品獲獎者,每位頒發十萬元(稅前)獎金,以表彰其為推動民族音樂事業所做出的杰出成就。就論壇的規模和獎金額度而言,“華樂論壇”被稱之為頂級陣容毫不為過。
頒獎音樂會后, 6月7日至8日,針對獲獎作品進行深入研討的第二屆“華樂論壇”將在河北廊坊——新奧集團舉行。屆時,獲獎作曲家將親臨現場,講述創作心得;10位資深音樂理論家將對10部獲獎作品進行全方位的剖析和評論;文化部有關領導、資深指揮家、作曲家、理論家、教育家及海外音樂界人士共同聚首,展開對中國民族音樂創作全方位的梳理和研究。
與很多面向新創作品的音樂評獎不同,第二屆華樂論壇暨“新繹杯”經典民族管弦樂(協奏曲)作品評獎的視野,聚焦在1979—2009改革開放30年間這一特定的歷史階段。因此,活動更是對1979年以來迅猛發展的民族音樂事業的一次回顧與致敬,也是對長期以來默默耕耘在民族音樂創作領域苦心孤詣的作曲家們的關注與褒獎。首屆活動舉辦之后,獲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和極佳的業內口碑,不僅使老百姓更加了解民族音樂在當今時代的藝術狀態,而且成為音樂界審視歷史、思考未來的一個契機。此外,更由于其聚焦的歷史時期是中國民族音樂崛起的30年,因此該活動評選出的經典民族管弦樂作品和作曲家群,被中國音樂學界無比欣喜地冠以“遲來的中國新民族樂派”。
“華樂論壇”的舉辦,經過了長期的醞釀與籌備。談到活動舉辦的宗旨,著名作曲家、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劉錫津表示,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創作、演出實踐,中國民族音樂特別是民族管弦樂事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發展,深入、務實的研討勢在必行。通過首屆華樂論壇對精選出的12部經典民族管弦樂作品的展演與研討,使我們從事民族音樂的藝術家都深深感悟到,對民族器樂創作、演奏、理論研究及樂器改革與制作等方方面面的成敗得失,進行的深刻總結,非常必要、意義重大。深入的研討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到,我們應以中國民族管弦樂在世界音樂發展歷史中地位與成就的層面上,找尋正確的發展方向。理清模糊認識,明確發展道路,更全面地繼承傳統,更開放地學習吸收世界優秀音樂文化精華,創作、演出、建設自立于世界音樂之林的優秀中國民族管弦樂藝術。”
劉錫津會長還特別指出:發展藝術要靠政府支持,也要靠熱愛文化藝術事業的企業家支持。“華樂論壇”的連續舉辦,要特別感謝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先生(新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對中國民族音樂發展的大力支持,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據主辦方介紹,為了確保“新繹杯”經典民族管弦樂(協奏曲)作品評選的廣泛性和群眾性,從2012年11月份開始,設立在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的“華樂論壇執行委員會”就開始向全國中直及地方民族樂團、音樂學院、大中小學民樂團隊發出征集作品的函件,請他們根據多年演出的實踐和市場反饋,推選各自心目中的經典作品。同時,通過《中國民樂》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官方網站等渠道發布消息,廣泛向業內征集推薦作品。截止到今年3月底,共有40余家單位發來推選曲目,其中包括地方民族管弦樂學會、專業院團、音樂院系、大中小學民樂團等,共推薦了百余首作品。經過組委會組織專家認真篩選,最后產生了50首優秀作品進入初評。隨后,將這些作品和作者的資料提交給由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選出最終獲獎作品。
擔任本屆“新繹杯”經典民族管弦樂(協奏曲)作品評獎的九位評委分別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喬建中、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王甫建、中國音樂學院原院長樊祖蔭、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田青、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薛藝兵、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少年民族樂團常任指揮曹文工、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團長魏雅鳴、中央民族樂團首席唐峰、北京三十五中藝術教育辦公室主任郭志平。本屆評委除兩位之外,基本上是首屆評委的原班人馬。評審中,每位評委都表現出了高度的專業性和責任心,他們不僅是在評審作品,更是在梳理中國民族管弦樂近30年的發展歷程,考慮到學術、歷史、傳承和創新等多個層面,并作出嚴謹的通盤考慮。(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