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聽音樂全部收費存在時間進度計劃的說法被否定。前不久,北京市版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數字音樂還不會采用全部收費的方式,但付費下載可以成為音樂網站經營服務的方式之一,版權部門將支持這種方式的建立。”
實際上,在為聽眾提供音樂服務方面,一些企業在盈利模式上已經有了新的探索。目前,多米音樂的付費服務分為包月和單曲收費兩種方式,豆瓣FMPRO以包月的形式為消費者提供無廣告收聽和高音質下載服務,而QQ音樂也采取用戶付費成為綠鉆之后享受類似服務的模式。雖然收費較低廉,但這已經是現在消費者從免費收聽、下載音樂向收費階段過渡時期所能承受的較高收費水平了。
然而,對于在線聽音樂收費一事,很多業內人士并不十分關心。他們關心的仍是如何做好自己的產品,以滿足更多聽眾的需求。正如某業內人士所言:“移動互聯網時代,做好產品體驗,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積累更多的黏性用戶是當前網絡音樂廠商們最應該做的事情”。
需要完善的產業鏈
過去幾年,關于網絡音樂收費的問題屢屢被各方談及。在去年12月舉辦的2012音樂版權保護與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音像協會唱片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盧建曾表示,探索付費模式是未來我國音樂發展的惟一道路,如果再不建立合理有效的商業模式,整個中國音樂產業將面臨崩潰。
實際上,近年來,音樂制作方、唱片公司、網絡音樂內容平臺商都在為數字音樂收費努力。從網絡音樂內容平臺商來看,2012年10月以來,以百度、騰訊、酷我、酷狗、多米、蝦米為首的網絡音樂企業相繼推出以正版付費音樂為目標的產品整合和戰略布局,希望通過多家企業共同努力搭建一個良好的中國網絡音樂用戶付費的行業環境。
據了解,目前網絡音樂企業變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以QQ音樂、多米音樂、豆瓣FMPRO為代表的會員增值包月收費模式;第二種是以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為代表的網頁游戲聯運變現模式;第三種是以百度音樂為代表的廣告收入變現模式。
不過,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已經習慣了免費在網上收聽、下載各種音樂,很少有人顧及這些音樂的來源是正版還是盜版。從收聽效果上看,盜版和正版的音樂品質也相差不大,這也是用戶習慣免費的原因。“從這個角度上看,對于網絡音樂,用戶可以‘買單’也可以‘不買單’,而買不買只是取決于用戶的付費意識,這種建立在意識上的商業模式和一棟建在沙灘上的房子有什么區別?”在近日一場有關網絡音樂產業的交流活動上,知名媒體人胡思客發表了這樣的看法。在他看來,我國的網絡音樂產業鏈條目前還沒有打通。
胡思客所說的產業鏈沒有打通是指過去幾年音樂的內容方、渠道方和硬件設備供應商始終處于各自為政的局面。比如說,過去賣音響的廠商只管賣音響,不會理會消費者拿它是聽流行音樂還是古典音樂,但實際上這兩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內容的消費帶來音響等硬件設備的消費,硬件設備的普及又帶來內容市場的繁榮。此外,產業鏈條上的其他各方也僅僅是從各自立場和利益出發。“單純‘聽’音樂的需求在互聯網上已經消化完畢,如果還想在音樂領域有所作為,應該致力于提供比‘聽’更好的音樂體驗,而在產業鏈條沒有打通之前,收費將是無源之水。”胡思客說。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收費下載或者付費訂閱所能產生的價值遠遠不足以支撐整個產業的發展,更不能指望從這一次的“收費”里獲得什么裨益。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巨大機遇
縱觀我國音樂產業走過的歷程,從黑膠唱片到磁帶,從磁帶到CD,從CD到網絡音樂,實際上,每一次音樂源形式的變化都會帶來音樂制造業的革命,每一次革命都蘊藏著巨大機遇,而當前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機遇接踵而來。
根據文化部最新發布的《2012中國網絡音樂市場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在線音樂市場和無線音樂市場的用戶規模已分別達到了4.3億和7.5億。并且,很多用戶已經開始直接通過手機下載音樂,而且也樂于嘗試付費行為。除了價格不貴的因素外,能夠獲得高品質的視聽享受是這些用戶愿意付費的重要原因。
今年初開始試水付費下載的多米音樂就嘗到了甜頭。多米音樂總裁石建平表示:“手機音樂能夠成為網絡音樂收費的突破口,但需要增強手機音樂的社交化功能,讓用戶有更多的交流分享,加深用戶的音樂體驗感,用戶才有可能為適合個人需求的音樂內容或服務付費。”
網易也在近期推出了云音樂產品殺入網絡音樂市場。“移動互聯網結合社交是音樂行業的一場變革,同時更是新機遇,將為用戶提供前所未有的體驗,形成新的音樂生態圈,孕育新的商業模式。”網易音樂高級總監王磊表示。音樂的傳播、體驗和消費方式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移動智能終端迅速成為音樂體驗的主要方式,同時音樂的社交屬性凸顯,用戶的互動性和創造性已成為核心要素。
業內評論人士張書樂認為,這些企業利用移動互聯網打造的互動音樂社區,以社交為核心的K歌服務模式受到了很多用戶的青睞。但最重要的是移動互聯網創造了付費的可能。“在傳統互聯網上,網絡文化產品如數字音樂不可避免地被盜版和山寨所困擾,而在移動互聯網上,這些問題已經有破解之道了,且無論你的智能手機是否越獄,內容付費都會發生作用。”他說。
另據《2012中國網絡音樂市場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達到18.2億元,比2011年的3.8億元增長了379%。此外,無線音樂市場規模也穩步增長,全年市場規模達到了27.2億元,同比增長13.3%。
軟硬結合是新方向
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為了獲得極致的音樂體驗愿意付費,但要獲得這種極致的音樂體驗不光要有“高品質”的音樂,更要擁有較好的播放設備。“有沒有可能制定一種行業認可的標準讓大部分軟件和硬件的提供者遵循,有沒有一種既便攜又能與手機共存的播放設備可以播放高品質的音樂內容?”而這正是網絡音樂產業鏈各方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大多數業內人士認定,軟硬結合是網絡音樂未來發展的趨勢。
不過,對于如何軟硬結合,目前大家還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方向,在近日舉辦的2013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的展覽現場中,一家廠商展示的一款設備很受推崇,也許可以當成未來軟硬結合的雛形:一個云端、管道、終端一體化的播放設備,該設備采用DRA格式將音樂源高保真壓縮,以較小的內存還原最原始的音質;沒有屏幕,聯網后通過智能手機App來控制,從合作的幾個云端音樂內容方獲取音樂。
也許未來的網絡音樂就是這樣:通過軟硬結合提供黑膠般的音樂源,并且在便攜的硬件終端上展示出來,讓消費者心甘情愿地為這種差異化的服務“買單”。不過這仍然需要市場培育,讓聽眾明白“聽”音樂和“欣賞”音樂是有差別的。(中國文化報/羅杰)